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漕村村民委員會,該地名來源於所處地理位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家漕村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Zhāngjiācáo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國家:中國
- 性質:歷史地名
張家漕村村民委員會,該地名來源於所處地理位置。
張家漕村村民委員會,該地名來源於所處地理位置。地名含義該地張姓家族住在一條漕里,故而得名張家漕。歷史沿革1949年解放初期時屬花山嶺分會;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張家漕大隊;1963年為張家漕大隊;1975年為張家漕大隊...
海漁村清代屬華亭縣雲間鄉十二保漕三圖,民國期間先屬漕涇鄉,漕涇設區後隸屬漕涇區南厙鄉,解放前夕屬漕涇鎮。從50年代開始為南厙、北厙兩個村,合作化時建立海勇漁業合作社。公社化後編為漁業大隊。1987年3月建立張家厙村,1994年更名為海漁村。建國初期村民只在近海捕魚,1962年開始置機帆船遠洋捕魚。1995年...
張家倉村民委員會,1984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1984年由張家倉大隊改為張家倉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84年由張家倉大隊改為張家倉村民委員會。1984年春屬爐坊鄉行政管轄,2000年6月15日,平原縣撤銷爐坊鄉,該村併入平原鎮行政管轄;2005年1月份,根據上級批示撤銷平原鎮,又併入龍門街道行政管轄。沿用至2009年。
1966年更名為鄭巷公社永衛大隊。1981年更名為鄭巷公社第八冊大隊。1983年稱為鄭巷鄉第八冊村民委員會。1989年為鄭巷鎮第八冊民委員會,1992年改屬低塘鎮,2001年4月,撤銷原楊漕、第八冊、沈呂漕、張佰堰四個行政村,設立為低塘鎮西墟村民委員會。2003年5月隸屬於朗霞街道西墟村民委員會。
漕溝村村民委員會 漕溝村村民委員會是四川省的地名,1984年改大隊為村時得名漕溝村。地名含義 以境內有一大漕溝得名。歷史沿革 1952年土改時定名漕溝村,1953年至1957年合作化時為合作社,1961改為7大隊,1981年更為漕溝大隊,1984年恢復行政村制時為漕溝村,2007年合併入黃荊 村。
清朝年間,東海村大部分屬華亭縣雲間鄉十二寶漕三圖,西南一部分屬十一保漕二十三圖。民國時期先後屬漕涇鄉、漕涇鎮南厙鄉。解放前夕屬浦南區漕涇鎮。建國初期為南厙、張家厙、王家、新團、鎮南五村及倉頭村的一部分。農業合作化時成立光明、明星高級社。1957年6月,海勇漁業合作社成立,務漁村民歸屬於漁業社。...
楊家漕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2月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清初,有楊姓大戶建宅於此,為解決用水與運輸問題,在宅旁掘一漕,後遂以此為村名。歷史沿革 民國36年(1947)至解放初屬五磊鄉。1950年6月為昌明鄉五村,1956年2月屬明湖鄉。1959年2月屬明湖管理區,1961年11月為明湖公社楊家漕大隊,1981年7月改屬宓家...
漕塘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且境內有一村莊,旁有池塘名漕塘,村以塘名,故得名漕塘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漕塘村解放前稱漕塘保,解放後設漕塘農業社;1961年建夏渡公社,設漕塘大隊;1983年6月,體制改革,公社改鄉,大隊改村,置夏渡鄉,漕塘村屬之;2002年1...
大漕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1984年,由南桐礦區人民政府命名。地名含義 因轄區內有長約4千米,寬約0.2千米的大漕溝而得名。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其轄區分別隸屬貴州省桐梓縣天橋鄉第一保和四川省綦江縣青年鄉第五保。1953年,分屬桐梓縣板遼鄉第一村和綦江縣青年鄉迎平村。1955年,劃歸重慶市南桐礦區。1...
