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基本信息
張凝(?~?),北宋名將,滄州無棣(今屬山東省慶雲縣)人。宋真宗即位時,遼兵南侵,張凝升任北作坊使,率兵在瀛州西設伏,大獲全勝。翌年,遼兵大舉進犯,張凝率兵在莫州據守要塞,斷敵退路,獲勝,奪回全部被掠奪的人員、資財及牲畜。鹹平四年(1002),他親率兵馬自白豹鎮破敵,燒敵軍帳300個,殲敵5000餘人,繳獲大宗糧草、兵甲、器仗,又繼續攻破或招降數鎮,使邊境得以安寧。張凝累任西北邊陲要職,他體恤士卒,所得賞賜,大都犒賞了軍隊,家中無餘財,京城無府第。逝後,被追贈為彰德軍節度使。《
慶雲縣志》里記載張凝之子宋應州觀察使
張昭遠等八位名人,供奉於明朝的慶雲縣城“鄉賢祠”內。《無棣縣誌》(卷十一.人物.武略)亦有記載。
張凝.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三十八)
張凝,滄州無棣人。少有武勇,倜儻自任。鄉人趙氏子以材稱,凝恥居其下,因挾弓與角勝負。約築土百步射之,凝一發洞過,矢激十許步,抵大樹而止,觀者嘆服。節帥張美壯之,召置帳下。太宗在藩邸,聞其名,以隸親衛。即位,補殿前指揮使,稍遷散祗候班都虞候。
淳化初,以其有材幹,與王斌、王憲並授洛苑使,凝領繡州刺史,賜襲衣、金帶,每頒賁必異等。出為天雄軍駐泊都監,移貝州,改高陽關行營鈐轄、六宅使。真宗踐祚,加莊宅使,遷北作坊使。
鹹平初,契丹南侵,凝率所部兵設伏於瀛州西,出其不意,腹背奮擊,挺身陷敵。凝子昭遠,年十六,從行。即單騎疾呼,突入陣中,掖凝出,左右披靡不敢動。明應為年,契丹兵大至,車駕幸大名,凝與范廷召於莫州東分據要害,斷其歸路。契丹宵遁,凝縱兵擊之,盡奪所掠生口、資畜。徙鎮、定、高陽關路前陣鈐轄,遷趙州刺史。
四年,召還,代潘璘為邠寧環慶靈州路副部署兼安撫使。時斥堠數擾,轉運使劉綜懼飛挽不給,問計於凝。凝曰:“今當深入,因敵資糧,不足慮也。”乃自白豹鎮率兵入敵境,生擒賊將,燒盪三百餘帳、芻糧八萬,斬首五千餘,獲牛馬、器甲二萬,降九百餘人。慶州蕃族胡家門等桀黠難制,凝因襲破之。又熟戶與生羌錯居,頗為誘脅,凝引兵至八州原、分水嶺、柔遠鎮,降峇等百七十餘族,合四千戶,邊境獲安。就加寧州團練使。
景德初,遷本州防禦使,代楊嗣為定州路行營副部署,徙保州駐泊,又兼北面安撫使。時王超為總帥,以大兵頓中山,朝議擇凝與魏能、田敏、
楊延昭分握精騎,俟契丹至,則深入以牽其勢。超嘗請四人悉隸所部,上以本設奇兵撓敵之心腹,若復取裁大將,則無以責效,乃令凝等不受超節度。時魏能逗撓,退保城堡,眾皆憤悱,責讓能,凝獨默然。或問之,凝曰:“能粗材險愎,既不為諸君所容,吾復切言之,使其心不自安,非計也。”上聞而嘉其有識。
車駕觀兵澶淵,凝率眾抵易州。既而契丹受盟北歸,所過猶侵剽不已,遂以凝為緣邊安撫使,提兵躡其後,契丹乃不敢略奪。改高陽關部署。明年議勞,就加殿前都虞候,卒。
凝忠勇好功名,累任西北,善訓士卒,繕完器仗,前後賞賜多以犒師,家無餘資,京師無居第。真宗悼惜之,贈彰德軍節度,遣中使護喪還京,官給葬事,厚恤其家。子昭遠。
張凝 楊延昭的老上司和老戰友
1004年,張凝任滄州防禦使。遼國蕭太后集結30萬大軍於北京一帶,準備南下。宰相寇準是主戰派,他命張凝父子與楊延昭各部做前鋒,率精兵分守山東及山西。遼軍來犯,皆被各部擊敗。張凝部擄獲遼兵人蓄兵器凡數萬計。要論用兵之法,契丹還是個小小的學生。
