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景

張全景

張全景,男,漢族,1931年12月生,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三唐鄉姚屯村人,1946年2月參加革命,194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山東省平原縣六區國小教員、校長,中共山東省德州地委組織部幹部科副科長,中共聊城地委工業部、組織部幹部科副科長、辦公室主任,中共山東省德州市委副書記,德州地革委政治部副主任、黨的核心組副組長,山東省革命委員會組織組核心領導小組成員、黨務組組長,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三處處長,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副部長。

曾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全景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平原
  • 出生日期:1931年(辛未年)12月
  • 職業:中共中央組織部原部長
  • 代表作品:《幹部人事工作概述》、《幹部人事制度改革論叢》
人物履歷,個人生活,社會兼職,任免信息,

人物履歷

1985年6月至1988年12月,中共山東省第四屆委員會委員、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
1988年12月至1991年12月,中共山東省第五屆委員會委員、常委、省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1991年12月至1994年10月,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
1994年10月至1999年3月,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1999年3月任中共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
1999年至2000年任全國“三講”教育聯席會議負責人。
2000年至2005年任全國黨建研究會會長。
中共第十三至十五次代表大會代表,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常委,山東省第五次黨代表大會代表,山東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遼寧省駕馭論研究會高級顧問。
撰寫的文章有:《農村要致富,必須建設好支部》、《沂蒙巨變看黨建》、《恩格斯晚年放棄了無產階級革命學說嗎?》、《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馬列著作的學習》。
主編有《幹部人事工作概述》、《幹部人事制度改革論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帶頭人》等書。

