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生

張伯生

張伯生,高級會計師。曾任上海港口機械製造廠財務科副科長、科長。現任上海港口機械製造廠副總會計師兼財務部經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伯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高級會計師
張伯生 1,張伯生 2,張伯生 3,

張伯生 1

張伯生教授是上海工程技術學院管理學院信息管理系主任,是《系統工程》課程組組長,主持<系統工程>課程組的各項教學改革和教研活動,是上海市教委重點課程建設項目“《系統工程》課程建設”的項目負責人。多年來張伯生教授教書育人,曾被評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校先進教師。張伯生教授不僅注重課堂上知識的傳授,而且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科學研究之中。曾經帶領學生參加到市重大課題《社會保障系統的系統動力學模型的研究與計算機仿真》,《社會保險基金預警預報系統》的研究之中,引導學生運用系統工程的方法於科研之中。

張伯生 2

性別 男
出生日期 1947
學歷 高中

張伯生 3

張伯生,是一位崑山城鄉家喻戶曉的人物。而他的"一醉"企業更是牆頭上吹喇叭――鳴(名)聲在外。
張伯生,國中畢業在農村摸爬滾打了幾年後踏進崑山城從事的第一個職業是跟其父親做香菸生意,從他手中經過的香菸成千上萬,但他卻出污泥而不染,幾乎沒有吸過一支煙。可見他具有非凡的自控能力和較強的意志,這也許是他與生俱來的性格。
張伯生,不善喝酒,也不喜喝酒,但他在經營香菸掘得了第一桶金以後就急流勇退,傾盡所有家底開辦了一家酒店,從此開始了他的創業史。
張伯生把他的第一家酒店命名為"一醉",意思不言而喻,就是要客人吃得滿意,喝得盡興,"一醉"方休也。除此以外,也許另有一層意思:他雖然滴酒不沾,但他辦企業、幹事業卻要象喝酒人一樣,一醉方休。十年來,他努力拚搏,不斷進取,不成功決不罷休。這大概就是張伯生的"一醉"精神吧。
果真其然。張伯生從1994年在亭林路開辦第一家企業的那一天起,每當在一個企業初見成效,正常運轉以後,他就又把精力投入又一個新的企業。就這樣,"一醉"象發了酵的蛋糕越做越大,越做越強。目前的"一醉"已擁有九家具有一定規模的賓館酒店企業,其中,"一醉大酒店"被有關部門批准為三星級涉外賓館,這在蘇州全市民營企業中還是第一家呢。
開弓沒有回頭箭
1994年,崑山的房地產業剛剛起步,銀行對個人尙未開放購房貸款,因此,房地產業比較清淡,房價較低。張伯生抓住了這個機遇,用前幾年做香菸生意賺來的錢買下了亭林路北端兩開間門面的三層樓房,開起了飯店。
開飯店可不象買賣香菸那樣簡單,再說,張伯生從一個普通農家孩子進入商海時間還不長,對經營餐飲業的那套生意經知之甚少,因此,第一年飯店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他拍拍算盤結結賬,飯店虧了本。這時,有人為他擔心,怕他越虧越大,最後把老本也蝕光;也有人儘早收攤,繼續去做香菸生意。
但張伯生就是張伯生。酒店剛開第一年,"酒"的味道還未品嘗出來,他豈肯罷手。開弓沒有回頭箭。他經過分析,認為飯店虧本的根本原因是就餐的客人少,而客人少的原因又在哪裡呢?在那一段時間裡,他幾乎與所有來飯店用餐的客人都交上了朋友,請他們對飯店的設施、菜餚、價格和服務等方面多提意見。如果有人提的意見切中要害,他不但不"感冒",還要給對提意見的客人給予獎勵。張伯生從眾多客人的意見和建議中找到了飯店客人少的主要原因在於菜餚,菜的品種、味道和價格等。
張伯生吉人自有天相。正當他在為飯店尋覓好的廚師的時候,有一家當時在崑山很有名氣的飯店裡跳槽出來了一名廚師,他立即以高薪聘請他擔任一醉酒店的主廚。從此,一醉酒店的生意很快紅火起來。
張伯生在改善菜餚的味道和增加菜餚品種的同時,還根據部分客人的意見,再次把價格降了下來。在薄利多銷的原則上降低價格,不失為飯店經營的一個好辦法。改善菜餚質量和降低菜餚價格使張伯生的一醉酒店名聲大震,來店就餐的客人趨之若鶩。凡去"一醉"用餐者,必須預定,否則,對不起,請你明日請早。
張伯生在以後的酒店經營中,也始終牢牢把握菜餚質量和價格這兩個重要環節,哪怕是被定為三星級涉外飯店的一醉大酒店,也以十分合理的價格收費,並經常更換廚師,增加菜餚品種,適應新老客人的口味。為了這一點,張伯生曾經在一醉大酒店搞過一次"群策群力獻菜譜"的活動。在活動期間,要求每個上灶廚師每日至少推出一道新的菜餚,如果新菜上桌受到吃客好評的,這位廚師將受到獎勵。這次活動結束,經過吃客、廚師和領導共同評選,共推出十九道新菜上了"一醉"的菜譜。
成敗得失在管理
經過十年時間的努力拚搏,不斷進取,張伯生的一醉企業不斷壯大。十年前開辦的一醉酒店已發展成均以"一醉"命名的酒店、賓館、火鍋店和度假村等九家企業。面對這樣一個擁有數千萬資產、1400多員工,並且每天有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的資金進出的大型服務企業,管理問題不容忽視。否則,只要發生一點差錯,就會一損俱損,影響整個企業的形象。所以,張伯生從開始經營第一家酒店起,就十分注意企業的內部管理。