楊延昭景德二年(1005)正月,“改任保州知州兼緣邊都巡檢使”,“升領(保州)防禦使,後又改任高陽關(今高陽東)副都部署,加如京使”,連任九年。這時的高陽關正職——高陽關都部署不是別人,正是宋代另一名“鎮守三關”的名將“滄州無棣人張凝“,可以說是楊六郎的“老戰友”、“老上司”大中祥符七年(1014)正月初七,楊延昭在高陽關任所去世,終年57歲。
張凝之子張昭遠
其子張昭遠,字持正。16歲時張凝與遼軍交戰,身陷重圍,張昭遠單槍匹馬沖入敵人陣地,保護父親殺出,因武藝高強敵軍無人敢於他交鋒,以功授左班殿直寄班祗侯。他每次出使回來,都要向皇帝奏報利害,大多符合皇帝心意,後調任忻州都巡建,經多次升遷轉至內殿崇班。
1017年宋真宗親自提名讓他擔任西上閣門副使,不久又連任河北緣邊安撫使,瀛州知州,東上閣門副使,西上閣門使,雄州知州等職。後調往西北前線,任兵馬都鈐轄,領忠州刺史。他在鹹平川修築城堡,增強了西北邊境的防禦能力,後又調往東線,知成德軍,任加方館使。在成德軍時滹沱河決口,沖壞真定縣城內外城郭,張昭遠派兵修繕五關,外築堤壩,使得老百姓長期受益。後來不斷升遷,歷任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新州防禦使,步馬軍都虞侯,左龍武大將軍,昭州防禦使等職。戰功卓著,張昭遠逝世後追贈應州觀察使。
中原大地,四季分明,山河秀麗,宜於人居。又加秋收冬藏,絲綢錦繡,歷來為處在凜冽寒風、漠野千雪的北方遊牧民族所覬覦,歷代南侵不斷。由此,自秦以降,中原頻修長城,築屏障以阻南侵。
幾千年來,北方民族為了生存,使人民也過上如同中原人穩定富裕的生活,不惜以自己民族的鮮血生命突破長城來換取中原的財富。
有時候,中原君主為求和平安定,與異域通婚。那異域的國王也就成了中原君主的女婿。既是親戚,為顯大方,每年回娘家從中原帶去的靚花美女、金銀財寶、綾羅綢緞,遠比南侵所花的代價要小。他們不傻,白揀美女又得財寶,頂多趕些牛羊來串換,很划得來。
宋王朝與北方契丹族有過長期的爭戰,無棣人張凝與其子張昭遠都是宋朝的大將軍。他們為保大宋,一生戎馬,屢立戰功。
北宋無棣屬於滄州,東部前線就在河北高陽到現在山東無棣一帶。那時張凝父子與楊家將楊延昭一起戍邊。
1004年,張凝任滄州防禦使。遼國蕭太后集結30萬大軍於北京一帶,準備南下。宰相寇準是主戰派,他命張凝父子與楊延昭各部做前鋒,率精兵分守山東及山西。遼軍來犯,皆被各部擊敗。張凝部擄獲遼兵人蓄兵器凡數萬計。要論用兵之法,契丹還是個小小的學生。
皇帝宋真宗是個軟蛋,澶州一戰,宋軍大勝。若趁機北進,搗其老巢,使其永遠臣服,亦或滅之也都有可能。也許是佛經看多了,宋真宗大發了慈悲,與遼國定了[澶淵之盟]。以白溝河、雁門山為界,每年給遼國絹布20萬匹,白銀10萬兩,只要遼國不再南侵騷擾。遼國得了便宜,也乖了一下,國書往來,稱宋為兄。
張凝因功授殿前都御侯,但他把朝廷的賞賜都用來犒賞兵將。自己一生馳騁邊疆,沒有宅第,沒有洋房,沒有家產。死後被贈[彰德軍節度使],遺屬亦得了厚恤。
兒子張昭遠16歲隨其出征,便大顯威風。一次張凝陷入敵陣,昭遠殺入陣中,左衝右突,凜凜然似入無人之境,不遜張凝當年英武。他任過指揮使、都御侯、左武龍大將軍等職。與其父一樣,一生鎮守邊關,也成為一代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