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福(中南大學教授)

張傳福,男,湖南常德人,1945年2月出生。1965年7月於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學高中畢業考入原中南礦冶學院有色冶金系重金屬冶金專業學習,1970年7月畢業留校任教。1976年4月被選派到北京語言學院外語系日語專業進修學習一年。1977年6月-1979年6月由教育部選派送入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研究科非鐵冶金研究室留學,從師世界著名冶金學家後滕左吉教授。1979年7月歸國,1980年3月升任為有色冶金系講師。1985年5月接受東京大學的資助再次回到東京大學繼續深造。1988年4月以全優的成績獲得日本東京大學工學博士學位。1988年6月學成歸國,同年12月破格升任為教授。1990年11月被國家教委評為重點跟蹤資助的優秀年輕教師。1993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定獲得博士生指導教師資格。同年10月被評為對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而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學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傳福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常德
  • 出生日期:1945年2月
  • 畢業院校:中南礦冶學院,東京大學
  • 主要成就:“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
  • 職稱:教授
人物履歷,社會兼職,主要成就,教書育人,

人物履歷

中南大學冶金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1991.10-2002.4)
名古屋大學客員教授(2001.11-2002.3)
東京大學客員教授(2004.8-2004.3)

社會兼職

湖南省第八、九屆政協教育界政協委員。
現任冶金科學與工程學院首批二級教授、教授委員會委員、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重金屬冶金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日本資源·素材學會正會員。

主要成就

主要從事有色金屬冶金新方法、特種粉體材料及其新功能、材料製備過程的計算模擬、環境材料與環境工程等領域的研究。近年,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2項,編著出版著作2部、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2部,在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80餘篇。
擅長有色重金屬硫化礦富氧強化熔煉過程多元多相多組分複雜體系的計算機模擬,模擬計算結果能預測銅鎳造鋶熔煉、鉛富氧直接氧化熔煉等冶金過程中元素的分配行為,從而為元素分配行為的最佳化控制提供決策依據。提出並論證了鎳閃速熔煉過程需要採用上位機進行計算機控制,並研究測定了該過程控制必需的鎳鋶、爐渣的熔點、黏度以及呈多元函式關係的密度和熱容等參數。“鎳閃速熔煉新工藝的研究”榮獲了國家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計委聯合頒發的“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證書。1997年完成的“鋅濕法冶金過程最佳化控制系統的研究-鋅沸騰焙燒過程最佳化控制”獲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科學技術三等獎。
根據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冶金資源、新型冶金產品和材料需要大量進口,貿易逆差逐年增加的現狀,提出了資源節約型冶金和多品種增值冶金的學科研究方向。1989年在日本東京與日本早稻田大學原田種臣教授、韓國延世大學吳在賢教授和台灣成功大學蔡敏行教授等共同發起了每兩年召開一屆的東亞資源再生綜合利用技術研討會(英文略稱為EARTH),並擔任國際組織委員會的中方主席。EARTH研討會已在有關國家和地區共成功主辦過11屆。與鄔建輝、湛菁博士等發明了纖維狀納米多孔金屬及其氧化物粉末的製備方法。其中,纖維狀納米多孔鎳粉的製備新方法專利技術已與冶金企業合作實現了產業化,並於2005年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發明一等獎;首次研發成功的減壓揮發氧化法製備高純超細球狀三氧化二鉍粉末新方法也在冶金企業獲得工業套用。

教書育人

在培養研究生方面,首先嚴格把住招生關和畢業關,做到“寧缺勿濫”。緊跟國際學術前沿,選題新穎,注重培養研究生良好的綜合素質、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積極進取的工作能力。近年指導的博士論文中,有二篇被評為湖南省優秀博士論文,有一篇或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研究生畢業後獲得了國內外的高度評價和重用。其中清華大學教授博士導師1人,江西理工大學教授2人、東北大學教授1人、中南大學教授博士導師4人,副教授4人;在國營500強大企業工作的教授級高工並擔任主要領導工作的有15人以上;目前還有8人在國外工作或深造(美國3人、日本1人、加拿大2人、澳大利亞2人)。他們為祖國為中南大學掙來了榮譽。於2011年榮獲湖南省“十一五”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光榮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