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學家。浙江寧波人。1926年畢業於東南大學生物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夢聞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寧波
- 畢業院校:東南大學
簡歷,主要論著,
簡歷
致力於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研究
當張孟聞在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時,了解到當時國外的生物科學正在蓬勃發展,而中國的生物科學還只處於萌芽狀態。特別是從事脊椎動物中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研究的人更少,於是立志要填補這一空白。開始時,他在生物所所在地區附近進行調查,半年後寫出了《南京的兩棲動物》論文,因為這是他第一次試寫論文還有些膽怯,在徵得方炳文教授的同意後,將方教授的名字同他一起署名發表。當時得知有一支日本的科學調查隊來中國考察長江上游地區的生物資源,為搶先取得調查資料,秉志教授組織了中國的調查隊去長江上游調查,這對張孟聞來說是極好的採集機會,他們趕在日本調查隊的前面到達四川、江西、貴州等地採到許多動物標本,在極短的時間內整理成調查報告發表,在科學上為中國人爭了口氣。張孟聞發表的論文和調查報告有9篇都用英文書寫刊登在國內外雜誌上,如“四川兩棲類略述”,“四川爬蟲類述圖”,“浙江蠑螈志”,“浙江爬蟲類簡述”,“江西兩棲類概要”,等;還發現了2種蠑螈新種:鎮海疣螈和貴州疣螈。此外還整理生物所原先採來的標本。寫出了“長江流域習見脊椎動物名錄”,這是長江流域脊椎動物最早的記錄。由於上述的研究成績,張孟聞被邀參加了中國動物學會在江西廬山召開的成立大會,他是大會中最年輕的科學家之一。
張孟聞對蠑螈類的研究最有心得,除了上述研究外,在1935年一年之中就在國外期刊上發表了4篇研究論文。他的博士論文“中國蠑螈專論”內容豐富,詳述了中國蠑螈的種類,並從形態解剖的差異上給以分類比較,還繪製了許多精美細緻的解剖圖,得到法國當代生物學大師P.Winterbert的好評,給論文的評語是Tre’s honorable(很可敬),全場為他鼓掌,張孟聞也由此再次獲得獎學金。這篇獲得好評的論文在30年後的1968年又被美國兩棲爬行動物學會重印成單行本,還在論文前面加上引語,分發給每個會員作為典範。在訪問哥德博物館時,他以客籍研究員身份研究蠑螈的解剖,發表了《琉球蠑螈的肋骨》的研究論文,刊登在該博物館學報的卷首。張孟聞在爬行動物的調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對四川、浙江、廣西等地進行了普查外,還對江西宜山地區的蛇類做了專題調查,寫出了“宜山蛇類記”,這是一篇惟一的宜山地區調查報告,得到浙大校長竺可楨教授的讚賞。
在1955年及1956年的復旦大學校慶會上,張孟聞提出兩篇長達數十頁的學術報告“中國的兩棲綱動物”和“中國的爬行綱動物”,這兩篇姊妹作都是在查考了古今中外的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經過全面的分析研究,並以中國動物種類的固有形態作為分類依據,制定出適於我國的動物分類系統,這是對我國兩棲綱和爬行綱動物研究的全面性總結,為進一步研究兩棲、爬行動物打下基礎。
1973年張孟聞擔任了編寫《中國動物志·爬行綱》卷的任務,為了寫好動物志,他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先後發表“爬行動物特徵、分目與鱷形目”,“爬行綱動物研究簡史”,“爬行綱特徵與其亞目分目”等文章,前兩篇著作引起國際學者的注意,美國和英國都曾來信索取。他還針對揚子鱷與灣鱷的歧異,在“博物”雜誌上發表了“釋鼉鱷”一文,引用竺可楨教授的5000年氣象變化的理論來解釋灣鱷在中國嶺南出現與滅跡的因果關係。“中國動物志爬行綱”卷已於1985 年完成初稿,1988年經修改後送交中國科學院動物志編輯委員會。
對脊椎動物分類學和比較解剖學的研究
