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強(河南大學中國陶瓷文化研究所簽約陶藝家)

張大強(河南大學中國陶瓷文化研究所簽約陶藝家)

張大強,河南禹州人,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河南大學中國陶瓷文化研究所簽約首席陶藝家。陶藝作品曾獲河南省科技騰飛獎、中國歷史名窯手工技藝大賽雕塑組金獎、第九屆全國陶藝設計創新評比銀獎等,代表作品有《試論鈞窯造型藝術的形式之美》、《卷泥片雕塑:當代鈞窯造型藝術的新高潮》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大強
  • 出生地:河南禹州
  • 出生日期:1968年
  • 職業:陶藝家
人物經歷,展覽年表,

人物經歷

1968年,張大強出生於鈞瓷之都神垕的一個陶瓷世家。大約晚清年間,爺爺帶著一家老小從臨近的鴻暢遷移到神垕鎮。上世紀60年代,張大強的父母一邊務農一邊在神垕鎮辦的新華瓷廠從事瓷業管理和操作工作。張大強上有一個姐姐下有兩個弟弟,都曾謀職於新華瓷廠。集體瓷廠倒閉後,他們至今一直還從事著與瓷業相關的工作。
1983年國中畢業後,張大強進入新華瓷廠從事陶瓷成型、造型設計工作。其間,首部《鈞瓷志》主編苗錫錦次子苗長強也同在新華瓷廠試驗室做鈞陶瓷工藝研試,他們還一起嘗試過紫砂研製。1984年,河南省輕工業廳和河南省工藝美術學會在神垕聯合舉辦河南省美術陶瓷設計培訓班,主要教員有徐國楨、李紹翰、喬興智及天津美院的王家斌教授。張大強參加了這個培訓班。這是張大強第一次接受正規、系統的陶瓷藝術造型設計培訓,卻由此開啟了其陶瓷藝術的神奇夢想。之後,張大強的陶藝天分旋即被激發出來:1985年,張大強設計的一套彩瓷文具,獲得當年河南省科技騰飛獎。
1986年,可能是張大強陶瓷藝術思想和實踐的一個轉折點。當年,全國陶瓷造型設計新產品評比在浙江紹興舉辦,偌大的河南瓷區竟無一獲獎。18歲的張大強跟隨河南鄉鎮瓷業參觀團到宜興、景德鎮等南方瓷區參觀考察,親眼目睹諸多時尚、前衛的現代陶藝作品(張大強自言“當時也說不清那是什麼風格”),心情激動非常,興趣盎然,決心嘗試著引入鈞窯造型藝術。
1988年,新華瓷廠因經濟效益下滑而倒閉,張大強轉入時年興旺的西大美術瓷廠從事鈞陶瓷造型設計工作。西大美術瓷廠主產琉璃瓦、彩釉瓷,當時鈞瓷老藝人朱耀宗在廠內專一燒制鈞瓷。不同瓷種造型藝術的實踐,使張大強的陶藝思維更趨多元化。當時,時任禹州鈞瓷一廠鈞瓷車間主任的劉富安剛剛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周國楨、吳天保、劉煥章、楊大申、韓美林、呂品昌、徐國楨等藝術專家多次受邀到瓷廠講學並進行陶藝創作。由於與劉富安的親密鄰居關係,張大強常常去鈞瓷一廠“學藝”,受益匪淺,並開始嘗試製作陶藝,作品有諸多面具、壁飾。1988年,張大強用匣缽料嘗試創作的泥塑《牛》獲得由劉富安倡議舉辦的鈞瓷一廠“鈞藝杯”創新設計大賽三等獎。儘管劉富安很喜歡張大強的陶藝風格,但是神垕瓷區主流並不認可此創作格調。
1988—1990年,張大強轉入神垕鎮辦勝利瓷廠,繼續從事鈞陶瓷造型設計工作,嘗試其現代陶藝創作。1990年9月,張大強創作的陶塑作品《吶喊》獲得河南省輕工部工業廳、河南省輕工科學技術協會陶瓷美術學會舉辦的河南省第二屆陶瓷藝術展評會三等獎。張大強第一次以現代陶藝作品亮相公開性的區域大賽,儘管沒能獲得名次,但是受到時任河南省工藝美術協會工程師徐國楨先生的讚許。在參觀展會的時候,徐國楨指著張大強的陶藝作品說:“整個展廳里,只有這件才稱得上是真正的陶瓷藝術作品!”
正在張大強現代陶藝夢想期待展翅飛翔的時候,1992年,50多歲的父親突然病逝,作為長子的張大強不得不擔當起養家餬口的重任。1992—1993年,張大強轉入到北大三瓷廠,從事炻瓷、園林陶瓷(以花盆為主)乃至紫砂陶的造型設計工作。更深入直接地接觸日用陶瓷和園林陶瓷的造型設計,使張大強的陶瓷藝術思想更加豐富多彩,為其日後陶藝思想的成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92年12月30日,張大強參與研製的“紫砂陶系列產品”項目獲得河南省鄉鎮企業管理局舉辦的1992年河南省鄉鎮企業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獎。同年12月,張大強因參與“紫砂陶系列產品”設計而獲得河南省星火獎評審委員會、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頒發的科技進步“星火獎”三等獎。
