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如學

張如學

張如學,字習之。湖北江陵人。湖北大學中文系畢業。畫家、書法家、美術評論家、學者。97年就讀於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2001年結業於中國書協書法創作班。2002年結業於中國美協高研班。2010年就讀於北京鳳凰嶺書院首屆中國書畫學精英班。師承姜寶林先生。書畫作品參加中國文聯、中國美協舉辦的展覽,先後在北京、武漢、山東、甘肅、大連、瀋陽等地舉辦個展及聯展,作品曾被毛主席紀念堂、天安門城樓管委會、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等單位陳列收藏。出版個人書畫專輯十餘部,撰寫美術評論30餘萬字,現為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美協荊州創作中心常務副主任,華中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湖北省文聯委員,湖北省文史館研究員,荊州市文聯副主席,北京張如學藝術館館長,荊州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現居北京。

基本介紹

作品獲獎與參展情況,恩師評語,名家評點,作品序言,作品賞析,

作品獲獎與參展情況

2001年 全國首屆寫意花鳥畫作品展,入選。
2002年 “松風閣杯”全國書畫作品展,銀獎。
2003年 “海潮杯”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選。(中國美協)
2003年 首屆“中國汝官瓷杯”全國書畫展,銀獎。
2004年 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紀念獎(中國美術家協會)
2005年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美術作品展,三等獎。(中國文聯
2007年 黎昌第五屆青年中國畫年展,優秀作品。
2011年 建黨九十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二等獎。(中國美術館)
2012年 “畫說武當”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選(中國美協)
2013年 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選(中國美協)
2013年 首屆朝聖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入選。(中國美協)
2013年 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選。(中國美協)
2013年 首屆八大山人全國花鳥畫作品展,優秀作品獎。(中國美協)
2014年 第三屆造型藝術新人展,入展。(中國文聯,中國美協)
2014年 第八屆民族百花獎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選。(中國美協)
2014年 參加湖北省優秀畫家晉京展。(中國美術館)
2015年 “獨立萬象"張如學寫意花鳥畫展在山東郭味蕖美術館舉行
2015年“獨立萬象"張如學寫意花鳥畫展在山東泰安舉行

恩師評語

馮今松(已故著名畫家,原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院委)
搞中國畫的人平時多加強綜合藝術修養,包括文章、音樂、書法等,作為青年畫家更應注重這些,如學在這方面基礎好,有一定功底,他畫畫肯用功夫,又很執著,這點非常不錯。
從事花鳥畫創作,應先有生活的移入,後才有情感的移出,多多觀察物象,積累生活素材,這是富才之道。他的畫很有想法,有些作品意境不錯,這很難得。沿著這條路子是可以走出來的,前途也是不可估量的。
姜寶林(著名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國家畫院院委,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這個精英班兩年的學習很快就過去了,如學收穫很大,他的畫無論是從筆墨上還是從構圖上都有大跨步的進步。他每個時段的作品我都看過,總是在不斷的向前,畫面氣息好,有格調、品位高,有些作品簡直就是大師手筆,顯現了他的才情與聰悟,加之他有一定的文學功底,書法又寫得好,他是有潛力把畫畫好的。
畫大寫意畫,第一是靠氣,第二是靠情,具備這兩條就可以發揮,寫意畫一定要放開,寧可畫壞也不要小心翼翼地畫。如學具備這些條件,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一是要在傳統經典中吸取營養,二是要注重題材,不要涉及太廣泛,要重點突破,形成自己的語言符號,扎紮實實做學問,向更高的水準邁進,我期待著。

名家評點

李寶林(著名畫家,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中國畫學會副會長)
可見如學的傳統功底很紮實,用筆講究,有蒼勁之感,這來自他很好的書法修養,畫面氣息不錯,構成形式也恰到好處。他的畫畫得好。
劉大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他的這幅作品畫得很大氣,筆墨功夫有,這對寫意畫家很重要。但畫面處理略欠完整。以後多臨摹古人,多寫生,在大自然中獲取營養。(錄自2001年中國美協高研班結業作品點評)
劉曦林(著名美術理論家)
他的作品乍一看,畫面很新穎,能從眾多作品中跳出來,用筆很好,線條也不錯,潛力很大。有些局部處理有些草率,讓人感覺有些野,這要克服。(錄自北京鳳凰嶺書院首屆精英班結業作品展評語)
王魯湘(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著名美術理論家)
張如學思想活躍,畫畫愛動腦子,有時筆下突呈奇構,令人驚喜。我對他的才情不懷疑,但大寫意花鳥最終拼的是氣,孟子云:“吾善養吾浩然之氣”,韓愈云:“氣盛言宜”。楚人有氣,如學當長養之。
聶成文(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遼寧省書法家協會主席)
這位學員的作品創作,章法很好,從黃庭堅而來,臨摹下了功夫。墨色節奏不錯,可有的用筆節奏過快。出現了浮滑現象,今後要避免。(錄自2000年中國書法家協會創作班結業作品展評語)

作品序言

張如學的成長之路與楚人的人文情懷有不可割捨的關係。儘管生長在偏遠農村,但幾十年來酷愛藝術的性情從不改變。從弱冠之年開始臨池書法,從唐楷轉入行書,宋米芾黃庭堅乃至明王鐸的墨跡他都愛不釋手,頂禮膜拜,心摹手追。近現代書法大家于右任、黃賓虹書法手跡他也左右身邊,如獲至寶,每當日課。長期對書法的痴迷和研習,練得一手好行書,學古不囿於古,自成面目,這在當今畫壇可謂鳳毛麟角。寫意花鳥從《芥子園》畫譜入手,繼而轉向任伯年吳昌碩,直追八大,取法乎上。他喜歡老缶元氣淋漓,格高韻古;更鐘愛徐渭野逸狂放,八大的簡約疏朗,白石老人的筆墨精湛。前賢的作品是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他的傳統功底紮實,才使他今天的花鳥面目多姿多彩,迥異他人,出類拔萃。

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