金家漕村村民委員會,2010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內有金家漕自然村而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5月,建村。合作化時,建金家漕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10月,為燎原(姜山)公社第七大隊金家漕耕作隊。1961年6月,為金家漕生產大隊。1983年,改為金家漕村。2010年6月,因建設需要,土地徵用,行政村廢止,...
張家山村民委員會是以所在居民點名稱(張家山)而得名的地名。地名來歷 1984年5月22日政、社分設,改為下水頭鄉張家山村民委員會。1988年平魯縣改為平魯區,仍稱張家山村民委員會。2002年撤銷該村民委員會。因該村坐落在張家山,故而得名。 歷史沿革 該村在抗日戰爭時期為晉西北革命老根據地,屬朔縣...
施家漕村村民委員會,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清時,施姓村民從慈谿遷入,後村委會駐地建此,故名。歷史沿革 1949年建村,1956為甬江、煉鋼二個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為甬江、煉鋼二個耕作隊,1961年為甬江煉鋼大隊,1966年合併為紅心大隊,1983年改為施家漕村,2004年與宣江岸合併為江南村。
小張家村民委員會 小張家村民委員會是1984年設立的地名。 地名含義 以姓氏而得名。歷史沿革 1961年成立大隊,命名為小張家大隊;1976年改稱宏圖大隊;1979年恢復小張家大隊名稱;1984年實行鄉村制,改稱小張家村;2001年行政區劃調整,樺政發[2001]80號檔案批覆,撤銷小張家村民委員會,小吳家屯劃歸大張家村管轄。
張家崗村民委員會 張家崗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由張家崗大隊更名為張家崗村民委員會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境內大自然村張家崗而得名。歷史沿革 1963年,由陳笪大隊劃出,成立張家崗大隊。1983年,更名為張家港村民委員會。1993年5月,撤銷張家崗村民委員會。
張咀村民委員會,以其境內的居民點“張家咀”名稱而派生命名。地名含義 “張咀”指境內居民點的名稱;“村民委員會”指民眾自治組織。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設區,屬淅河區管轄; 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屬先鋒公社張咀大隊管轄;1958年11月屬淅河公社管轄;1961年6月復區,屬淅河區管轄;1975年8月撤區並社,屬...
明華村村民委員會是2002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原明華農業社而得名。歷史沿革 清代屬雲間鄉十一保漕十圖和漕廿一圖;民國期間先後隸漕涇鄉、漕涇區護塘鄉、新三鄉,解放前夕為漕涇鎮五保;解放初是漕涇區護塘鄉金家、張家村及星橋鄉洪橋村的一部分;1957年是明華農業及月星農業社的一部分;1958年建龍泉...
1992年5月,洞橋鎮轄26個村民委員會。2004年4月,洞橋鎮下設1個居民委員會、20個村民委員會。截至2011年末,洞橋鎮轄明苑1個社區,王家橋、沙港、上水碑、洞橋、石白廟、程家、李家、孫王、上凌、周公宅、樹橋、張家墊、前王、魚山頭、三李、宜裝、蕙江、百梁橋、羅家漕、潘家索土20個行政村,共21個...
社公山、杉樹山、炭木橋、包田、克勤、陽明、坪頭、金灘、門灘、橫石、土塘、六塘、曉橋、橋頭、喜塘、雙江橋、江邊、花山嶺、張家漕、青山觀、羅家橋、畫眉山、古楓亭、油草塘、天字地、文峰、龍江寺、對門嶺、六合宮、粱木橋、翟江洞、山塘嶺、雷公洞、毛竹園等35個建制村,下設307個村民小組。
顧家弄居委會 浙江中路居委會 廈門路居委會 尊德里居委會 福寧居委會 (三)牯嶺路街道 牯嶺路街道圖 長江居委會 同益里居委會 同福里居委會 江陰路居委會 定興路居委會 珊家園居委會 順天村居委會 新中村居委會 新昌路居委會 福源里居委會 (四)長沙路街道 長沙路街道圖 三德里居委會 仁濟里居委...
