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在電影世界不斷探索的征程中,她步履不停地在紀錄片、劇情片和實驗電影等多種不同電影表達形式中實踐,利用精妙的燈光、鏡頭運動及剪輯、調色等電影技法架構出遊離於真實與虛幻的空間。其作品在強烈的影像風格下反思了嚴肅深刻的人類永恆思考命題。她創作的《天堂計畫》(Paradise Program)、《魚》(Fishinthe Tank)等多部作品曾在國內外多次獲獎,其中《天堂計畫》於2020年獲智利南部電影藝術學院電影節(South Filmand Arts Academy Festival)最佳科幻短片獎、最佳女導演榮譽獎、最佳男主角、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剪輯榮譽獎、最佳製片人及印度柏拉圖電影競賽(Platonic Film Competition)最佳短片獎,併入圍美國洛杉磯國際電影節、義大利羅馬獨立獎、加拿大雪文電影節等5個電影節,同時《合奏》(Tutti)、《天堂計畫》曾於2019年及2020年在美國東西部多家電影院放映。
2013年 6月27日,張姍姍創作的公益廣告《跑起來》獲得“迎亞青/青奧,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一等獎。
2014年4月,山西省首部自閉症微電影《魚》歷時4個多月終於落下帷幕,張姍姍一人身兼導演、編劇、剪輯、製片。10月28日,張姍姍的微電影《魚》在山西省首屆微電影大賽評選中榮獲三等獎,中國西部電影節獲得提名,入圍北京電影節原創影片大賽。
張姍姍在不同電影類別中探索與嘗試,勾勒出電影的時代性。從紀錄片《蝸牛》、紀實類敘事短片《魚》關注中國現實中的社會問題,到《天堂計畫》中後科技時代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思考以及科技對人性的挑戰,她勇於嘗試新的電影主題與形式、技術和表達。
在敘事電影之外,她還拍攝了詩意電影《日常》(Routine)、16mm膠片電影《泡沫》(The Foam)等多部實驗短片,在2019年夏天移居紐約之後,她將影像與裝置藝術,行為藝術相結合進行創作,開拓了電影更多的可能性,提出了關於親密關係及消費主義多個創作構想並在積極的籌備中。
除了在電影內容和形式上的探索與實踐,在美國的學習及拍攝過程中,她越發感受到了視覺造型及色彩的獨特魅力,拍攝過程中的燈光與後期製作中的調色可以使觀眾從視覺傳達的直觀認識轉入形象思維的心理感應,並在《Beard Balm》中任燈光師,《天堂計畫》《11565公里》中任調色師。
2020年8月,她的短片《合奏》入圍首屆山西青年短片展。張姍姍短片《天堂計畫》在第二屆藍星球電影周入圍主競賽單元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拍攝作品
幕後作品
獲獎記錄
影視類
獲智利南部電影藝術學院電影節(South Filmand Arts Academy Festival)最佳科幻短片獎
獲獎
獲智利南部電影藝術學院電影節(South Filmand Arts Academy Festival)最佳女導演榮譽獎
獲獎
獲智利南部電影藝術學院電影節(South Filmand Arts Academy Festival)最佳男主角
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