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地質博物館整體建築設計立足
張家口的地質、地貌特點,外形設計靈感來源於火山噴發。建築高度34.6m,總建築面積約為23949平方米。
設有5個常規展廳,位於館3-5層,分別為地球廳、礦物岩石廳、古生物廳、資源與利用廳和地質環境廳。
臨時展廳、4D影院位於館一層,社會教育與科普活動區位於館二層。
展廳介紹
共享大廳
共享大廳以“天地交割的地球家園”為主題。展廳中央展示
華北龍,
巴克龍等
恐龍化石及復原模型。展廳正面巨型牆體為地層,展示地質演化和地球生命進化史。
地球廳
地球廳位於三層東側,分為“我們的家園-地球”和“神秘的宇宙”兩大部分,通過模型、模擬翻書、互動體驗、科學實驗等方式,觀眾可以了解地球的誕生、演變及運動,陸地與海洋的形成與變遷,
宇宙和
恆星的起源與演化等自然科學知識。
礦物岩石廳
礦物岩石廳位於三層西層,分為礦物岩石篇和寶玉石篇。礦物岩石篇從礦物岩石的分類、組成、特性等角度展示自然界中美麗的“石頭”;寶玉石篇從自然科學的角度講述礦物、岩石和寶玉石的關係以及寶石鑑賞,側重介紹張家口地區的寶玉石和我國淵源的石文化歷史。
古生物廳
以時間順序和生物的進化規律兩條線索,展示地球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從水生到陸生、從低級到高級螺旋式進化規律,系統介紹地球生命起源與演化。展廳還展出了張家口地區的古生物化石,特別著重展示了
泥河灣生物群。
地質環境廳
主要突出
張家口地質特徵和環境特點,包括地理地貌、地質環境、地質遺蹟以及在張家口常見的地質災害,同時使觀眾了解地質災害的知識,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以及災害自救意識。
資源
展示了我國礦產、土地、水、生物等自然資源概況及其開發利用的情況,主要突出張家口市自然資源現狀。
展廳結尾處介紹了科考、測繪等現代地學科學技術及成果。
其他展廳
臨展廳
承接各種公益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臨時展覽。
社會教育區
將會開展自然地質類講座和課程、互動遊戲、各類競賽、實驗室和手工作坊等活動,通過動手的活動提高參觀者的興趣和兒童的動手及思考能力。
科普區
會開展化石挖掘、垃圾分類、繪畫“我心中的地球”、小小消防員、火力發電、可見的風等一系列科普活動,讓參觀者親身參與活動中,體驗相關的地質活動,提高興趣。
參觀須知
參觀時間
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場),周一閉館,
法定節假日和特殊情況臨時變更,以本館公告為準。
票務信息
本館常規展廳憑身份證免費領票參觀,團體參觀(6人以上)請提前3-5日電話預約。
規定通知
特色服務
開館初期,團體可提前3-5日電話預約免費講解服務。
雨傘、嬰兒車、輪椅、老花鏡、針線等便民物品(憑有效證件服務台辦理借用)。
儲存櫃。
地理位置
地址
經開區世紀路12號(市民廣場南側、林業大廈北側)
交通路線
11、特11、301路 林業大廈站
1路 機械工業學校站
展館資訊
2019年9月29日,中國地質博物館張家口分館正式向社會開放。
獲得榮譽
2020年2月18日,張家口地質博物館獲評“河北省科普示範基地(首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