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民(土壤地理學家)

張俊民,1924年9月出生於江西省蓮花縣的普通農民家庭。1949年畢業於國立中正大學農學院和江西“八一”革命大學,曾任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科學技術顧問,中國土壤學會科普委員會副主任(第4~6屆),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俊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24年9月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1924年9月出生於江西省蓮花縣的普通農民家庭。1949年畢業於國立中正大學農學院和江西“八一”革命大學,曾任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科學技術顧問,中國土壤學會科普委員會副主任(第4~6屆),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

人物經歷

1987年離休,繼續工作十餘年。從事土壤地理研究工作逾半個世紀。腳跡遍及大半箇中國,曾多次獲得院和省部級表彰、獎勵。建國初期在江西進行土壤調查研究,並參加中國第一個紅壤試驗基地——甘家山紅壤試驗場的籌建工作。1954~1957年作為土壤專業領隊人,參加粵桂滇等省區橡膠宜林地綜合考察,為“橡膠樹在北緯18~24度大面積種植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資料。該項研究成果1982年獲得國家發明一等獎。1958年後長期在淮河流域進行土壤考察,並以砂姜黑土綜合治理開發為研究重點。在黃淮海平原農業試點工作中成績突出,1988年受到國務院的表彰和獎勵。早在1991年便被收入《中國當代名人錄》。主編及合著共10餘部,學術論文100餘篇。重要學術著作(含合著)有《安徽淮北平原土壤》、《山東省山地丘陵區土壤》、《中國自然區劃概要》、《砂姜黑土綜合治理研究》、《中國土壤地理》、《中國土壤系統分類(修訂方案)》、《中國土壤系統分類——理論 分類 實踐》、《江蘇省志 土壤志》等。重要學術論文有《山東省棕壤形成的特點》、《論土壤的地帶性和土壤分類——以棕壤和褐土為例》、《論砂姜黑土的生產潛力和綜合治理》、《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的分析》、《中國淋溶土參比研究》等。重要科普著作有《土壤知識》和《中國的土壤》。前者發行50萬冊以上,後者1996年獲中宣部第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1999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先進離休幹部和江蘇省優秀老科技工作者。2001年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八十華誕所寫的《國盛家興》一文,榮獲中國科學院“科教興國黨旗紅”徵文獎。重要的回憶錄有《我的道路》、《離休十年隨想》、《在望城崗的日子——為紀念畢業於正大50周年而作》、《從事土壤科普工作的回顧與展望》等。享受國務院頌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87年離休,但繼續工作十餘年。1999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先進離休幹部和江蘇省老科協優秀老科技工作者。2002年尚有《江蘇省志 土壤志》專著出版,並榮獲特等獎。業餘愛好文學,經常寫寫詩詞,為綠野詩社、南京詩詞學會和世界漢詩學會會員。近數年在《中國當代詩詞藝術家作品精選》、《中華詩詞大全》、《世界漢詩名家作品精選》、《中國傳統詩詞大賽金榜集》、《南京詩詞》等詩詞書刊及中正大學校友會江西、湖北《校友通訊》上發表詩詞近200首,多次在全國獲獎並授予“當代優秀詩人”和“21世紀實力派詩詞藝術家”榮譽稱號。他的生活與哲理:出成果與出人才並重,只有出好成果,才能出好人才。對待工作勤奮,對待朋友真誠,對待逆境樂觀,對待榮譽謙虛,對待生活簡樸,對待事業進取。他的信念:國家的強盛,家庭的興旺,都當歸功於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愛國宣言:把畢生的精力獻給祖國的土壤科學事業。他認為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在處順境的時候不能驕傲,在處逆境的時候不能灰心。他做到了老有所為和老有所樂,2005年被收入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國的脊樑 名人風采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