動物分類學是研究動物科學的基礎,張孟聞在研究兩棲爬行動物的過程中很早就注意到分類學的重要性。1942年他為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成立十周年寫了一篇論文“中國生物分類學史述論”。為了研究分類學的歷史,他從最早的甲骨文開始,覽閱<詩經>,<爾雅>,<呂氏春秋>等包括商、周、秦、漢、唐、宋各朝代古書的基礎上,詳細闡明了人類從開始認識物種,給予名稱,進而按特徵分列到一定範疇中去的生物分類學發展史跡;同時指出中國生物分類學的雛形是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為代表,國外最早的動物分類學家林奈還遲於李時珍150年,卻後來居上。由此提出我國生物分類學的研究必須急起直追,迎頭趕上。他的“中國兩棲綱動物”與“中國爬行綱動物”兩篇學術論文中提出的分類系統就是在這個思想指導下所取得的成就。他在研究動物分類學的過程中還注意到物種與分類學的關係,強調了物種對分類學的意義,發表了“物種新論”、“物種概念”等文章。在1957年發表的“脊椎動物分目的語尾統一擬議”一文中,他提出以“formes”一詞作為脊椎動物分目的語尾的見解,被廣大學者接受並在全國範圍內廣泛採用,澄清了分目語尾中的混亂現象。1961 年他在黑龍江大學所寫的脊椎動物分類學講義,是一份長達230頁的相當完整的教材,詳細論述了分類學的意義、概念及其發展歷史,在各綱目特徵中也都有各綱的分類簡史,並突出了物種在分類中的重要性。這份講義曾獲得魚類學家伍獻文的稱讚,認為這樣的教材才是真正的分類學講義,而當時國內已有的同類書籍大都只是分類檢索表,稱不上是分類學。遺憾的是當時張孟聞正處在逆境之中,未能將它印成書刊。
張孟聞非常重視分類學為經濟服務的問題。1957年他在動物學雜誌上發表的“略論脊椎動物分類學與當前動物區系調查中的任務”中就強調了這一精神,並且在實際中作出了榜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他參加了全國科聯組織的東北考察團,對東北三省進行實地考察,回來後發表了“我們的東北”和“大連”兩篇調查報告,詳述了東北地區的生物種類及其開發利用的看法;次年他又匯集各科學家考察的資料包括理、工、農、醫、林、牧、漁等各個方面,將它編輯成一本小冊子,名為“我們的東北”,由竺可楨教授簽署,三聯書店出版,但當時被認為有泄密行為而被禁止公開發行,僅作為內部參考資料。在黑龍江大學任教時,他從黑龍江省中部的五大連池出發,南至牡丹江,東到貼鄰蘇聯的東寧,北到已進入北極圈的漠河,西則進入內蒙古的呼倫貝爾的範圍內,對兩棲,爬行動物及魚類的種類和地理分布作調查,寫成多篇調查報告,如“黑龍江省爬行動物志”“黑龍江省魚類資源調查初步報告”等,並曾向脊椎動物區系會議(廣州召開)提供了四篇調查報告摘要。這些報告為黑龍江省的脊椎動物資源保護和利用以及開展動物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和依據。
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也是一門研究動物學和動物分類學的基礎科學。30多年來張孟聞在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和黑龍江大學多次講授這門課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的博士論文“中國蠑螈專論”就是在比較研究蠑螈的骨骼形態,繪製了大量精細的解剖圖,進行蠑螈分類而寫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執教於復旦大學時,那時時局穩定,教學秩序正常,給他創造了從事系統研究的條件,同時他當時是生物系主任,統管教學和科研,在設定專業課程時他將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列為脊椎動物專業的基礎課程,並親自講授,那時國內已有的教材只有薛德堉著的《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和夏康農、郝天和合譯的《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綱要》,此兩本書的內容都較簡單,由於生物科學的發展需要,他深深感到需要一本相應的教材,於是他一面參照國外書籍給學生上課;一面收集資料。在黑龍江大學再次講授此課程,並著手編寫講義。1962年在廣州召開的“動物分類區系”學術討論會中特別舉行了一次座談會,討論高等院校生物系要不要開設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這門課程,結論是肯定的。當時主持會議的壽理初(壽振黃)先生會後對張孟聞說“這本教材的任務就交託給你了”這使當時還戴著右派帽子的張孟聞增添了寫好這本教材的勇氣和信心。