張伯生從十年時間的實踐中已經摸索出了一套比較完善的賓館餐飲業的管理經驗,因此,儘管九家企業分散各處,生意繁忙,事務繁雜,但他卻鎮定自若,十分瀟灑,該休息就休息,想乾什麼就乾什麼,各個企業也井井有條,忙而不亂。真可謂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關於張伯生如何抓好管理工作,一醉企業的陳先生給筆者講了幾個小故事,現在把它們複述給各位讀者。
故事一:伯生買菜。
飯店經營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買菜。買菜首先要根據吃客的需要,這就要買菜人經常了解客人的口味。如果買來的菜不受客人的歡迎那就要造成浪費;二是因為市場物價變化無常,買菜人要隨時掌握市場行情。因此,張伯生堅持每天上街買菜。有一次,有一個客人在喝酒過程中,提出要增加一道菜,而當時店裡卻沒有這道菜的生胚,張伯生二話不說就拎了菜籃往市場跑。從1994年在亭林路開張的一醉酒店開始,到後來發展的一醉大酒店、一醉火鍋城、一醉茶樓、一醉賓館等所有餐飲企業的生菜均由張伯生親自採購。365天不管寒風刺骨的冬天,還是高溫酷暑的夏天,只要他人在崑山,他都一早起床,上街買菜。直到前年,因工作實在太忙才放下了手中的菜籃。有人曾經問他,你這樣一個大老闆,為什麼還要親自上街買菜?他笑著說,日本東京有個開酒店的華人老闆,人家的企業比我的大,資產比我的多,又是八十高齡了,但他還天天上街為酒店買菜,我為什麼不可以上街買菜呢?
故事二:廣開言路
張伯生儘管腰纏萬貫,經營著龐大的企業,可是他從不端老總架子,總是善以待人。他經常與職工交流思想,溝通情況,廣開言路,聽取意見。有一天,張伯生收到一位中廚廚師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中向他算了一筆賬,他說,從市場上買一瓶一兩重的椒鹽粉需要化二元錢,而酒店如果自製一斤椒鹽粉則僅需一元五角,這裡的差價在十倍以上。還有,辣油的市場價是每斤8元,而自己煉一斤辣油僅需6毛錢。他向張伯生建議酒店自製椒鹽粉和辣油。張伯生聽取了這位廚師的建議。酒店因此而節約了一筆不小的開支。
故事三:定期報賬。
一醉企業的規章制度中有一條定期報賬的規定。不管是本單位職工報銷費用,還是外單位人員收取貨款,都必須在規定日期由張伯生簽字批准,否則,誰也不能拿到錢。這樣做,不但使財務部門能有計畫,早安排,而且,張伯生的正常工作也不受影響。有一次,張伯生的一位要好朋友到財務部收取貨款,只因這天不是規定的報賬日,張伯生也沒給他簽字,使這位朋友很不高興。
回報社會顯真情
如果說,努力拚搏,不斷進取是張伯生的"一醉"精神的話,那么,真誠回報社會就是"一醉"精神的延伸了。
張伯生出生於農村,經歷過艱難困苦的生活,因此,當他在經營企業獲得成功以後,他不忘以真情回報社會。
捐款捐物,助殘幫困。張伯生每年都要幫助一些貧困學生解決部分讀書經費,使他們與其他學生一樣享有讀書的機會。據不完全統計,他捐款助學總計二萬元。另外,在連續三年市慈善基金會舉行的慈善文藝晚會上,他每次捐款萬元以上。他被慈善基金會命名為慈善之星,受到了表彰。
無償鮮血,治病救人。2003年5月,我市血庫存血持續下降,呼籲全市人民踴躍獻血,以解醫院燃眉之急。張伯生聞訊後就帶頭伸出了胳膊,獻出了一片愛心。他說,我們一醉企業是在全市人民的關心支持下成長發展起來的,而今,當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應當為此作出一點貢獻。一醉企業的200多名員工紛紛回響,獻出了自己的鮮血。張伯生的義舉,受到了人民民眾的讚譽。《崑山日報》為此專門發了訊息。
愛心涌動,真情奉獻。王來元,老家安徽。曾經是一醉大酒店的員工,後因身體有病離昆回家了。當他知道自己因患尿毒症而又無錢醫治眼看就要告別人世時,他來到曾經工作過的崑山,與曾經共同工作和生活過的同事告別。張伯生這位慈眉善目的酒店老總伸出了援助之手,慷慨捐款一萬元,奉獻了一片真情愛心。他還動員本企業的員工,要以"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互幫互愛精神,為王來元捐款。王來元在接受了一醉大酒店老總和1120位員工捐獻的4萬多元錢後回到安徽住進了醫院。
十年時間,在歷史的長河裡是彈指一揮間,但是,就在這短短的十年中,張伯生卻乾出了一番令人矚目的事業,他的一醉企業為國家和地方政府作出了較大的貢獻,他本人也多次收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表彰,榮獲了蘇州市光彩之心、江蘇省光彩之心、蘇州市三個文明建設服務先進個人等十幾項桂冠。
但是,張伯生說,他還沒有"醉",也不會"醉",他還要繼續幹下去,為國家、為社會繼續努力拚搏,不斷進取,永不停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