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廣東省湛江市麻斜反法西斯英雄)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保是廣東省湛江市麻斜街道西山村人是迄今為止,僅知的參加過二次世界大戰歐戰,攻打納粹德國並見證法西斯德國末日的唯一的湛江人。

人物經歷,所獲榮譽,

人物經歷

張保1914年9月出生於麻章區太平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本不姓張,繼父張耀泉是麻斜西山村人,在西營(今霞山)當藍帶兵(地方保全警察),便改姓張,取名張保。不久母親病逝,過幾年,父親也撒手人寰,張保成了孤兒。他流浪霞山街頭乞食,有時到天主教堂當小工,熬過少年時代。當時,越南和廣州灣(湛江市前身)都是法國殖民地。廣州灣受法國駐越南總督管轄,兩地交通往來頻密。張保稍大,便跟貨船做雜工餬口,經常到越南海防、西貢一帶。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法國擴軍在殖民地越南招兵,張保為謀生參軍服役,駐防越南。1940年5月,德國突破法國“馬奇諾防線”,閃電襲擊法國,法國淪陷。6月,戴高樂發起“自由法國運動”,號召國民抵抗德國侵略者。張保和在越南的法國軍人,加入解放法國陣線,乘艦艇到達法國,參加抗擊德國法西斯戰爭。他機智靈活,作戰勇敢,屢立戰功,戰鬥中多次負傷,被譽為打不死的中國人,受到戰友敬重。
1944年8月巴黎解放。1945年3月,張保隨同美、英盟軍從西面向德國挺進,與法西斯德國進行最後決戰。他參加攻打德國重要工業區魯爾,魯爾區德軍被包圍殲滅後,他參加進攻柏林戰役,與東面展開強大攻勢的蘇軍突進柏林市區。戰鬥異常激烈,張保身負重傷。5月2日柏林攻克,5月8日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5月9日歐洲戰場戰爭結束,張保見證德國法西斯滅亡。負傷後的張保留在柏林醫治,大腿傷勢嚴重,嵌鑲不鏽鋼板,需拄拐杖走路,列為一等殘廢軍人。戰後柏林,滿目瘡痍,孤兒流浪街頭比比皆是,感觸自己也曾是孤兒的身世,張保毅然收養一男一女幼嬰帶回法國。
張保雖長居法國,但念念不忘中國的根,保持著中華民族的傳統和習俗。他的英國籍太太生有一子,連同收養的一男一女,均取中國名字,分別叫張利、張芬、張大。晚年他居住在法國勒亞佛爾港,常到華人餐館就餐,接觸華人,寄託鄉戀。
因思鄉心切,“文化大革命”期間,他曾到香港,計畫回湛江探望鄉親未果。改革開放後,他迫不及待地通過法國駐華大使館聯繫湛江外事辦,於1981年回到闊別40多年的湛江。他回到西山村,拜祭雙親,到處走走看看,追憶苦難歲月。家鄉不再是殖民地時期的苦難廣州灣,而是沐浴改革開放春風,到處生機勃勃,欣欣向榮。家鄉翻天覆地的巨變,他由衷地感到高興。家鄉的豆腐花、薯粉索、魚仔煲汁,他吃得津津有味。他在湛江足足住了一個月,才懷著依依不捨的鄉情回到法國。離別時,他一再強調要落葉歸根,百年後骨灰葬在故土。回法國不到3年,他安靜地走完了人生道路,享年70歲。
張保收養的兒子張利,不遠萬里,把養父的骨灰帶回麻斜西山村,立下中法文墓碑,完成了張保的心愿。

所獲榮譽

1945年底,張保回到法國,作為反法西斯英雄,他榮獲“法國解放獎章”、“自由法國獎章”、“法國抵抗獎章”,出任軍事顧問。他在法國聲譽很高,很受尊敬。每年的6月18日,法國二戰老兵都匯集在巴黎近郊瓦萊里安山,紀念法國反法西斯勝利日,他必受邀坐在主席台,接受總統、總理和內閣官員的接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