於是他在黑龍江大學和哈爾濱師範學院的圖書館中伏案寫作,向全國各大院校借閱資料圖書,甚至自己出錢購置,至1966年已寫成緒論、皮膚、骨骼、肌肉、消化、呼吸、排泄、生殖七個系統。十年“文革”,編寫工作被迫停頓下來。1977年在成都召開的高校理科生物教材會議中再次決定編寫出版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會議還正式通過張孟聞為寫稿人。當時他雖沒有出席也能得到同仁推舉而深感榮幸,可是他的年歲已高,並退休僻居滬郊。條件十分困難。後幸得學生李致勛和葉履平的協助,才得將舊稿重新修改,訂補,繪圖,完成前八章的編寫。他根據50年的經驗提出研究動物學必須從4個方面著手,即體形學、生理學、生態學和遺傳學。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應該是貫穿於這4個方面的演化體形學,是要將脊椎動物幾萬種不同綱、目、科、屬的體形構造,比較其異同,尋索其間脈絡相承、演變嬗化的來龍去脈,探究彼此的血緣親疏;是專從脊椎動物身體結構方面研究的一門科學。他在寫作過程中強調了種系發生的形態演變,形態與生理功能的相關,動物物種演化的軌跡,以及脊椎動物分類學的依據。他還認為“百般解說不如一圖”,一張圖抵得上幾頁說明,因而在教材中配置了許多圖解。全書共分三冊;上、中兩冊於1986及1988年分別出版,近百萬字,插圖269幅。上冊出版後立即銷售一空。次年再版發行,深得同行們讚賞,謂為巨著。因而不時有人催問下冊出版情況。張孟聞幾十年的教學積累終於結出了豐碩果實,也為我國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遺憾的是下冊的編寫,由於10年“文革”使他身心受到傷害,無情的歲月已使他無法親自編寫餘下的四個系統的比較解剖,但為了使這部巨著具有完整性,已確定下冊由他主編,並已組織人力分別編寫,即將發排付印。
對中國生物學史的研究
1955年復旦大學生物系首次開設“生物學史”課程,張孟聞負責講授中國生物學史部分。該年校慶會上他提出一篇“中國生物學史概要”的報告,內容共分八章,述及中國生物學的始萌、農牧交替、農業興盛與封建制度的建立、秦漢專制統治下的生物學、中外交通與帝國主義入侵後的中國生物學,以及中國生物學史的現狀與前瞻。它是我國生物學史論述的第一篇專著,亦是前所未有的比較全面的資料。為中國生物學史的研究打下了基礎。要撰寫這篇學術研究論文並不容易,除了具備生物科學知識外,還必需有較好的古代文字基礎,要熟悉甲骨文才能追溯到古代的文化中去,尋覓動物知識起源的蹤跡。早在1942年,張孟聞發表的“中國生物分類學史簡述”就已述及中國生物學史的內容。在國際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所著的“中國科技史”第一卷的導論中,曾寫到他從張氏此文得到中國生物學史的知識,由此可見張孟聞是國際公認的研究中國生物學史的學者,1947 年張孟聞出版了一本小冊子名為《中國科學史舉隅》,內容包括三篇論文:①學術史跡的撿取與發揚;②中國生物分類學史述論(轉載);③物種問題的生物史觀。這本小冊子在1990年被收編到《民國叢書》第一篇第90卷中。
由於張孟聞對中國生物學史的研究,與李約瑟早有學術交往。1979年10月,李約瑟博士來中國訪問,專程到上海托人去江灣五角場尋找已經退休的張孟聞。兩位學者在錦江飯店會見,親切交談,還拍照留念。在李約瑟博士80壽辰之際,張孟聞與胡道靜教授共同發起編寫“中國科技史探索”論文集以誌慶賀。張孟聞為論文集寫前言,並整理了鄒樹文教授的遺稿“中國古代的動物分類學”,還為論文集寫了一篇“四靈考”的專題文章,將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龍、鳳、麟、龜”四種靈物從古代象形文字發展的軌跡中加以考究,並給出現代科學的解釋。為推動國際間的文化交流,張孟聞考慮到李約瑟著的“中國科技史”有7卷31冊,在德、法、日、意、西班牙等國都有譯本。而中國迄今為止尚只譯出3卷3冊,就主動將該書31冊49章的目錄全部譯出,刊登在他所編的《李約瑟博士及其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此外他還寫了《我所認識的李約瑟博士》、《我與中國生物學史的研究》,介紹他從事中國生物學史研究的情況。張孟聞為我國生物學史的研究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對科學普及與教育事業的貢獻
