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修(?—191),東漢巴郡(今重慶市)人,行醫信道,是道教巴郡教區道長。東漢末,巴郡官吏貪贓枉法,激起板盾蠻等少數民族和巴渝人民不斷舉義反抗;道教分支五斗米道在巴蜀地區流行,又受到太平道的革命影響,張修便領導教徒積極活動,把宣傳五斗米道作為發動農民起義的工具。漢靈帝光和年間(178—184),他往來奔走於巴郡、漢中之間,利用醫術籌集資財,聯絡百姓,準備起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修起義
- 籍貫:東漢巴郡人
- 任職:行醫信道是道教巴郡教區道長
- 事件:張修起義
張修起義
中平元年(184),張修得知張角在北方利用太平道發動領導黃巾大起義,便於七月發動巴郡五斗米道起義,廣大貧苦民眾紛紛回響,一度攻入巴郡江州城(東漢時巴郡及江州縣均治嘉陵江北岸,今江北區江北嘴)及一些縣城,向漢中進軍。起義軍懲處貪官污吏,橫拔豪紳地主的壁塢寨堡,統治階級發出了“世季不祥”的哀嘆。 隨著北方黃巾軍迅速失敗,起義轉入低潮,張修收縮部隊,在農村隱蔽下來,以待時機。 中平五年(188),北方黃巾軍又起,張修便從隱蔽地出來,率軍進入漢中,攻滅漢中太守蘇固,並對當地豪強勢力大加掃蕩。同時,他與五斗米道總道首張魯所率起義軍一起,在漢中及巴郡北部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權。 初平二年(191),張修繼續擴大起義地區,東漢統治階級在漢中的勢力基本肅清時,張魯為了割據漢中為王,便派兵將張修襲殺,併吞並了他的部隊。一場轟轟烈烈的巴郡起義之火就此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