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均(中國地質大學教師)

張均(中國地質大學教師)

張均,男,1956年1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地質大學教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均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6年1月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主要貢獻,項目,學術成就,出版專著,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找礦勘探教研室副主任、礦產系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長和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長期從事成礦預測學和資源經濟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1991年和1994年分別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教授,1998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1995年被遴選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首批入選校重點學科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建設項目。1998年首批入選原地礦部百名跨世紀科技人才計畫和湖北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建設項目。

主講課程

在教學上先後為本科生、研究生主講過“找礦勘探地質學” “成礦規律與成礦預測學” “礦床勘查與評價” “綜合勘查技術” “成礦預測學研究進展” “現代礦產勘查前沿” “科學方法論” “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找礦案例分析” “成礦規律與成礦模式” “礦產資源經濟學”和“礦產資源與可持續發展”等多門主要專業課程。

研究方向

在科研上一直以金(銅、鉛、鋅)為主攻礦種,以金(銅、鉛、鋅)成礦規律研究、找礦靶區優選、隱伏礦體定位預測和資源-環境-經濟聯合評價為主攻方向。
礦產普查與勘探;
成礦規律與成礦預測學;
隱伏礦體定位預測理論與方法;
“雞肋型”礦化勘查區的診斷性評價;
資源-環境-經濟聯合評價;
資源經濟學(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經濟發展戰略)。

主要貢獻

曾主持湖北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大課題及省級教學研究項目3項,先後主持完成“國家計委科技找礦專項、地礦部定向基金、國家黃金局找礦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地質行業基金、地礦部百名跨世紀科技人才基金、地礦部“九五”攻關課題、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973” 專題和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專題等30多項科研課題,主編研究生教材1部,出版學術專著9部,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

項目

1.國家計委專項,河東金礦深部及外圍找礦靶區優選及隱伏礦體定位預測;
2.橫向科研,湖北宜昌石板溪金礦構造控礦特徵及成礦預測;
3.國家黃金局,湖北宜昌茅坪金礦深部及外圍大比例尺定位預測;
4.部定向基金,湖北棗陽王家大山—隨州吳山金銀多金屬成礦預測及找金靶區優選;
5.湖北省教研項目,“礦產勘查與評價”課程結構與教學過程的系統最佳化;
6.地質行業基金,脈狀Cu、Au礦體定位預測方法;
7.國家黃金局,山東牟平金牛山金礦礦體空間定位規律及深部預測;
8.部攻關項目,川西北地區金礦成礦條件、礦床勘查模型及找礦靶區優選;
9.橫向科研,貴州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經濟發展戰略;
10.橫向科研,貴陽市烏當區區域工業化研究;
11.橫向科研,四川寧南-布拖縣蘑菇山鉛鋅礦區主要礦化體的控制條件和富集規律研究;
12.橫向科研,白音查乾油區經濟評價;
13.橫向科研,西部大開發中烏當區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總體戰略與對策;
14.橫向科研,烏當區國有企業改革與治理結構創新;
15.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973)《大規模成礦作用與大型礦集區預測》專題項目《膠東金礦礦集區預測》;
16.地礦部百名跨世紀科技人才計畫項目:礦體空間定位機理和定位規律的厘定與表征方法;
1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隱伏礦體定位預測的組合預測方法研究——以脈狀金礦為例;
18.湖北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大課題,《湖北省學位點立項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19.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項目,隱伏礦體定位預測方法研究;
20.“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專題項目 西秦嶺鉛鋅、銀、金成礦預測及找礦靶區優選。

學術成就

率先在國內開展金礦化分帶性、金的區域成礦系列、隱伏礦體定位預測、“雞肋型”礦化勘查區診斷性評價和資源-環境-經濟聯合評價等學科前沿研究,在探索成礦預測新領域、新途徑、新方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開拓性研究成果和顯著找礦實效。
特別是針對國內外成礦預測領域“如何有效提高預測成果的可靠性和實效性”的學科前沿和地礦行業急需,於上世紀80年代末期率先開始進行隱伏礦體定位預測理論、思路、途徑、方法的系統探索與研究。先後提出了礦化局部富集理論、系統動態預測思路、礦化時空結構分析、多源信息有效提取與集成最佳化及礦體定位規律的厘定與表征方法。初步形成了一套較為系統、先進、實用的學術思路和方法體系,為促進成礦預測學的深化與發展,為適應找礦主體對象由地表礦向隱伏礦的轉變,開闢出一個具發展前景的研究方向。並在膠東、湖北等金礦區取得了較顯著的找礦實效,形成了明顯的學術特色和科研優勢。

出版專著

1.張均,1994,現代成礦分析的思路·途徑·方法,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2.張均等,1997,“雞肋型”礦化勘查區的診斷性評價,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3.張均,1999,隱伏礦體定位預測方法,地質出版社;
4.張均等,2001 西部大開發中貴陽烏當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總體戰略與對策,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5.張均等,2002,川西北金礦地質及成礦預測,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6.張均等,2005,學位點立項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7.張曉軍、張均,2006, 區域資源環境經濟系統聯合評價的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8.呂古賢--張均等,1999,構造物理化學與金礦成礦預測,地質出版社;
9? 毛景文等,2006,大規模成礦作用與大型礦集區,地質出版社(參與)。

獲獎記錄

獲省部級教學成果三等獎、校級教學優秀一等獎、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和首屆IET青年教師獎。曾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7項。1996年被授予全國黃金科研先進個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