基本介紹
網癮娃浪子要當"救世主",概述,經歷家人為他手機裝上GPS,變形前“終於可以離開家了”,轉變一趕集,轉變二找牛,轉變三賣炭,轉變四找媽媽,對話張寓涵,
網癮娃浪子要當"救世主"
概述
3月24日,張寓涵在記者的採訪本上寫上“珍惜現在”的字樣!這個曾沉迷網遊以至於經常輟學、離家出走的14歲少年,在湘西山區農村吃了一個星期的苦之後,終於決定重返校園。
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開始勸誡那些身在校園心在外的同學,充當起了網癮少年的“救世主”。是什麼讓他在一個星期內發生了如此巨大的改變?
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開始勸誡那些身在校園心在外的同學,充當起了網癮少年的“救世主”。是什麼讓他在一個星期內發生了如此巨大的改變?
經歷家人為他手機裝上GPS
2007年12月25日,張寓涵已離家出走了6天6夜,焦急的爸爸媽媽穿行在鄭州的大街小巷,尋找著這個讓他們揪心卻又無可奈何的兒子。
無奈之下,他們悄悄為兒子的手機開通了GPS衛星定位,希望能時時了解兒子所在的大概方位。雖然仍無法找到兒子的具體位置,但只要他還在鄭州,他們的心也就稍微放寬一些。
張寓涵,14歲,鄭州七中初三學生,因為厭學,開始喜歡上網,曾經多次離家出走。在他的眼裡,老師就像“閻王爺管小鬼”一樣管著他,甚至覺得自己還不如山西黑窯廠里的那些工人。
變形前“終於可以離開家了”
本報記者和湖南衛視《變形計》欄目組找到張寓涵時,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離開家離開學校了!眉宇之間是興奮和好奇。直到列車開動的那一刻,看著送行的爸爸、媽媽、小姨、表妹,張寓涵才突然有點感傷地說:“還真有點兒捨不得。”
10多個小時的火車,6個多小時的汽車,2個多小時的山路,張寓涵於2007年的最後一個晚上到達目的地——湖南省古丈縣雙溪鄉大唐村。孔小龍的爺爺、爸爸和妹妹都出來迎接這位城裡的孩子。
這裡簡陋的條件還是大大超出了張寓涵的想像。滿是牛糞的山路,木板釘成的房屋,土疙瘩的地面凹凸不平,房頂沾滿了蜘蛛網,家裡僅有的兩樣電器是電燈泡和手電筒。晚上睡在床上,山風仿佛從四面八方吹來,冷入骨髓,讓他不由得懷念家裡溫暖的空調房,雪白的牆壁和柔軟的被褥。他能堅持7天嗎?
轉變一趕集
2008年的第一天,張寓涵起了個大早。因為前一天晚上吃不慣這裡的飯菜,他老早就被餓醒了。
孔爸爸搬出一筐橘子和一袋紅薯,要背到集市上去賣,給女兒小鳳換些學費。孔爸爸背著紅薯,張寓涵背起一筐橘子,和小鳳一起沿山路出發。
沒走一會兒,筐上細細的帶子勒得張寓涵肩膀生疼。幸運的是,他們趕上了一趟開往集市的貨車,這才少走了一段山路,卻付出了每人3元的車費。
在寒冷的街頭站了兩個多小時,總算把這些東西全賣了出去,一共不到15元錢,還不夠三個人來回18元的車費。這筆賬讓張寓涵覺得很是不解。
該吃午飯了,孔爸爸找了個小店,一碗米粉雖然只在張寓涵的肚子裡墊了個底兒,他卻抹著嘴巴說“飽了!飽了”!
