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誠勿擾,張太購房團陪你全程置業。”上周,一個63歲的老太太帶領20餘名購房者掀起了“2012年張太購房第一季”的團購行動。通過老太太集中砍價,最終下叉的兩名購房者,都分別節省了近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太購房團
- 成立時間:2012年
團隊簡介,人物簡介,團隊宣言,
團隊簡介
4月7日,是張太看房團龍年首度出擊。看房團選中了北部新區的兩個樓盤,一個已經開盤,一個即將開盤。負責人告訴重慶晚報記者:“這都是網友在論壇專區推薦的樓盤。”看房人員則通過網上報名徵集而來,不少還是80後的年輕人。
看房團的核心人物,是63歲的老太張世珍。“參加我的看房團,不僅可提前獲知看房樓盤優惠信息,取得一定優先選號權,還可享受額外的優惠折扣。”張世珍告訴重慶晚報記者,她的團購組織是公益性的,在2009年成立至今,已經組織了十多次團購活動。她自己和一批專業的支持者都是免費幫忙的,也不會問開發商要費用。
在當天開盤的房源中,2名團員最終下了單。靠著張太出面統一砍價,兩位購房者在開發商給出的最低折扣基礎上,又多得到了一個點的折扣優惠。一姓吳的購房者當天節省了8000多元,而另一位購房者則省了9000多元。
看房團當天還來到即將開盤的象嶼兩江公元樓盤,張太帶領購房團成員實地看房後,“靠集體的力量,我們爭取到了更多福利。”結果當場有十多名看房者辦理了VIP卡。“最終買不買,還要看開盤價和張太砍價的結果。”看房團的王女士稱。
張世珍稱,本周末,看房團還要組織人去象嶼兩江公元看房,“去看房的人多,我們爭取福利的能力就更強。”
“自我介紹一下,我叫張世珍,今年63歲。沒退休前工作表現還可以,當過廠先進,沒有犯罪前科、不良記錄。退休後,鄰居都說我好管閒事,什麼小區亂停車啊,小狗大小便啦,甚至鄰居兩口子吵架,我都要過問。總體而言,基本上還是屬於對人民民眾對社會有益無害的一類。”或許是影片《非誠勿擾》的鐵桿冬粉,除了徵集團員宣言而外,張世珍的自我介紹也透著一股“非誠”風格。
人物簡介
她讓人信任有親和力
快人快語的張世珍有30年黨齡,雖然年過花甲,但精力卻如年輕人一般旺盛。每天不是爬山,就是同學鄰居聚會,“我是一個愛熱鬧的人。”在周圍人眼中,她就是一個信任度很高且有親和力的人。
張太購房團成立也就兩年多的時間,目前已經成為張世珍重要的生活寄託。因為對於購房者而言,她自覺“我還是有點參考價值”。
她對購房有切膚之痛
2005年,張世珍購買了自己第一套商品住房。不過,對於自己唯一的一次購房經歷,張世珍更多的卻是不愉快的回憶。
這套精裝修住房位於臨江門,看房時樣板房位於18樓,室外陽光明媚,室內燈火輝煌,結果“當時就忽略了採光的問題”。
交房後,張世珍發現了更多的問題———廚房和廁所的扣板都沒有按照契約約定裝修,坐便器也換了品牌。她甚至還忽略了一個重要細節,“房間的空高都沒有達到標準。”而一位鄰居硬是打開弔頂,量出真實的層高,找到開發商索賠。
接房後兩年多時間裡,張世珍都沒有拿到房產證,這讓她被迫走上維權路。儘管最終房產證拿到了手,開發商也給出了賠償。但這段經歷,卻讓張世珍對購房者的無助感同身受。
她的購房團義工很多
2008年年底,張世珍陪一位朋友購房。談判價格時,開發商寸步不讓,說“你就這么點生意,我們做不做都無所謂。”這狠狠地刺激了張世珍,她想:購房者為何不能團結起來,爭取最大的利益?
2009年7月,張世珍把周圍的7個朋友組織起來,搞起了第一個集體看房團,然後到協信阿卡迪亞看房。當時大家公推溝通能力強的張世珍出面去和開發商砍價,“雖然最終只成交了一套,但開發商還是在原來的‘最終價’基礎上少了一個點。”
看房團慢慢有了影響,加入的人逐漸增多。隨後,重慶業主網找到張世珍,給她搭建一個網路平台,取名為“張太購房團”,並找來律師、水電工程師、建築師、置業顧問為他們提供義務支持。這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慕名而來,有的是在打工的年輕人,也有想為子女購房的父母。一同去看房,一起去殺價,靠人多力量大的結果,大多數樓盤都能在最低的折扣上,再給他們一個點甚至更多的折扣。
粗略統計,從2009年年底至今,張太購房團共組織看房十多次,看房的人次達到200多,最後成交約有30-40套。
看過這么多房子,張世珍一套也沒買。每次組團,她都是義務幫忙,沒有任何報酬。“購房是一件大事,很多人都想得到別人的參考意見。我不是媒子,只是想把自己購房中的一些經驗和教訓告訴大家。”
團隊宣言
張太購房團徵集團員宣言
(非誠勿擾版)
你要是暫時沒有購房計畫就別來了,你要是認為我是房托也別來了,炒房客莫來,無行為能力者莫來,省得咱們互相都會失望。
吳亞軍、黃紅雲那種地產老闆是不會請我這位老太婆來參考購房的,所以,你找我不會有壓力。
如果你是首次置業、需改善性住房、或是孝敬父母的購房者,我還是有點參考價值。當然,如果你相信這世上好人多、有信任,那就更靠譜了。
把握四招購房無憂
“首先要看開發商的信任度”,張世珍說這是自己的切身體會。“小公司樓盤經常是問題一大堆,還拿不到證。”張世珍以自己的購房經歷舉例說:“如果是龍湖、金科這樣的品牌企業,他們才不願意和你扯皮咧。”為了踐行這一信條,遇上口碑不好,或者有過扯皮現象的樓盤,張世珍都婉言謝絕。
二是看質量。張世珍最初是憑自己的經驗,量房間的空高,看房屋的結構,水電安裝,以及精裝修內容是否與契約一致。到後來,看房團請來了專業的水電工程師、建築師,還有律師,大家都義務幫忙,但專業上的關卻把得更到位了。
三是看環境。樓盤的綠化,是否有噪聲或空氣污染,小區的環境衛生,都是張太考察的內容。
四是看配套。是否有便利的交通和生活設施,是張太的一個重要看房指標。
而對於房價的漲跌,張世珍自稱並不敏感,因為她覺得對於購房自住的人來說,任何時候都是買房的時機。“對於炒房的人,我們購房團不關注。”
但張世珍還是能從側面感受到樓市的冷暖。“2009年,找上門來的購房者絡繹不絕,購房團經常成行;那時應該是樓市最火的時候。”2011年,購房團的出行次數屈指可數,出行目的地則圍繞著輕軌周邊的個別樓盤。
“這兩周,來看房的人又多了。”張太稱:上周看房團集中了20餘人出行,這周又有新鮮血液加入,又將再次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