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哲學系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俊,男,四川仁壽人,博士。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俊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美國耶魯大學哲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哲學
  • 任職院校:湖南大學
人物經歷,研究領域,科研成果,學術著作,專著出版,論文發表,教材翻譯,榮譽獎勵,

人物經歷

湖南大學比較宗教與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曾任復旦大學哲學博士後、日本上智大學客座研究員、美國耶魯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美國亞聯董學者,陝西師範大學教授,並多次前往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台灣輔仁大學等港台學術機構訪學研修。

研究領域

研究專長為宗教與美學,同時興趣涉及道德哲學、文學理論與通識教育等領域。

科研成果

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多個課題,在商務印書館出版《古典美學的復興》、《德福配享與信仰》等專著,並在《哲學與文化》(A&HCI)、《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A&HCI)、《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A&HCI)、《文史哲》、《哲學動態》、《國學研究》等海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另著有譯作、書評、教材若干。

學術著作

專著出版

1.《德福配享與信仰》,商務印書館,2015年。
2.《古典美學的復興》,商務印書館,2013年。

論文發表

《論神聖空間的審美意涵》,載A&HCI《哲學與文化》(UNIVERSITAS-Monthly Review of Philosophy and Culture),第46卷第1期,2019.01:17-32。
《才性美學:牟宗三生命美學的形下維度》,載《哲學動態》,2019。
《作為歷史常態的文學邊緣化及其當代處境》,載《人文雜誌》,2019(1)。
《漢語生命美學的兩種體系建構》,載《國學研究》,第43卷,2019。
《中世紀美學邊緣化的原因》,載《南國學術》(澳門),2019。
《儒耶終級信仰該如何比較——與謝文郁教授商榷》,載《南國學術》(澳門),2018年第3期:429-445。《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2018年第11期全文轉載。
《基督教美學在中國》,載《國學與西學》(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no-Western Studies,芬蘭),第15期,2018:4-17。
《生命美學的現代重構與漢語古典美學的復興》,載《學術研究》,2018年第10期:150-155。
《儒家的宗教維度與天命信仰的重建》,載《福建民族宗教》,2018年第2期:46-48。
《中國人文學術國際化的迷思:焦慮與對策》,載《史地》,第一輯,2017:145-150。
《儒墨喪葬禮儀之爭論衡》,載A&HCI《哲學與文化》(UNIVERSITAS-Monthly Review of Philosophy and Culture),第44卷第2期,2017.02:19-36。
《儒家倫理的二維結構體系》,載《文史哲》,2017年第4期:44-54。
《當代亞文學的崛起》,載《人文雜誌》,2017年第2期:44-60。《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17年第6期全文轉載。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編《中國文學理論批評文選(2017)》(作家出版社,2018)收錄。
《儒家天命信仰的兩種進路》,載《國學研究》,第三十五卷,2015:89-118。
《理解文學理論》,載《陝西文學六十年作品選·文學理論批評卷》,陝西人民出版社,2015:412-472。
《牟宗三哲學體系中的分別智與圓融智》,載《哲學評論》,第14輯,2014:116-141。
《從清教徒倫理檢審墨家與資本主義精神》,載A&HCI《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Sino-Christian Studies),第十六期,2013:97-130。
《天梯約翰的隱修神學》,載A&HCI《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LOGOS & PNEUMA-Chinese Journal of Theology),第三十九期,2013秋季卷:309-322。
《儒家自然理性主義傳統中的德福思想》,載《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3(1):144-154。
《美的神聖超越維度之重建》,載《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2013(2):50-56。
《愛與美的復興》,載《神學美學》,第五輯,2013:22-35。
《當代文學理論的兩次跨界變遷》,載《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2013(4):24-32。《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4年第1期轉載,《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14年第2期全文轉載。
《中西古典文學理論的大傳統》,載《文學評論叢刊》,2013年,第15卷第1期:26-37。
《巴爾塔薩神學美學的形上學根基》,載Understanding God in the 21st Century: Conference Volume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notheism and Postmodernism (Vanguard Press, 2013), pp.258-270.
