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奫傳》是唐代魏徵主編的一篇傳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張奫傳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傳記
- 作者:魏徵
- 作品出處:《隋書》
作品原文,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張奫傳
張奫,字文懿,自雲清河人也,家於淮陰。好讀兵書,尤便刀楯。周世,鄉人郭子翼密引陳寇,奫父雙欲率子弟擊之,猶豫未決。奫贊成其謀,竟以破賊,由是以勇決知名。起家州主簿。高祖作相,授大都督,領鄉兵。賀若弼之鎮壽春也,恆為間諜,平陳之役,頗有功焉。進位開府儀同三司,封文安縣子,邑八百戶,賜物二千五百段,粟二千五百石。歲餘,率水軍破逆賊笮子游於京口、薛子建於和州。征入朝,拜大將軍。高祖命升御坐而宴之,謂奫曰:“卿可為朕兒,朕為卿父。今日聚集,示無外也。”其後賜綺羅千匹,綠沉甲、獸文具裝。尋從楊素征江表,別破高智慧於會稽、吳世華於臨海。進位上大將軍,賜奴婢六十口,縑彩三百匹。歷撫、顯、齊三州刺史,俱有能名。開皇十八年,為行軍總管,從漢王諒征遼東。諸軍多物故,奫眾獨全。高祖善之,賜物二百五十段。仁壽中,遷潭州總管,在職三年卒。有子孝廉。
編者簡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後遷居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唐代政治家。武德時為太子洗馬。貞觀時歷官諫議大夫、尚書右丞、秘書監、侍中,參預朝政。貞觀初朝臣論政,他主張“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李世民接受他的主張,終至天下安定。後數被召見,訪問得失,征盡誠獻智,知無不言,其言論多載於《貞觀政要》。詔修周、隋、齊、梁、陳五代史事,各史有專人負責,令魏徵總加撰定,多所損益,務存簡正,時稱良史。以喪亂後,典籍紛雜,建議集學者校訂四部書,數年之間,秘府圖籍漸備;以《禮記》龐雜無序,建議重加改編,數年成《類禮》二十篇,錄置內府。又主編《群書治要》。所著今存有《魏鄭公諫錄》五卷、《魏鄭公文集》三卷、《魏鄭公詩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