張孟聞對科普工作極為重視,解放後他擔任全國科普委員及上海科普副主任委員時,主編“科學”雜誌,又擔任《科學畫報》總編輯,還主編上海科協和上海科聯領導下的若干刊物,積極宣傳科學要為人民大眾服務的觀點。在舉辦“華東從猿到人展覽會”時,他擔任籌備會的副主任,負責規劃展覽會的全部內容,使展覽會成為宣傳科普的一個好陣地。並為中學師生編寫了一本70餘頁的小冊子《人從哪裡來》,回答師生們提出的問題。後來又寫了《動物的進化》,進一步對人類起源給予論證。其實張孟聞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宣傳科普知識,他曾在《科學畫報》等刊物上發表過“大王爺”,“桃花流水鱖魚肥”“杜鵑”,“黃鸝”等科普文章。在他寫的“關於書的話”一文中論述了書的功用及其歷史發展過程,引導人們從書中獲得知識。他以散文形式寫成的“青青池塘處處蛙”一文,文筆活潑,興趣盎然,又不失科學性,引起科普協會同仁們的讚賞。1984年他在《博物》雜誌上發表的7篇連載“說龍”文章,針對“龍”在國內外的種種傳說,給予論證,他從古代甲骨文開始考證,又用現代科學觀點給予分析,提示人們“龍”只是一種虛擬的動物,是與爬行類相關的一個想像的動物。
他對我國的教育事業付出了極大的精力,不僅開設了許多脊椎動物學方面的專業課程,如動物學、脊椎動物學、脊椎動物分類學、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鳥類學、蛙蛇學、魚類學等,還寫出了許多講義和教材。他寫的中國第一本中學教科書《動物學》,引用的例證都是國產動物,並且都配上了拉丁文種名。在教學中,他特彆強調野外實習的重要性,認為它是理論聯繫實際,培養學生工作能力的最好途徑。他親自帶領野外實習課,以身作則,發揚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為學生們作出了榜樣。1963年在他指導下寫成的《黑龍江省脊椎動物野外實習手冊》是該省野生動物資源保護、開發、教學和科研的必要工具書,至今仍有很高的使用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擔任復旦大學生物系主任時期,當時該系是在子彬院的三層樓和四層閣樓上,設備簡陋,師資薄弱,張孟聞任職後首先聘請國內著名的教授專家如中國科學院、上海醫學院、解放軍醫學院的知名研究員、教授來系執教;又仿照蘇聯大學的辦學方針分設專業,開設許多國內未曾出現過的專業課程,親自參加聽課檢查教學質量。在當時教育經費有限的情況下,竭盡所能地擴充教室,增添圖書、儀器,建設專業實驗室和標本室。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終於將復旦生物系辦成為一個課程比較齊全、師資力量雄厚的教育和科研基地,躋身於國內生物學院系的先進行列。同樣地在1958年,張孟聞雖在逆境之中,工作比較困難,仍舊勤勤懇懇地為籌建黑龍江大學生物系和培養人才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50多年來,張孟聞在教育園地中辛勤耕耘,終於結出了豐碩果實,他的學生已遍布全國各科學院和各大院校,成為各單位的科技骨幹,有的成為名教授、名專家,他們都以先生為榜樣,勤勤懇懇地在各自崗位上為發展祖國的生物科學事業作貢獻。
張孟聞畢生從事科學研究,以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為我國生物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幾十年來雖屢遭坎坷卻不畏艱難,胸懷坦誠,光明磊落,他的高尚品德和淵博知識深受人們的尊敬,亦為後輩們樹立了楷模。
主要論著
1 張孟聞.中國蠑螈專志.用法文寫成的博士論文1936年以單行本出版,1968 美國兩棲爬行動物學會加上按語再版*.
2 張孟聞.宜山蛇類記.科學,1940,24(9):657-670.
3 張孟聞.湄潭鳥類匯志:序,跋.讀書通訊,1944,68(15).
4 張孟聞.我國生物學之始萌.真理,1944,1(1):123-126.
5 張孟聞.中國科學史舉隅.中國文化服務社,1947年.1990年收入復旦與上海書店合出的民國叢書第一篇第90卷中.
6 張孟聞.中國兩棲綱動物.復旦大學校慶科學討論會論文,1955.
7 張孟聞.中國生物學史概要.復旦大學校慶科學討論會論文,1955.
8 張孟聞.中國爬行綱動物.復旦大學校慶科學討論會論文,1956.
9 張孟聞.脊椎動物分目的語尾統一擬議.科學,1957,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