《巴爾塔薩神學美學中的形式概念》,載《基督教文化學刊》,第29輯,2013年春季卷:31-50。
《“知識就是力量”:作為一個口號的反思》,載《社會科學論壇》,2013(8):189-192。
《分別智與圓融智——關於哲學精神的類型學反思》,載《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科版),2012(1):150-157。
《美學:愛美之學——從辭源學的角度為美學正名》,載《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2012(1):65-70。《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2年第2期學術卡片轉摘。
《巴爾塔薩的美學基督論——以形式與光輝概念為核心的理論建構》,載《宗教學研究》,2012(1):191-199。《人大複印資料?美學》2012年第7期全文轉載。
《德福配享作為一種道德信仰》,載《道德與文明》,2012(3):148-151。
《巴爾塔薩的神學形上美學》,載《哲學動態》,2012(5):82-86。
《巴爾塔薩的新約榮耀美學》,載《聖經文學研究》,第六輯,2012:356-375。
《形上學傳統中的榮耀之光》,載《外國美學》,第20輯,2012:76-114。
《古典美學本體論蠡測——劉勰與柏拉圖美學思想互證》,載《長安學術》,第三輯,2012:160-175。
《人與自然的審美類比——從〈詩〉、〈騷〉到〈世說新語〉》,載《文藝理論研究》,2012(4):22-47。《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12年第11期全文轉載。
《中國古典文學理論的大傳統》,載《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三十四輯,2012:16-27。
《周人的天命政治神學三命題》,載《福建論壇》(人文社科版),2012(8):87-93。
《巴爾塔薩神學美學中信仰的審美學意義》,載陶東風主編《首屆全國文藝學與美學青年學者論壇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250-262。
《論巴爾塔薩神學美學中客觀維度的光輝學說》,載《基督教思想評論》,第十二輯,2011:217-229。
《Agape與Eros:巴爾塔薩神學美學之愛觀分析》,載《神學美學》,第四輯,2011:32-41。
《巴爾塔薩論神學美學大傳統》,載《人文藝術》,第十輯,2011:259-289。
《巴爾塔薩神學美學類比思想之淵源及創新》,載《天主教研究論輯》,第八輯,2011:57-79。
《巴爾塔薩神學美學視域中的〈舊約〉》,載《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2010(5):145-151。
《康德圓善的二維精神結構:世俗性與神聖性》,載《倫理學研究》,2010(6):64-70。《人大複印資料?倫理學》2011年第4期全文轉載。
《神聖空間與信仰》,載《福建論壇》(人文社科版),2010(7):45-51。
《觀照理論:巴爾塔薩的神學審美學》,載《文藝理論研究》,2010(4):44-51。
《圓善與啟蒙》,載《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0(2):21-27。
《美學的現代性困境與古典美學的現代復興》,載《文藝理論研究》,2009(4):8-16。
《美、形式與啟示—巴爾塔薩神學美學救贖觀錐指》,載A&HCI《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LOGOS & PNEUMA-Chinese Journal of Theology)第三十期,2009春季卷:233-249。
《波納文圖拉光照論的神學美學意涵》,載《基督教文化學刊》,第二十輯,2008秋季卷:46-83。
《牟宗三對康德圓善的超越與局限》,載《孔子研究》,2008(4):14-24。
《神聖榮耀與塵世之美》,載《神學美學》,第二輯,2008:53-64。
《巴爾塔薩神學美學簡論》,載《天主教研究論輯》,第四輯,2007:133-151。
《論蘇格拉底與耶穌之死》,載《基督教思想評論》,第七輯,2007:147-169。
《施萊爾馬赫詮釋學與康德哲學》,載《文藝理論研究》,2007(3):62-70。
《漢語基督宗教的詮釋範式與中國文化》,載《輔仁宗教研究》(台灣),第十四期,2006年冬季號:163-184。
《一個詞與現代化的機遇》,載《實現:綜合藝術評論》(香港),第五期,2006:75-82。
《杜詩諧趣拾遺—兼論杜甫之諧易人格》,載《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28-32。
《中庸闡微—兼駁“中庸與孔子無關說”》,載《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3):263-268。
《古代基督教禁慾主義的諸種二元論根源》,載《宗教學研究》,2005(3):159-163。

教材翻譯

1.副主編《通識教育的起源與制度》,《通識教育文獻選輯》第一卷,科學出版社,2019年。
2.副主編《海外的通識教育》,《通識教育文獻選輯》第二卷,科學出版社,2019年。
3.副主編《當代通識教育的理論與改革探索》,《通識教育資文獻選輯》第三卷,科學出版社,2019年。
4.參編《文學理論研讀》(第四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教材類一等獎),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352-413。
5.《書評:〈聖愛與欲愛:靈修傳統中的天主教愛觀〉》,載《天主教研究學報》(香港),創刊號,2010:207-211。
6.《比較與會通視野中的神學精神——評〈人的精神與神聖精神〉》,載《基督教思想評論》,第十四輯,2012:231-236。
7.巴爾塔薩,《我的思想履歷》(譯文),載《神學美學》,第二輯,2008: 2-7。
8.巴爾塔薩,《神學與美學》(譯文),載《神學美學》,第二輯,2008: 20-27。
9.巴爾塔薩,《啟示的形式》(譯文),載《人文新視野》,第八輯,2012:358-369。

榮譽獎勵

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2011)、教育部霍英東高校青年教師獎(2014)等榮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