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張允隨
- 字號:字覲臣,號時齋
- 所處時代:清朝
- 去世時間:1751
雍正元年,十一年,乾隆二年,三年,八年,十二年,
雍正元年
調廣南。丁母憂,總督鄂爾泰等請留司銅廠。二年,授曲靖知府,擢糧儲道。鄂爾泰復薦可大任,上召入見。五年,擢按察使。未幾,遷布政使。雲南產銅供鑄錢,寶源、寶泉二局需銅急,責委員領帑采洋銅,洋銅不時至。允隨綜銅廠事,察知舊廠產尚富,增其值。民樂於開採,舊廠復盛。又開大龍、湯丹諸新廠,歲得銅八九百萬斤供用。乃停采洋銅,國帑省,官累亦除。八年,調貴州。未幾,授雲南巡撫。允隨官雲南久,熟知郡國利病,山川險要,苗、夷情狀。
十一年
思茅土酋刁興國糾徼外苦蔥蠻等為亂,蔓延數州縣。允隨與總督高其倬遣兵討之,思茅圍解。亂苗遁攸樂,知縣章綸以事詣會城,至蟃蜯村,遇寇死。允隨趣兵進,擒興國。餘眾走臨安,復擊破之。允隨疏以鎮沅、思樂府縣皆新改土為流,請立學,設教職,定學額。又疏以雲南各府州或兵少米多,請以額徵秋米石折銀一兩;或兵多米少,請以額徵條銀兩收米一石。十二年,疏請於廣西府開爐鼓鑄。皆下部議行。十三年,疏報蒙化墾田二十六頃有奇。
乾隆二年
署雲南總督。疏言:“雲南水利與他省不同,水自山出,勢若建瓴。大率水高田低,自上而下,當濬溝渠,使盤旋曲折,承以木梘、石槽,引使溉田。偶有田高水低,則宜車戽。又或雨後水急,則宜塘蓄。低道小港水阻恐傍溢,則宜疏水口使得暢流。山多沙磧,水發嫌迅激,則宜築堤埝,俾護田畝。臣令有司勘修,工小,令於農隙按田出夫,督率興作;工稍大者,出夫外,應需工料,令集士民公議需費多寡。有田用水者,按田定銀數,借庫帑興工。工畢,分年還款。工大非民力能勝,詳情覆勘,以官莊變價,留充工費。”報聞。
三年
請停鑄錢運京。是冬,入覲。四年,正歲,上宴廷臣,賦柏梁體詩,允隨與焉。五年,疏言:“雲南鹽不敷民食,安寧得洪源井,試煎,年獲二十一萬餘斤。麗江得老姆井,試煎,年獲十八萬餘斤。分地行銷,定為年額。”上獎為有益之事。署貴州總督。六年,廣東妖民黃順等遁匿貴州境,有司捕得奏聞。上諭曰:“汝不以五日京兆自居,盡心治事可嘉。”復署雲南總督。兵部議各省有增設兵額,量加裁減。允隨奏:“雲南昭通、普洱二鎮有增設兵額,地處邊要,未可裁減。惟有通覈合省標、鎮、營、協,按額均減,分計則兵裁無幾,合計則餉省已多。標、鎮、營、協應裁兵一千一百六十,先裁餘丁四百四十八。餘俟缺出停補。”從之。允隨請濬金沙江,上命都統新柱、四川總督尹繼善會勘。疏言:“金沙江發源西域,入雲南,經麗江、鶴慶、永北、姚安、武定、東川、昭通七府,至敘州入川江。東川府以下,南岸隸雲南,北岸隸四川。營汛分布,田廬相望。至大井壩以上,南岸尚有田廬,北岸皆高山。山後沙馬、阿都兩土司地,從前舟楫所不至。自烏蒙改流設鎮,雲南兵米,每歲糴自四川,皆自敘州新開灘至永嘉黃草坪五百八十里,溯流而上。更上自黃草坪至金沙廠六十里,商舶往來。臣等相度,內有大漢漕、凹崖、三腔、鑼鍋耳諸灘險惡,應行修理。更上自金沙廠至濫田壩二百二十七里,十二灘,濫田壩最險,次則小溜筒。臣等相度開鑿子河。更上自雙佛灘至蜈蚣嶺,十五灘相接,石巨工艱。臣等令改修陸路,以避其險。雲南地處極邊,民無蓋藏,設遇水旱,米價增昂。今開通川道,有備無患。”上諭曰:“既可開通,妥協為之,以成此善舉。”允隨主辦其役,計程千三百餘里,費帑十餘萬,經年而工成。
八年
疏言:“大理洱海發源鶴慶沵沮河,至大理,合蒼山十八溪,匯而成海。下自波羅甸出天生橋,趨瀾滄江。海袤百二十里,廣二十餘里;而天生橋海口寬不及丈,每致倒流,淹浸濱海民田。臣飭將海口疏治寬深,自波羅甸下達天生橋,分段開濬,疊石為堤,外栽茨柳,為近水州縣袪漫溢之患。海口涸出田萬餘畝,令附近居民承墾,即責墾戶五年一大修,按田出夫,合力疏濬。”授雲南總督,兼管巡撫。九年,疏報東川阿壩租得銅礦,試煎,月得銅四萬餘斤。十年,加太子少保。
十二年
授雲貴總督。疏言:“苗、倮種類雖殊,皆具人心。如果撫馭得宜,自不至激成事變。臣嚴飭苗疆文武,毋許私收濫派,並禁胥役滋擾。至苗民為亂,往往由漢奸勾結。臣飭有司稽察捕治。”又疏言:“貴州思州諸府與湖南相接,今有辰、沅饑民百餘入貴州境采蕨而食。臣已飭貴州布政使、糧驛道以公使銀賑濟。如有續至,一體散給安置。”諸疏上,並嘉獎。十五年,入覲,授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十六年,卒,賜祭葬,諡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