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榮

張坤榮

張坤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海寧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1940年1月生於浙江省海寧市周王廟鎮,1958年進入浙江皮影劇團,師從皮影大師魏柏榮,1963年起成為劇團主力。此後與同行一起致力於皮影藝術改革,執導排演了《半夜雞叫》《小花貓釣魚》《沙家浜》《椰林戰歌》等節目。2004年3月,他退休後復出,排演了《雞斗》《龜與鶴》《采蘑菇》《鬧龍宮》等節目,並在其中擔任主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坤榮
  • 外文名:ZhangKunrong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省海寧市周王廟鎮
  • 出生日期:1940年1月
  • 職業:皮影戲
  • 主要成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 代表作品:《半夜雞叫》《小花貓釣魚》《沙家浜》《椰林戰歌》《雞斗》《龜與鶴》《采蘑菇》《鬧龍宮》
  • 傳承項目:皮影戲(海寧皮影戲)
  • 項目類別:傳統戲劇 
  • 非遺認證:中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個人經歷,榮譽成就,

個人經歷

張坤榮於1958年4月進入浙江皮影劇團。1959年12月,入選赴北京參加全國十省、市觀摩演出隊,在赴京20多天全國觀摩演出中,該團演出的神話劇《仗義斬孽龍》和童話劇《雞斗》獲優秀節目(當時不評獎),並於北京飯店做示範演出,受到了同行們的讚許。同時學習了各省市劇團的長處。自1960年起,劇團先後於上海、江蘇等省市巡迴演出,每年達4月之久。期間,與上海市劇團同行們探討了藝術,增加了磨鍊,提高了藝術素質。
1963年起,張坤榮挑起了劇團演出大梁(魏柏榮、沈鯨松老師相繼退出舞台作場外指導),1965年8月,張坤榮代表浙江應邀赴福建參加該省溯摩演出,增加了學習機會。
張坤榮刻苦鑽研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致力於藝術改革創新,和同行們一起對藝術展開了改革。在操縱技巧上,改原來“上下手”操縱發展為6—7人同台演出,並根據需要,設一人操縱為兩人操縱;在配音唱腔上,改過去的真假嗓為男女分檔演唱;在樂器上,加設了樂器,增加了音響;布景作了較大的改革,布景有了遠近感,拓展了空間;在燈光上配了火、水鏡、風、雨、雲鏡、閃電、暴雨等。這些改革,使得戲劇效果有了進一步加強。通過頻繁的演出實踐,皮影戲藝術有了進一步發展。在赴各地演出的過程中,深受廣大民眾歡迎、喜愛。

榮譽成就

1959年至1966年6月的八年間,擔任外事演出任務繁重的浙江皮影劇團,為70多個國家的黨政代表團專場演出,作為主演的張坤榮,他參加的每場演出均獲得好評。同時張坤榮受到觀看的外國政要和陪同觀看的我黨和國家省委省政府領導的接見,並親切談話,他們還與張坤榮同台操弄皮影。
自1963年起,張坤榮兼任導演他執導排演了《半夜雞叫》《小花貓釣魚》《沙家浜》《椰林戰歌》等節目。
2004年3月,退休後重新復出的張坤榮為海寧皮影團排演了《雞斗》《兩個朋友》《龜與鶴》《采蘑菇》《小花貓釣魚》《鬧龍宮》箏五個節目並在其中擔任主演。
2005年皮影劇團重組並演出引起新聞媒體的重視和作了大量的報導。重要的報導有:《人民日報》《浙江日報》2005年11月1日分別作了海寧皮影戲報導;《央視2台》2005年10月28日採訪拍攝了張坤榮與皮影戲,11月2日上午播放了皮影戲和張坤榮講話。此外,省級(本省、省外)多家新聞媒體、電視台以及縣市級媒體報導了皮影戲活動。
2006年12月27日,參加省曲藝、雜技節(皮影)會演,由張坤榮主演的《雞斗》、《鬧龍宮》分別獲金、銀獎;張坤榮榮獲個人表演金獎,省委副書記夏寶龍頒獎。
2008年5月14日,省文化廳,文聯領導帶隊,並由張坤榮領隊的海寧皮影戲,赴台灣演出至5月28日返回,在台灣演出,觀眾反映強烈。正如蔣建東所講:“皮影戲演出轟動了台灣。”
《雞斗》一劇被國家文化部列為全國保留節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