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畔街道(張家畔街道辦事處)

張家畔街道

張家畔街道辦事處一般指本詞條

張家畔街道,隸屬於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地處靖邊縣中部偏北,東與楊橋畔鎮龍洲鎮相鄰,南與鎮靖鎮接壤,西與東坑鎮相連,北與海則灘鎮為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5.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6.8千米,總面積189.5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86.3平方千米,占98.3%;水域3.2平方千米,占1.7%。

2023年,張家畔街道下轄16個社區、16個行政村。2011年,張家畔鎮總人口72265人,農業總產值達到2.14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72.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34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家畔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
  • 地理位置:靖邊縣中部偏北
  • 面積:189.5 km
  • 下轄地區:16個社區、16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縣城蘆河路
  • 電話區號:0912
  • 郵政編碼:718599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陝K
  • 人口:72265人(2011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自然資源,自然災害,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體育事業,社會保障,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張家畔街道是省級文明鄉鎮、市級小康鎮。
昔以張姓居於蘆河西畔於此而取名張家畔,後成集市得今名。
明、清屬鎮靖堡。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至解放後,屬鎮靖區。
1956年,為直屬鄉。
1958年9月,成立張家畔公社。
1961年,劃出部分區域,增設新農村公社。
1963年,將新農村公社併入張家畔公社。
1965年,更名為城關鎮公社,並再度分出新農村公社。
1980年,城關鎮公社改設為城關鎮。
1984年,改為張家畔鎮。
2001年,新農村鄉併入張家畔鎮。
2015年6月28日,陝西省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撤銷靖邊縣張家畔鎮,設立張家畔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張家畔鎮轄河東、南關、北街、西街4個辦事處,統萬路、南關、龍山路、北新街、河東5個社區;張伙場、雙家灣、新伙場、王家廟、胡伙場、新房灘、郭家廟、雙伙場、寨山、新莊、海則畔、林家灣、四柏樹、望夏、瓦房、張家畔16個行政村;下設55個居民小組、123個村民小組。
2023年,張家畔街道下轄16個社區、16個行政村。辦事處駐縣城蘆河路。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824001001
121
統萬路社區
610824001002
121
北新街社區
610824001003
121
河東社區
610824001004
121
南關社區
610824001005
121
龍山路社區
610824001006
121
長城路社區
610824001007
121
金橋社區
610824001008
121
金華路社區
610824001009
122
陽光社區
610824001010
121
民生路社區
610824001011
121
林蔭路社區
610824001012
121
育才路社區
610824001013
121
文化路社區
610824001014
122
東新社區
610824001015
121
宇文路社區
610824001016
121
紅柳路社區
610824001200
121
張家畔村
610824001201
122
郭家廟村
610824001202
122
胡伙場村
610824001203
122
張伙場村
610824001204
122
四柏樹村
610824001205
122
海則畔村
610824001206
122
雙伙場村
610824001207
122
新伙場村
610824001208
122
王家廟村
610824001209
122
寨山村
610824001210
122
新莊村
610824001211
122
瓦房村
610824001212
122
雙家灣村
610824001213
122
新房灘村
610824001214
122
林家灣村
610824001215
122
望夏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張家畔街道地處靖邊縣中部偏北,東與楊橋畔鎮、龍洲鎮相鄰,南與鎮靖鎮接壤,西與東坑鎮相連,北與海則灘鎮為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5.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6.8千米,總面積189.5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86.3平方千米,占98.3%;水域3.2平方千米,占1.7%。
張家畔街道辦事處

地形地貌

張家畔街道地處陝甘寧盆地中部,地勢東高西低、南高北低。境內最高點位於寨山村尖山,海拔1527米;最低點位於海則畔村,海拔1318米。

氣候特徵

張家畔街道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多變,溫差較大,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氣溫8.3℃,1月平均氣溫-7.5℃,極端最低氣溫-28.5℃;7月平均氣溫24.2℃,極端最高氣溫35.9℃。無霜期年平均16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728.5小時,0℃以上持續期237天。年平均降水量381.4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569.8毫米,極端年最少降雨量205.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

水系水文

張家畔街道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無定河水系。主要河流有蘆河,從南至北流經寨山、王家廟、張家畔、雙家灣、瓦房、新房灘、林家灣村等地,境內流長11千米。

自然資源

張家畔街道境內礦藏資源主要有天然氣、石油、煤炭等;自然資源主要有風力、太陽能等。

自然災害

張家畔街道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風災、霜凍、雷擊等。最嚴重的一次冰雹災害發生在1962年6月15日,降雹持續20分鐘,涉及境內8個村,受災面積1.50萬畝,經濟損失約20萬元。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張家畔鎮轄區總人口7226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5831人,城鎮化率63.42%。另有流動人口11萬多人。總人口中,男性37467人,占51.85%;女性34798人,占48.15%;18歲以下18314人,占25.34%;18—59歲48386人,占66.96%,60以上5565人,占7.70%。2011年,張家畔鎮人口出生率12.36‰,人口死亡率2.08‰,人口自然增長率10.2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81.3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張家畔鎮財政總收入798萬元,比上年增長6.97%。
2011年,張家畔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5725元。