個人生活

退休概述
他1946年參加工作,1949年入黨。50多年間基本都從事組織工作,無論是資歷還是組織工作經驗,都深受同行敬重。1999年從中組部部長位置上退下來時,中央領導找他談話,他談到退休生活用了四句話:學習為主,調研為輔,適度鍛鍊,繼續貢獻。
老黨員敢說真話
一位記者說起一個縣有11個副縣長,問張全景怎么看。他脫口而出:“官多為患。”此話立即被作為“重中之重”報導出來,隨後國內外上百家媒體競相報導,引來一片熱議。絕大多數人投以敬重之情:“這位老黨員敢說真話!”也有個別人說,“這話怎么在位的時候不講呢?”其實,張全景還是中組部部長時就講過多次,只是沒有被公開報導並熱炒起來而已。
張全景沒想到這么一句話竟讓他成為媒體的焦點,為此感慨賦詩一首:“文章講話萬千言,莫如四字波浪翻,惹來眾議說長短,赤誠為黨在心間。
關注基層黨組織建設
張全景是位隨和的老人,一口濃濃的山東口音,說話不緊不慢,慈祥的臉上總掛著友好的微笑。
1985年在山東省委組織部工作時,張全景曾前往臨沂農村考察。這個地區13個縣中就有7個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扶持的貧困縣,不通電、不通汽車、不通廣播、吃水困難的現象比比皆是。通過整整17天的考察,張全景寫出了《農村要致富,必須建設好支部》的調查報告,次年又在這裡召開了全省貧困村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因為班子的強化,80%的村子發生了明顯的變化,1995年這個地區在全國18個連片貧困地區中率先實現整體脫貧。
1991年調到中組部工作後,張全景仍時時牽掛著臨沂的發展,但因工作繁忙始終未能成行。2001年5月,張全景沿著十多年前考察的路線走了一圈。他發現,臨沂市為選好村黨支部書記,許多做法都非常好,一是內舉,讓黨員和民眾代表推薦,特別是從退伍軍人、回鄉知青、科技帶頭戶中推薦。二是回請,把村外或在鄉鎮企業等部門工作又適合的黨員請回本村任職。三是公開選拔。
回到北京後,他連夜趕寫了調查報告《沂蒙巨變看黨建》,概括總結了新時期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經驗和規律。
報喜也報憂
2002年,張全景前往甘肅省慶陽地區調研。這是當年陝甘寧邊區的一部分,許多縣還處於貧困境地。
回到北京,張全景不顧多日疲勞,連夜趕寫了一個向中央匯報的材料,包括針對地下資源、旅遊產業的發展,中央應給予支持等。他實事求是地談到了許多在地方普遍存在卻不怎么敢碰的敏感問題,比如退耕還林政策的調整。慶陽地區丘陵占60%左右,乾旱少雨,如不種樹種草,惡劣的生態環境很難改變。但原定8年不變的政策,兩年就變了,2004年前慶陽種植的45萬畝林地沒有享受到退耕還林的優惠。材料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重視,紛紛批示,慶陽市領導專程趕到北京來感謝張全景。
張全景說他的最大收穫是從調研中學到了辯證法。建設新農村不能用一個模式,而是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具體情況確定發展思路及方法。2001年5月,張全景在河南省南街村轉了又轉。這個村在外人看來仿佛是回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進大門就看見一行大字:共產主義試驗小區。村黨組織戰鬥力很強,把經濟和政治統一起來抓,整個村實行統一核算,走市場經濟發展的路子,同時要求村民們學雷鋒、學毛澤東著作、唱革命歌曲。村子裡塑了一個毛澤東雕像,民兵24小時站崗。張全景覺得很有意思,問站崗有什麼用?村黨委書記說,站崗就是訓練的方式,民兵24小時巡邏,流竄犯根本就不敢來,村裡的治安非常好。
2003年,張全景主編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帶頭人》一書,書中介紹了100多位優秀村黨支部書記的先進事跡。採訪中,張全景不止一次談到了這個高尚的群體,特別談到原江蘇華西村黨委書記吳仁寶,他說,這是一個全心全意帶領農民致富的典範。1961年的華西村,人均分配只有53元,而現在華西村家庭存款最少100萬元,最多的上千萬元。華西人為什麼能夠改變一窮二白的面貌呢?張全景總結說:“吳仁寶和華西的黨員幹部幾十年如一日,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民眾利益、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的關係。吳仁寶常用"家有黃金數噸,一日不過三頓;高樓大廈獨占鰲頭,晚上睡覺只占一個床頭"教育幹部遏制私慾。”
正直的老黨員
退下來之後的張全景看大量的書,不過全是馬列著作和毛澤東著作。記者開玩笑說,別說年輕人看這種書的很少了,就連退下來的不少領導幹部整天也忙著別的事,哪有時間看這類書?張全景卻認真地說:“馬列著作和毛主席的書是富含真理的,裡面闡述的社會發展規律是變不了的。今年我在《求是》雜誌上發了兩篇文章,一是《恩格斯晚年放棄了無產階級革命學說嗎?》,二是《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馬列著作的學習》,反響很好。”
張全景部長,這位老共產黨員對黨的事業一腔赤膽忠心,同時對個別現象深懷憂慮。說到有些領導幹部覺得自己收入不高時,他說:“我現在生活得很好啊!有一段時間聽說還要調整工資,我就說我一個月幾千塊錢的工資已經夠用了,不能再高了。”他曾多次強調,在新的歷史時期,幹部要過“五關”:名位、權力、金錢、美色、親情。
曾經身為中組部部長,可謂位高權重,他對子女的要求非常嚴格。他有4個孩子,只有一個當年隨他調到北京,問他為什麼不把其他3個孩子調到北京呢?老部長一板一眼地告訴我,按規定只允許調一個呢。張全景從不允許家人利用他的關係和影響謀取個人利益。他老伴年輕時一直在農村當社員,50多歲才轉成城市戶口,就是一個家庭婦女。
北京大學李志敏書法藝術研究會、毛澤東思想旗幟網組織的紀念毛主席誕辰121周年活動在北京大學舉行,作為北京大學李志敏書法藝術研究會顧問的張全景給主辦單位寫信說:“毛主席是中國人民最偉大的領袖,他領導中國共產黨、中國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並且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我們要永遠牢記毛主席的豐功偉績,永遠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奮勇前進,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奮鬥!”

社會兼職

發展中國論壇(CDF)顧問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 總顧問

任免信息

1999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決定,張全景同志任中共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不再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職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