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光祖祠位於豪山村國小,這座年代古老的祠堂,就是張其光的祖祠。祠堂左右立有兩桿石華表,高8.8米,直徑0.3米,華表有浮雕祥龍環繞,似騰挪欲飛狀;頂部端坐兩隻神態各異的石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其光祖祠
- 地點:江門市新會區雙水鎮豪山村
- 高:8.8米
- 直徑:0.3米
祖祠簡介,張其光簡介,
祖祠簡介
據介紹,這兩桿華表也是按朝廷表彰有功之臣的規格鑿成的。在左側的華表基座,豎著一塊朝廷皇帝欽賜張其光為“振勇巴圖魯”的功名石碑。據專家考證,“巴圖魯”是清朝一種榮譽的封贈,為“勇士”之意;張氏祖祠前還豎立著一塊堪稱石雕工藝傑作的石厥。石厥精雕細琢著兩隻足踩繡球嬉戲的瑞獅,一對單腿獨立的仙鶴,兩位抱拳作揖的儒臣,四隻拱托旭日的鳳凰。石厥內書“聖旨奉張其光祖祠在豪山村國小,有一座年代更古老的祠堂,就是張其光的祖祠。據介紹,這兩桿華表也是按朝廷表彰有功之臣的規格鑿成的。在左側的華表基座,豎著一塊朝廷皇帝欽賜張其光為“振勇巴圖魯”的功名石碑。據專家考證,“巴圖魯”是清朝一種榮譽的封贈,為“勇士”之意;張氏祖祠前還豎立著一塊堪稱石雕工藝傑作的石厥。石厥精雕細琢著兩隻足踩繡球嬉戲的瑞獅,一對單腿獨立的仙鶴,兩位抱拳作揖的儒臣,四隻拱托旭日的鳳凰。石厥內書“聖旨奉天誥命臣張其光”,據考證,這是皇帝對張其光賜爵和授官的詔令。天誥命臣張其光”,據考證,這是皇帝對張其光賜爵和授官的詔令。
張其光簡介
新會人常常自豪地說“文有梁啓超,武有張其光” 張其光(1829—1895)又名信千,字奎垣,雙水豪山村人。自小習武,青年時效國投軍,屢立戰功,官至浙江提督,先後駐防浙江、台灣,在中法戰爭、抗倭戰爭中身先士卒,戰績顯赫,屢受清廷賞賜,光緒元年(1875年)更被皇帝授賞黃馬褂,1893年兩次被皇太后召見賜克食恩禮。因其駐浙時間較長,且作戰英勇,深受浙人擁戴,至今在浙江等地都有“張公廟”紀念他,當地人稱其為“張將軍”,稱其統率的軍隊為“張家軍”。 清朝光緒十年(1884年),光緒皇帝獎賞官銀,於豪山村北面建成張將軍家廟,以表彰張其光英勇抗擊侵略者立下的顯赫戰功。張將軍家廟於1884年8月落成,至今已有120年歷史,門前原置有兩尊雲石精雕的石獅。1954年至1956年新會人民會堂興建期間,經當時的新會縣政府批准,這對雲石獅子被移至人民會堂前安放。在距張將軍家廟約300米處建有張氏祖祠。祠前立有清廷御賜張其光一對“振勇巴圖魯”他也是清代朝廷欽封的唯一廣東籍“巴圖魯”。 名號的石華表和光緒皇帝賜的“奉天浩命 張其光立”石劂一方。
2000年底,新會博物館將張將軍家廟(含張氏祠堂)的歷史資料綜合整理後,向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申報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並於2002年成為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