第一產業

2011年,張家畔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14億元,比上年增長11%,農業增加值0.19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7.5%。農業耕地面積3.1萬畝。
張家畔街道糧食作物以馬鈴薯、玉米、小雜糧為主。2011年,張家畔鎮糧食生產4783噸,其中馬鈴薯1112噸,玉米3660噸,小雜糧11噸。
張家畔街道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張家畔鎮油料作物種植面積870畝,產量140噸;蔬菜種植面積9195畝,產量10200噸,主要品種有西紅柿、茄子、辣椒、黃瓜等。
截至2011年末,張家畔鎮累計造林16.8萬畝,其中防護林4.2萬畝,經濟林0.4萬畝,林木覆蓋率20%。2011年,張家畔鎮水果種植面積0.039萬畝,產量111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桃、杏。
張家畔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張家畔鎮生豬飼養量2.6萬頭,年末存欄1.1萬頭;羊飼養量6.0萬隻,年末存欄3.6萬隻;家禽飼養量7.5萬羽,上市家禽3.4萬羽。2011年,張家畔鎮生產肉類1353噸,其中豬肉1001噸,牛肉38噸,羊肉374噸;禽蛋718噸,鮮奶1543噸;畜牧業總產值63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9.4%。
截至2011年末,張家畔鎮有大型農業機械110台(輛)。

第二產業

張家畔街道初步形成了以原油加工、天然氣輸出、建築材料、食品加工、紡織業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張家畔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72.9億元,比上年增長20%,工業增加值33.1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9%。2011年,張家畔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家,職工703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0億元,比上年增長20.1%。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張家畔鎮有商業網點6000多個,職工45000人。2011年,張家畔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34億元,比上年增長9.8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5.69億元,比上年增長16.45%。
截至2011年末,張家畔鎮有郵政網點3個,投遞線路單程總長度450千米,投遞點1個,農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26.68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8.91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0.73萬件,征訂報紙、期刊324.43萬份(冊)。
截至2011年末,張家畔鎮有電信企業有3家,服務網點226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4.4萬門,固定電話用戶1749戶,比上年增長16%;行動電話用戶27.59萬戶;寬頻接入用戶1.34萬戶,比上年增長21%。
截至2011年末,張家畔鎮有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合作銀行、郵政儲蓄銀行、長安銀行8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56.3億元,比上年增長20.3%;各項貸款餘額33.5億元,比上年增長8%。
截至2011年末,張家畔鎮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61億元,比上年增長33.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26億元,比上年增長53.7%;人身險保費收入0.35億元,比上年增長10.3%。

交通運輸

張家畔街道境內有鐵路太中銀線長9.95千米。青銀高速公路長14.5千米,包茂高速公路長16.2千米,307國道長12千米,204省道長7千米,公路總長49.7千米。境內有火車站1個、高客站1個。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張家畔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6個,各類文化專業團隊12個,各類圖書室16個,藏書30餘萬冊,有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40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
1950年,張家畔街道始設收音站,每天手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記錄新聞。1958年,成立靖邊縣有線廣播站。1978年,在老虎腩山建成電視差轉台。1984年,改為廣播電視台。截至2011年末,張家畔鎮有線電視用戶達34980戶,入戶率達89.3%。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張家畔鎮有幼稚園71所,在園幼兒14573人,專任教師640人;國小21所,在校生24346人,專任教師1115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級中學7所,在校生7999人,專任教師637人;九年一貫制學校7所,在校國中生5378人,專任教師409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高級中學3所,在校生9980人,專任教師563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生1964人,專任教師140人。
2011年,張家畔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12億元,比上年增長84.91%。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張家畔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9個,其中縣級以上醫療機構3個,其他企辦、民辦大型醫院5個,村(社區)衛生室、民辦診所31個;病床1024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4.17張;固定資產總值2.8億元。專業衛生人員1132人,其中執業醫師216人(主任醫師15人,副主任醫師67人,主治醫師134人),執業助理醫師136人,註冊護士411人(其中具有高、中等專業職稱的42人)。2011年,張家畔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0.2萬人次,住院手術1785台次,出院病人2.2萬人次。
2011年,張家畔鎮法定傳染病(甲乙類)發病率156.2/10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6萬人,參合率96%。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張家畔鎮有專業體育場1個,體育館1個,學校體育場51個,看台設座椅10000餘張。85.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3%。

社會保障

2011年,張家畔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690戶,人數5750人,支出2097.6萬元,比上年增長11%,月人均304元,比上年增長1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37戶1619人,支出2344萬元,比上年增長49%,月人均85元,比上年增長30.7%,農村醫療救助7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3人次,共支出39.82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07萬元,比上年增長15%。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98%。

榮譽稱號

2020年12月18日,張家畔街道入選“第四批智慧健康養老示範街道(鄉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