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來儀(華南師範大學教授)

張來儀(華南師範大學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來儀,男,出生於1962年11月。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來儀
  • 出生日期:1962年11月
  • 職業:教授,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華南師範大學
主要經歷,研究成果,教學生活,

主要經歷

1989年7月畢業於西北大學世界史專業,獲碩士學位。
2005年7月暨南大學專門史畢業,獲博士學位。
張來儀
2001年11月獲得華南師範大學教授資格。博士生導師。
所屬單位:世界史教研室
專業特長及近期研究方向:國際關係史、俄國史、伊斯蘭國家與地區史。

研究成果

◎著作與教材--專著、主編、合著共6種,主要有:
1、《宗教史概論》(合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西方文化史》(合作),中山大學出版社,1997年。
◎論文--共發表論文40餘篇,主要有:
1、 《帕米爾宗教文化初探》 《世界歷史》2004年5期。
2、 《中亞的伊斯蘭極端主義》 《東歐中亞研究》2001年5期。
3、 《二戰前的哈薩克斯坦經濟發展軌跡》 《東歐中亞研究》1994年5期。
4、 《塔吉克斯坦的伊斯蘭復興黨》 《東歐中亞研究》1999年4期。
5、 《達吉斯坦的祆教文化 》《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6年2期。
6、 《俄羅斯的伊斯蘭書法藝術 》《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6年7期。
7、《 俄羅斯文學與伊斯蘭神韻》 《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7年3期。
8、 《鮑羅達列考對坦尚尼亞伊斯蘭教與基督教關係的研究評介》 《西亞非洲》2006年5期。
9、 《俄羅斯與非洲經濟關係的困境和對策》 《西亞非洲》2007年3期。
10、《孟加拉國的伊斯蘭教 》《南亞研究》1993年3期。
11、《 蒙古帝國與東西方文化交流》 《西北大學學報》1991年2期。
12、《蒙古帝國與絲綢之路的復興》 《甘肅社會科學》1991年6期。
13、《論當代伊斯蘭社會的思想流派》 《寧夏社會科學》1991年6期。
14、《伊斯蘭神學家和教士在孟加拉國自上而下的伊斯蘭化政治中所起的作用》《南亞研究季刊》1991年3期。
15、 《民國時期的陝西伊斯蘭教》 《回族研究》1995年2期。
16、 《中國文化史上的奇觀——以儒解伊》 《宗教哲學》(台灣)1996年1期。
17、 《伊斯蘭教蘇非派的宗教理論與實踐》 《宗教哲學》1997年2期。
18、《中亞與俄羅斯經濟關係初探》 《俄羅斯研究》1997年4期。
19、 《抗戰時期的中美關係述評》 《華南師大學報》1997年5期。《中國現代史》(人大複印)1998年2期。
20、《周恩來對世界史研究的貢獻》《華南師大學報》1998年2期。
21、《 伊斯蘭教與經濟生活》《宗教哲學》1998年1期。
22、《現代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的社會政治結構》《阿拉伯世界》1990年2期。
23、《試論伊斯蘭婦女觀的歷史進步性》《宗教哲學》1999年3期。
24、 馬克思主義生態理論述略《華南師大學報》2000年1期。《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人大複印)2000年7期。
25、 試論伊斯蘭教的包容性 《宗教哲學》2000年2期。
26、 1917年前的哈薩克斯坦伊斯蘭教 《華南師大學報》2001年5期。
27、 1917年後的哈薩克斯坦伊斯蘭教 《華南師大學報》2003年1期。
28、 阿富汗尼的宗教哲學思想 《宗教哲學》2002年1期。
29、 沙俄、阿迦汗三世與帕米爾 《新疆社會科學》2006年1期。
30、 帕米爾的伊斯瑪儀派《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7年5期。
31、評《俄羅斯文化之路》(合),《世界歷史》1993年4期。

教學生活

張來儀,教授,重慶市優秀教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曾任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重慶市“結構力學”精品課程負責人。在重慶大學學生評教中被評為“最受歡迎的教師之一”。在教育教學改革方面成績突出,獲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兩項、二等獎兩項、校特等獎一項、校一等獎五項、校二等獎兩項。獲民盟重慶市委教育獎勵基金二等獎一項。公開發表論文三十餘篇,主編教材八本,主編網路教材一套,其中有兩本為國家十一五規化教材,主審教材三部。
愛工作 “課比天大”
   記者:您是重大的優秀教師也是城科院的名師,您平時是怎么對待工作的?
  張老師:我教書已經三十多年了,來城科院也有五年多了。我很熱愛教師這份工作,每一次我站在講台上,看著下面學生渴望求知的眼神,我就有種責任感,想盡心盡力把自己的知識都傳授給他們。我熱愛我的工作,想好好給學生上每一節課。教書已經三十多年的我,很多教材甚至都能背下來。但是每一次上課前,我都會認認真真地備課。在我的眼裡,正如王佳眉教授說的:“課比天大”。工作每天都一樣,卻又不一樣。你只有熱愛這份工作,才能日復一日地付出。
記者:謝謝您對工作的專注與熱情。作為一位老教授,您又是如何幫助青年教師成長的?
  張老師:作為一名老教師,幫助城科院的每一名青年教師成長是我們的責任,因為他們才代表著城科院的未來。每次有新教師來到我們城科院,我都會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為他們作《傳統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專題講座。現在很多青年教師喜歡用多媒體,甚至可以整堂課一個字也不寫。學生其實有時很反感,因為多媒體教學節奏快,有時學生跟不上,影響教學效果。我希望通過我的經驗告訴青年教師怎么上好課,也希望我的經驗能幫助他們成長。
只有愛學生才能被學生愛
   記者:您多次被評為學生最喜愛的教師,您平時是怎么和您的學生相處的?
  張老師:在我的眼中,學生就好像我自己的孩子。人人都是平等的,不會說你是重大的我就高看你,或者你成績不好就看低你。我尊重每一個學生。記得有一次,一個學生在學習上遇到一些困惑。我和他從晚上7點多,繞著我們學校的操場上走,陪他聊天,一直聊到10點操場關門。在我的心裡,我甚至更喜歡城科院的學生。我們城科院的學生懂得感恩,見到你會很親熱的打招呼,你有什麼工作也會盡心盡力的幫助你,這讓我感覺我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如果說我是怎么和學生相處的話,我覺得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他們才會熱愛我,尊重我,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聽我講課。
記者:張老師,能做您的學生真的很幸運。像您這樣的名師,肯定有很多學校搶著要,當時怎么選擇了城科院?
  張老師:其實不只是當時,現在也有很多學校想聘請我去工作,工資遠比這邊的高,但我婉拒了。我選擇了這裡,從開始整個學院只有9個人,到現在師資隊伍越來越壯大,辦學也越來越規範,可以說這裡有我的心血。我愛城科,我愛這裡的生活,這裡的學生讓我感到很親切,和學校的老師、領導相處的也特別融洽,和這些相比,錢就顯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