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全福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省上杭縣溪口鄉
- 出生日期:1909
- 逝世日期:1948年10月
- 職業:革命烈士
人物簡介,生平經歷,
人物簡介
張全福,1929年5月參加農民暴動,1930年春夏之間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鄉團支部書記、鄉蘇維埃政府幹部。
生平經歷
1931年4月,上杭、武平合併成立杭武縣蘇維埃政府,任縣蘇維埃政府交通員、縣團委書記。同年下半年進入瑞金列寧學校學習。結業後任紅軍獨立九團連長。
1934年10月主力紅軍長征後,留在蘇區堅持游擊戰爭。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閩西南紅軍游擊隊整編為新四軍二支隊於1938年3月北上抗日,張全福受命繼續留在閩西堅持游擊戰爭,擔任韓江縱隊第九支隊政委,1940年調任平和縣長樂區委書記。
1941年夏,中共華南局決定在長樂村建立電台,張全福率領游擊隊迅速投入電台組建工作,並全力確保電台正常運轉和機關的安全。在開展游擊戰爭,鞏固游擊根據地的同時,張全福還組織糧食生產基地,創辦兵工廠,以解決糧食彈藥奇缺的困難。
1945年4月任閩粵贛中心縣委委員,隨後由中共華南局調香港進入黨組織創辦的學校學習。回來後任中共饒和浦豐(饒平、平和、大埔、豐順)中心縣委書記,1947年12月任中共梅埔(今梅州市梅縣區、梅江區、大埔)地委書記,1948年6月調任中共粵東地委書記,領導粵東人民堅持游擊戰爭。同年10月,在廣東梅州大埔縣岩上鄉與國民黨軍隊作戰時犧牲,終年39歲。
1954年10月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民國18年(1929年)5月,張全福參加村農民暴動。同月29日,東二區蘇維埃政府成立。在此期間,因工作出色,鬥爭性強,被選為第十一鄉代表。次年春夏間,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任鄉團支部書記,參加鄉蘇維埃政府工作。20年4月初,上杭、武平合併成立杭武縣蘇維埃政府,任縣蘇維埃政府交通員,不久任縣團委書記。次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下半年被選送到瑞金列寧學校學習。結業後,分配到紅軍某部九團任連長。在歷次戰鬥中,作戰機智勇敢,曾兩次腹部受傷,堅持不下火線。
民國23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後,組織上決定讓他留下從事地下鬥爭。27年1月,在閩西南遊擊隊整編為新四軍二支隊北上抗日時,他仍留地方任韓江縱隊第九支隊政治委員,堅持游擊戰爭。
在閩粵邊的平和縣長樂村宣傳、發動民眾,開展革命鬥爭,還率領民眾營救出關在平和縣監獄的100多名革命民眾。他經常深入民眾,甚至做當地保長、鄉長的思想工作,使之傾向革命。此舉使國民黨地方當局大為震驚,先是用高官厚祿誘捕,接著又以1000元光洋懸賞通緝。由於民眾的保護,當局陰謀均未能得逞。後來,上杭民團頭子將其妻及幼子逮捕,押送到漳平監獄施行種種折磨,幼子不幸死於獄中。經此打擊,張化悲痛為力量,更加積極投入革命鬥爭。
民國29年,經與閩南特委取得聯繫,平和共產黨組織得到迅速發展,成立中國共產黨長樂區委員會,張任區委書記。次年夏,中國共產黨華南局決定選擇長樂村建立電台,接受任務後,他迅速投入電台組建工作,並全力確保電台正常運轉和機關的安全。因叛徒告密,遭國民黨軍隊襲擊,他沉著指揮,組織游擊隊加強警戒,並親自率領游擊隊掩護電台撤出,保證電台安全轉移。
民國32年,根據上級黨委指示,他把一部分游擊隊分成若干生產單位,到深山老林墾荒種地,飼養豬、牛;把另一部分組成武裝宣傳隊,秘密深入白區領導民眾開展反“三征”(徵兵、征糧、徵稅)鬥爭,還在樂北結科樓創辦兵工廠,以解決彈藥奇缺的困難。次年5月,先後率領游擊隊圍攻維新鄉公所,夜襲駐平和縣長樂鄉保全團,繳獲一批槍枝彈藥,以充實部隊裝備,增強部隊戰鬥力。34年4月,任閩粵贛中心縣委委員。次年農曆正月,配合王濤支隊攻克大埔高陂銀行。同年,赴香港進入共產黨創辦的學校學習,回來後,被任命為中國共產黨饒(平)、(平)和、(大)埔、豐(順)中心縣委書記。
民國36年12月,任中國共產黨梅埔地委書記。37年6月,調任中國共產黨粵東地委書記,領導粵東人民堅持游擊戰爭。10月,在廣東大埔縣岩上鄉與國民黨軍隊作戰時犧牲,終年4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