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佩玉(1911—1982) 諱爾佩,字忠玉。藝號野茅。男,福建德化縣城關丁溪上荇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佩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11
- 逝世日期:1982
- 性別:男
簡介,經歷,
簡介
清宣統三年(1911年)夏曆二月十七日生。民國時期瓷彩展銷店經營者。德化瓷廠、福建省輕工廳研究所陶瓷研究室彩畫師。瓷都德化陶瓷裝飾藝術界知名老藝人。
經歷
張佩玉出身農家,祖輩力田。父張繼音(1881—1934),字聲順,一生務農,生6男1女,佩玉排行第三。佩玉少時曾先後就讀於湖前培德國小、縣立初級中學,當過國小美術教師。秉性敦厚勤樸,恬靜自持,誠慎為人。自幼天資聰穎,愛好美術繪畫,在學期間課餘常自習畫小輟,藝術才華初露。他具有胸志,決心在藝術上能發揮所長。1930年代初辭離教職,攜妻小到永春五里街先經營飲食攤點,積累定資金,後改營瓷彩展銷店,加工訂彩與門市行銷,升拓一方市場。因家底寒薄,白手起家,吃苦耐勞,辛勤耕耘。據傳,初始為節約成本,常自己回德化採購白瓷,徒步肩挑翻越崇山峻岭,經高陽、鋪仔、草牆、虎豹關、橋頭鋪等,到達五里街自家店鋪,親手加工施彩與烤花,自己管理行銷於門市。如此夜以繼日,常年不懈,終以其出色的彩畫裝飾藝術效果和誠信商貿道德作風,贏得一方顧客的信譽,立足永春市場。後又移址桃城(州內),兼營小百貨,生意興降一時。
1949年夏,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長江,並以排山倒海之勢南下浙贛閩粵湘桂,國民黨潰敗部隊96軍二次逃竄過境洗劫永德城鄉。張佩玉店鋪先後連遭洗劫一空,資本折損,難以繼續支撐經營,與四五同行相邀收排改行,棄商從農,一起到永春城北偏僻山村洋上辦畜牧業。他攜長子建真、次侄金盾,到洋上養殖豬羊雞鴨。但義因缺乏畜牧獸醫知識經驗,發生豬瘟無法制止,牲口大量死亡,剩下僅有的點“老本”幾乎“輸光”,不得已收抬殘攤返回永春城關待業。
1950年代初,德化瓷廠擴大規模向社會招聘瓷藝技術人員,張佩玉約於1954年由永返德應聘人廠,於彩畫車間從事瓷飾工藝,參加生產作業並傳藝授徒,為當時德化瓷J具知名度的彩畫師之一。其間,他創作有多種市場青睞的畫面。1955年,曾創作設計彩飾黑地白花滿彩瓷杯碟和勾草滿彩漢湯碗等粉彩產品,為德化瓷飾藝術恢復粉彩工藝。後又與彩畫師陳藍(福建南安人,畢業於浙江某大學藝術系,分配德化瓷廠從藝,未兒他調)合作,創作設計《羽毛類技法畫譜》一冊,作為該廠培訓瓷彩新藝徒輔導教材。因其藝術造詣較深,未幾調省輕工廳研究所陶瓷研究室,從事陶瓷裝飾藝術研究與創作設汁,參加國慶10周年禮品瓷等的裝飾設計施彩作業。並先後被派赴寧德、連城、泉州、廈門等瓷廠傳藝授徒,取得良好的聲譽與評價。1957年還曾應寧德某海軍部隊之邀,協助其所駐基地設計其裝潢畫面圖樣與圖案紋樣,極受基地領導的讚譽。約於1960年前後返回德化瓷廠,仍從藝於彩畫車間。
張佩玉一生業瓷,大部分時間從事瓷彩藝術,為德化陶瓷事業奉獻一生。他工花鳥、山水與圖案,尤擅新彩花鳥。善於以中國畫藝術與技法套用於陶瓷裝飾工藝,並以灑脫的仿鄭體書法書寫文字款識。達到藝術和諧的效果,贏得市場的青睞。他亦愛好習作國畫,常利用節假日等工余時間,拜訪其藝友、德化人民瓷廠彩畫師、瓷都德化著名書畫家、戴雲書畫會首任會長陳其章,與其切磋書畫藝術。據稱,1950年代縣於文化館大廳(時址東嶽廟,遺址在龍潯山主峰東南麓、雲龍橋北端)舉辦書畫展,佩玉有lO多件中國畫作品參展,深受好評。他為人處事慎微隱達,對技藝要求嚴謹,精益求精,關懷晚輩,傳藝無私,為藝徒所尊崇、同行所推重。而“文化大革命”期間,競遭“革命造反派”、“紅衛兵”等的不公正對待,“國民黨殘渣餘孽”、“歷史反革命”等帽子往他頭上戴,誣以種種不實之詞,長期挨批鬥.勒令檢查,戴高帽游斗等,受盡精神與肉體的折磨。花甲之齡,被剝奪從藝權利,長年命他清煤渣、清垃圾、挑煤球、挑瓷土礦石等雜活、重活強體力勞動。因不堪折磨,病倒臥床,被停發工資,沒錢治療,病重生活不能自理,窮困潦倒,歷難10年,至1978年秋始獲平反落實政策,給予辦理退休,1982年夏曆8月12日辭世,終年7l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