1992年5月,甲村鄉併入雲龍鎮。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2年5月,雲龍鎮轄20個村民委員會。2004年4月,合併為1個居民委員會,17個村民委員會。截至2011年末,雲龍鎮轄雲龍1個居民委員會,雲龍、獲江、王夾岙、頓岙、冠英、前後陳、前徐、園邊、雙橋、姚家浦、石橋、任新、徐東埭、上李家、甲村、荷花橋、陳黃...
橫路、龍潭、船型、方嘴、大同司、下馬溝、歇肩嶺、田六、馬踏石、下車門、黃梅山、馬鞍山、塘坻坳、古木、六溪沖、瓢鋪、文畈、陳廣、范垸、魏河、雷山、魯圍、彭山、余宕、百葉、新路、舒垸、塔林岩、宋宕、孫沖、胡、大竹沖、七里沖、土庫、九潭沖3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個居民小組,364個村民小組...
上塔坡、下塔坡、西兆餘、侯家灣、張家、蔣家、東兆餘、西北、栲栳、蕉村、高望堆、朱坡、棗園、大府井、南伍、舊寨子、新寨子、新和、四府井、羊村、韓家灣、簡王井、申店、何家營、瓜洲、局連、東四府、西四府、雙竹、水寨、徐家寨、水磨、魯家灣、幸駕坡、西寨、崔家營46個行政村;下設188個村民...
紹興縣還是全國村鎮建設先進縣、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全國體育工作先進縣、全國村民自治模範縣、全國農村衛生保健工作先進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紹興縣是全國商貿市場大縣之一,柯橋中國輕紡城已成為亞洲最大的輕紡專業市場,輕紡產品總銷售額占全國的1/3。市場經營戶穩定增長,面料市場新註冊經營戶4600餘家,市場經營...
2004年,東錢湖鎮下轄6個居民委員會,34個村民委員會。截至2011年末,東錢湖鎮轄錢湖新村、莫枝、韓嶺、大公個居民委員會,錢湖人家、隱學山莊、錢湖景苑、錢湖麗苑、清泉山莊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湖塘、莫枝、殷灣、青山、廟弄、紅林、紅舒、沙家墊、黃隘、光輝、鄭隘、建設、陶公、利民、大堰、土耷河、高錢、...
2004年4月,東吳鎮下轄1個居民委員會,12個村民委員會。截至2011年末,東吳鎮轄東吳1個居民委員會,東村、南村、西村、北村、小白、生薑、平塘、天童、童一、三塘、勤勇、畫龍12個村民委員會,共13個民眾自治組織;下設8個居民小組,113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東吳鎮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東吳社區、東村...
截至2014年,張橋鎮下轄15個行政村(南新橋村、涇橋村、東平村、中安村、東旺村、張家橋村、南湖村、菱橋村、歐涇村、謝家塘村、石橋村、衛浜村、漁業村)、1個居委會(張橋居委會),382個村民小組;4大小區(迎賓新村、東方家園、張豐苑、廣福家園)。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張橋鎮地處北緯32°37′,東經...
文武並重底蘊厚——魏莊村(大興區魏善莊鎮)千件田野文物、千人太極廣場、百棵百年古樹、大量名人字畫,在這個千人的村莊:喜武尚文,禮儀教養隨行,文明蔚然成風。山水聚落築精品——黃山店村(房山區周口店鎮)坡峰嶺、玉虛宮、迎風峪、紅螺三險、醉石林,山嶽景觀奇美、生態環境純然、村民安居樂業,真正做到“高起點...
2002年12月,撤銷中寨、上店街、下店街、高峪、楊家莊、水坡、東黃漳、水泉、西山、營坊道、原山、趙家溝、土棚、橫嶺14個村。2002年末,轄15個村。2011年末,芹泉鎮轄芹泉、東水、五里舖、西黃漳、中店、箕山、王家莊、禪房、關灘、漳漕、大南莊、小南莊、上莊、下莊、東山15個村民委員會。區劃詳情 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