轉變二找牛
2008年1月2日,張寓涵和爺爺一起去山上放牛、砍柴。在幫一位鄰居拔草時,他不小心劃破了手,鄰居趕緊找來幾片樹葉,揉碎了敷在傷口處。
止住血後,張寓涵和爺爺準備牽牛回家,卻發現牛不見了。爺爺發了瘋似的,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尋找,找遍了附近所有的山頭也沒有發現牛的蹤跡。於是爺爺和他一起背著柴下山,看看牛是否已自個兒回家了。
家裡仍沒有牛,全家人都急了,顧不上吃飯就開始尋找。這時張寓涵才漸漸明白這頭牛對這樣一個家庭意味著什麼。還好,大家全出動終於找到了牛,張寓涵這才長出了一口氣。
下午,張寓涵送小鳳去上學。他背著11斤大米,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才走到另一個有汽車經過的村莊。到學校幫小鳳換了餐票,張寓涵胃口大開,將小鳳打來的米飯和小菜吃個精光。
轉變三賣炭
2008年1月3日晚,張寓涵正和孔爸爸坐在火爐邊聊天,小鳳突然回來了。原來,小鳳的風濕病又犯了,疼得無法忍受。
第二天,孔爸爸挑選了家裡最好的一筐炭,張寓涵要背到集市上換錢去給小鳳看病。但和集市上別人的炭比起來,這筐炭沒有競爭力可言。沒辦法,張寓涵只得拋棄上一次趕集時的生澀,主動推銷起來。雖然聽不懂當地的方言,可有小鳳做翻譯,張寓涵倒也十分老練地介紹著:“這炭好著呢,沒有煙,很好燒。”不到十分鐘時間,這筐炭就被人以20元的價格買走。
可到了醫院,醫生的話還是給急於幫小鳳看病的張寓涵澆了一盆冷水。因為從來沒有接受過正規治療,小鳳的病情非常嚴重,只能靠高額的醫藥費來維持。而這對這個清貧的家庭來說,幾乎不可能。
走出醫院,張寓涵找到一部電話,給遠在鄭州的姥姥打通了,讓略懂中醫的姥姥幫忙找一些治療風濕的偏方給寄過來。
轉變四找媽媽
2008年1月5日,張寓涵走了很遠很遠的山路,在另一個村莊找到孔小龍的外公和舅舅。他想幫小鳳找到兩年多沒有回家的媽媽。
可他一無所獲。正要離開時,外公突然哽咽起來,拉著他的手,要他一定幫忙找到小鳳的媽媽。
張寓涵又來到縣城,找到在那裡陪孫子讀書的小龍外婆。外婆依稀記得很久之前她曾經給女兒寄過一包茶葉,張寓涵記下了那個地址,遼寧海城市一個村子的殺雞廠。
2008年1月6日,張寓涵突然提出要求,要回鄭州。
而此時的鄭州,來自湘西農村的孔小龍已漸漸熟悉了城市的生活,吃到了從來沒有見過的麥當勞,看到了只在書本上見過的大熊貓、海豹、獅子等珍稀動物,還在鄭州市第二實驗中學受到了同學們的熱烈歡迎,上了人生中的第一節美術課,還畫了人生中第一張線條畫——大樹,樹上有家鄉熟悉的鳥窩。在電腦課上,孔小龍親手創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部落格,並和同學們一起在部落格上發出了“找媽媽”的聲聲呼喊……
到達鄭州後,張寓涵立刻帶上孔小龍,踏上了開往遼寧的列車。在車上,張寓涵才告訴孔小龍此行是要去幫他找媽媽,小龍頓時熱淚盈眶。
到海城後,兩人發現這裡很多村子都有殺雞廠。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天氣里,兩人步行挨個村子詢問。在當地電視台的幫助下,終於在一個殺雞廠找到了孔小龍的媽媽,兩個人當場抱頭痛哭。
可孔媽媽卻說因為跟工廠的契約問題,她無法跟小龍一起回家。小龍流著淚離開了媽媽。
對話張寓涵
珍惜現在
記者:重回學校,這是你自己的決定嗎?
張寓涵:是的。不上學我以後能幹啥?我只希望人生能吃飽飯,但這也得有知識才行。沒有文化知識,乾的活又累又不掙錢。
記者:你是過來人了,遇到和你一樣的學生,你有讓他們“改邪歸正”的良方嗎?
張寓涵:身邊有很多像我一樣的學生,只能說我非常了解他們心裡是怎么想的。我經常勸他們,但一個人一個樣,對於“快離開學校”的那種學生,如果他們不去親身體會,我說再多也沒用。 班上有一個同學,跟以前的我一樣,周末我帶他去上網,開導他,晚上帶他去我家住,我明顯感覺他聽不進去。我終於算是明白兩個人的心情了——勸說者和被勸說者的心情,為那些“怎么說都不聽勸”的人感到無奈。
記者:想對那些孩子說些什麼?
張寓涵:珍惜現在的東西,不要等長大後才去後悔沒有珍惜。
記者:你是過來人了,遇到和你一樣的學生,你有讓他們“改邪歸正”的良方嗎?
張寓涵:身邊有很多像我一樣的學生,只能說我非常了解他們心裡是怎么想的。我經常勸他們,但一個人一個樣,對於“快離開學校”的那種學生,如果他們不去親身體會,我說再多也沒用。 班上有一個同學,跟以前的我一樣,周末我帶他去上網,開導他,晚上帶他去我家住,我明顯感覺他聽不進去。我終於算是明白兩個人的心情了——勸說者和被勸說者的心情,為那些“怎么說都不聽勸”的人感到無奈。
記者:想對那些孩子說些什麼?
張寓涵:珍惜現在的東西,不要等長大後才去後悔沒有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