迫於生計,1993—2001年,張大強與友人合建瓷廠,專一燒制花盆——開創了鈞瓷瓷區花盆燒制技藝的先河。當年,神垕瓷區產出的花盆占國內同行業七成以上的市場份額。至今,張大強還很自豪其對這一時期國內花盆器型藝術的開拓性貢獻。開創花盆瓷業,張大強確實荷包猛漲,但是“陶瓷藝術對我來說,確實帶有一種精神鴉片的味道”。張大強後來回憶說,辦花盆瓷廠後,他把以前自己創作陶藝的文獻資料一股腦兒地贈送給了朋友。“陶藝創作解決不了溫飽,日用瓷燒制可以經濟富足,但帶來的是精神匱乏。”張大強鬱悶非常。
後來聞名鈞瓷瓷區的鈞藝大師楊曉峰從京城回來,帶給張大強中央美院陶瓷藝術學者的論文集和作品集,使心情沉悶的張大強豁然開朗。尤其是劉士銘先生一氣呵成的諸多泥塑作品,喚醒了張大強蓄積許久的陶藝夢想。在張大強看來,劉士銘先生的陶藝創作,題材基本源自日常生活,都在用傳統泥塑技法表達現實生活,作品不拘細節,一氣呵成。張大強心嚮往之。
於是,2001年年初,經濟富足的張大強撤離花盆瓷廠,回家自建窯口和工作室,決意重新拾起捨棄已久的陶藝創作。張大強開始密切關注現代陶藝大師周國楨的陶藝作品,到處收集周先生的作品及論文。
作為傳統鈞瓷瓷區,神垕瓷區一直推崇窯變釉色,而對帶有後現代意味的陶藝風格持排斥態度。此時的張大強儘管能感受到本土陶瓷藝術界的壓力,但是一直閉門自造自練,未對外界公開自己的陶藝行動。
“泥片造型需要經過長期的實踐感悟,非快餐式作品。”張大強說。自閉在家的張大強自行摸索,專心創作卷泥片陶藝。“沒有師傅教,只有靠自行探索,做了毀掉,毀掉再做,反覆揣摩泥性,練習泥片塑形;沒有相關文獻資料,也缺乏可資借鑑的學習資料,全靠自己感悟泥片卷制。泥片製作技法和泥性肌理及手感都是在創作過程中漸漸頓悟發現的。”張大強回憶說,“泥片塑形完全看自己的悟性,都是靠自己摸索。”就是在這種“摸著石頭過河”的反覆實踐中,張大強漸漸掌握了泥性。
實際上,早在2006年,張大強已經以其獨創的卷泥片陶藝創作在國內外陶藝界聲名鵲起。陶藝思想:表現生活、表達時代,但是,2006年,突然以卷泥片現代陶藝出現在國內陶藝界,張大強的作品受到的讚譽和詆毀一樣多:稱譽者評價張大強的作品為鈞瓷藝術找到了新路子,使鈞瓷藝術更加豐富多元化;詆毀者主要來自張大強所在的鈞瓷瓷區,特別是傳統鈞瓷藝術的堅守者批評張大強遠離了鈞瓷“窯變釉色為魂”的宗旨,使“型”背離了鈞瓷藝術的優良傳統。
張大強也坦承,2006年之前創作的陶藝作品,施釉有限而以形體表現為主,與釉色結合不多,只是局部結合釉色。因為當時的陶藝家反對陶藝用釉,如徐國楨創作的《貓頭鷹》,只有眼睛點釉,真可謂“惜釉如金”。作品大多局部點綴色彩奔放、鮮艷的釉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但是2006年之後,張大強的陶藝創作跳出那些新生派陶藝理論的窠臼,“不要為形體而形體,現代陶藝若不能表現現實生活,只能是無病呻吟”。張大強一反早期創作“惜釉如金”的現代陶藝做派,追求現代陶藝的現實生活表現力。“我最初型釉結合創作比較完美的陶藝作品,大多是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楊志窯口搭燒試驗成功的。”張大強回憶說。
2006年屢屢獲獎,大大激發了張大強的創作熱情。“當時陶藝創作在經濟上沒有什麼起色,只是感覺創作衝動很強,精神充實,每天創作都很有激情、很興奮,摸到泥就高興,喜歡觸摸到泥。”張大強說,當時興致來了三五分鐘就可以創作一件陶藝,而且更注重各種瓷釉與形體的完美結合。作為鈞瓷之都的藝人,近年來張大強更多地嘗試卷泥片型塑與鈞釉的結合,創作了大量最具時代表現力的鈞藝作品,引起國內外陶藝界的高度關注。
張大強認為,近年來,泥片成型已經成為世界現代陶瓷藝術創作中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也是世界藝術思想在陶藝領域的反映。鈞窯引進卷泥片型塑已經遲了一步,但藝術效果及表現力顯然更優於其他瓷種。泥片成型作為鈞窯造型藝術的一種新興塑造方式,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正是鈞窯藝術生生不息的技藝基礎。卷泥片造型技法進入鈞窯成型藝術無疑將給當代中國鈞窯帶來極大的藝術提升潛力和張力。
張大強說:“同行的批評也是一種動力,但我堅持一個創作原則:鈞瓷藝術必須表現生活、表達時代!”

