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梁子村隸屬於雲南省曲靖宣威市田壩鎮鎮中和村委會行政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4.5 公里,距離鎮5.7公里,國土面積0.67平方公里,海拔1700米,年平均氣溫13.5 ℃,年降水量1050毫米。截止2008年,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57.49畝,人均耕地1.17畝,主要種植玉米、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510.9畝,其中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畝,其中草地68畝;荒山荒地185.8畝,其他面積81.1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家梁子村
- 位置:雲南省曲靖宣威市田壩鎮鎮
- 國土面積:0.67 km
- 海拔:1700 m
- 人口數量:135人
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所屬轄區,田壩鎮,鄉鎮新面貌,農村經濟,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已實現五通(水、電、路、電視、電話),無路燈。有5.5戶飲用井水,有3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3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1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5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4輛。
有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截止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萬元,畜牧業收入25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29頭,肉牛1頭,肉羊4頭);第二、三產業收入5萬元,工資性收入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2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人,在省內務工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省內。
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該村現農戶35戶,共鄉村人口135人,其中男性69人,女性66人。其中農業人口135人,勞動力60人。該村以131漢族為主,其中回族4人。
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5人,享受低保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海谷國小,中學生就讀到鎮屬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5.5公里。截止2008年,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8人,小學生33人,中學生5人。
所屬轄區
田壩鎮
田壩本著“集中資金、分批實施、分類指導、突出重點、注重實效、整體推進和抓兩頭促中間”的原則,按照每年集中力量扶持至少1個村,到2012年實現全鎮70%以上的村基本達到“三村四化”的目標要求。以“三村四化”、“866工程”為載體順利實施了力行、田壩、土木、阿迤、新發、龍家6個村的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廣大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大力發展生產,認真抓好“五通、五改、五出村”工作,全鎮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
通過各項重點工程的實施,夯實了基礎,改善了環境全鎮面貌發生了明顯的轉變,有效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鄉鎮新面貌
田壩集鎮規劃總控制面積為238.92公頃,人口20000餘人,定位為工貿型城鎮。為建設 “生態、健康、文明、快樂”城鎮,黨委政府圍繞“完善集鎮功能、增強集鎮輻射帶動作用、展現田壩新形象”的思路,對集鎮進行了 “一軸、兩片、兩園、五中心”的規劃。
一軸是指貫穿集鎮南北方向位於中心地帶長2公里的興田街;
兩片:改造以商貿為主的老城區,引進外資建超市,建設以政治、文化、教育、體育、娛樂為主的集鎮新區。
兩園:就是聚集320戶1000餘人的陽光家園,實現民眾的安居樂業和滿足城鎮居民休閒、觀景、健身的龍口森林公園,拓展城鎮的立體空間。
五中心:就是行政中心、教育中心、商貿中心、文體中心和客運中心,實現城鎮功能的合理布局。
當前,投資647.66萬元長4.8公里的集鎮街道路面改造一期工程順利完工,投資309萬元的二期工程進入掃尾階段。占地182.72畝的陽光家園小康示範村,實施方案已經反覆徵求意見,並得到廣大民眾的認可,已經開工修建道路、平整土地。龍口森林公園正在進行前期規劃。占地28畝的對行政中心建設用地已經獲得國土部門的批准,已經進行了前期規劃,年內將啟動有項目支撐的派出所、法庭、司法所辦公用房和綜合文化站建設。省交通廳立項100萬元的三級客運站建設項目年內將啟動。整合學校危房改造、沉陷區治理、西部中學校舍改造項目,教育中心建設已經進入掃尾階段。通過加大投入,加強管理,集鎮面貌得到徹底改善,正逐步向“生態、文明、健康、快樂”城鎮的建設目標推進。
農村經濟
農村經濟穩步增長。2007年,全鎮糧食總產達2232.7萬公斤,人均有糧346公斤,比上年增1.2%,烤菸收購100萬斤,產值614萬餘元;農村經濟總收入28788.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789.32元左右。其中種植業收入6369萬元,經濟作物收入407.15萬元,畜牧業收入6532萬元,漁業收入25萬元,林業收入54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983.7萬元,工資性收入6815萬元。其他收入8009.61萬元。
科技推廣成效明顯。全鎮共完成優質稻推廣600畝,專用型及特色玉米良種推廣32000畝;生物多樣性最佳化種植技術示範推廣28000畝,脫毒馬鈴薯及加工型品種推廣23000畝,馬鈴薯雙壟高墒栽培10000畝;土壤測土配方施肥及專用肥推廣8200畝,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6500畝。
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在狠抓糧、煙的基礎上,注重發展薯類經濟、生豬養殖、經濟林果和蔬菜種植,加大農業內部結構、農產品結構調整力度,走好產業化發展的路子,實現了農業、林業、畜牧業的相互促進、協調發展,農業產業結構得到了合理的調整。2006年種植蔬菜7000畝,種植烤菸5500畝、小春馬鈴薯2000畝、秋馬鈴薯2000畝、烤菸前作綠肥2500畝;完成造林3000畝,改造低產果園400畝,新增水乾果面積3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