展覽年表

歷經5年有餘的磨鍊,2006年成為張大強卷泥片陶藝創作高峰年——
在2006年杭州世界休閒博覽會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張大強創作的陶塑《勸歸》獲得2006“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
2006年10月,張大強的陶塑作品《猩猩系列一二三四》、《慈》入選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舉辦的第八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同時,陶藝作品《根》獲2006年“超越杯”中原陶瓷文化藝術創作與設計大獎賽銅獎。
2006年11月,張大強創作的鈞瓷藝術作品《勸歸》、《騰》、《根》、《回娘家》獲得河南省工藝美術協會、河南省“中國鈞瓷”評定委員會舉辦的中國鈞瓷創新評定會銅獎。同年,張大強創作的鈞瓷藝術作品《睥睨》獲得河南省工藝美術學會等舉辦的河南省工藝品旅遊品設計大賽銀獎。
2006年,張大強被授予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2009年11月,張大強創作的陶塑《犬》獲得河南省工藝美術協會、河南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質量評審委員會舉辦的2009年河南省藝術陶瓷作品展珍品獎,《根》、《猩猩》獲得精品獎;同年,張大強創作的《犬》、《慈》分獲2009“閩龍杯”全國陶瓷原創設計大獎賽二等獎、三等獎。
2010年9月23日,張大強創作的陶塑《靜觀》獲得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舉辦的首屆中國歷史名瓷燒制技藝大賽銀獎;同時,張大強鈞瓷藝術工作室還獲得首屆中國歷史名瓷燒制技藝大賽現場雕塑金獎。
張大強(河南大學中國陶瓷文化研究所簽約陶藝家)
2010年11月,張大強創作的《坤德洗》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等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頒發的2010“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銅獎。
2010年12月,張大強創作的《唐宋遺風》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舉辦的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中獲得銀獎。
在2010年10月舉辦的2010“河南之星”設計藝術大賽上,張大強的陶塑作品《志在青雲》獲得優秀獎,他同時獲得河南省陶瓷玻璃行業管理協會頒發的“中原之星”銀獎。
2010年年底,由於突出的陶瓷藝術成就,張大強獲得河南省陶瓷藝術家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