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仁(奉節籍進步人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伯仁先生,奉節人,生於1891年9月25日,革命工作者,根據黨的政策和張伯仁的歷史表現,於1990年10月中共奉節縣委以奉委發(1990)36號文,認定張伯仁為共產黨地下時期的朋友。

基本介紹

  • 本名:張伯仁
  • 所處時代:清
  • 出生地:奉節
  • 出生時間:1891年9月25日
  • 去世時間:1961年12月
簡介,評價,

簡介

張伯仁先生,奉節人,生於1891年9月25日,家境清貧,但敏而好學。由於清廷腐敗,迭遭帝國主義侵略,使國家淪為半殖民地,他引以為憂。先生在21歲時即到成都考進四川省岷江法政學校,在校參加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同盟會。畢業後,即去武昌同盟會總會參加革命工作。1912年10月10日,同盟會在武昌發動起義,全國回響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民國。在1915年袁世凱復辟稱帝,孫中山先生任命黃俊生任靖國軍總司令,以消滅敵人。同時委派張先生為靖國軍總部秘書長職務。由於張先生急於消滅敵人,藉以鍛鍊自己能文能武,多次參加戰鬥,並身先士卒。在一次戰鬥中,被敵人用馬刀將右膀砍成重傷,並被摔下岩去,右足遂成殘疾。後來戰士平定,張先生被任命為四川省石柱縣知事,以後回到奉節任教育局長。因他熱愛辦學,將一所原民辦私塾改建為縣之東城國小,到1949年奉節解放,該校桃李滿城鄉。
1915年,劉伯承任討袁陸軍第五軍一師團長,戰鬥中來到奉節。張先生與劉將軍因同盟會的關係,交往密切,故接受劉將軍教育不少。為了研究革命理論,他從上海購得《資本論》一冊,成為奉節自學研究共產主義第一人。
以後張先生有一老同事,到巫溪任縣長,路過奉節,得知張先生任教育局長辦學有成績,一再邀他去巫溪任教育局長。先生在巫溪也有不少建樹。後來四川省府開辦縣訓所被調去學習,又去忠縣任過區長。七七事變,他回到奉節參加動員抗日工作。此時,羅玉策成了新十人團成員、縣黨部書記長。張先生與這股惡勢力作了鬥爭。羅玉策在奉節執行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以張先生任奉節清共委員會委員,張先生則反映羅、曹應屬清查對象。羅知道這一訊息,即利用職權而把張先生除名。張先生對此毫不示弱,向羅展開鬥爭,他在重慶國民公報上,以“奉節猴王政治”為題撰文登出,加以揭露,使羅玉策等人恨之入骨。羅隨即派親信用手槍將張先生右手肘打傷成殘。以後張先生持筷吃飯,執筆書寫都成問題。
由於張先生熱愛學習,對共產主義認識有了提高。他通過東城國小培養人才,同時對王庸、余行健、王劍端、何天祥、馬泮珍、衛才珍、蔡世容、張順祖等學生多方引導。他們在升學後,分別在各學校參加了共產黨組織,成為無產階級革命先鋒隊,有的在抗日時期就已棄筆從戎。張先生對經濟困難的學生一貫予以支持,照顧家庭生活,如余行健同志,家境赤貧,全賴母親提糖果小筐沿街叫賣為生,根本不可能到萬縣省立第四中學讀書,張先生的大力支持,既解決他讀書的問題,又改善其母親生活,目的就是為使余行健成為一個革命人才。因此張先生自奉節地下黨成立特支起就認為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進步民主人士。
1939年敵機對我縣城第一次狂轟濫炸後,張先生便遷到寂靜鄉下河壩住家,為地下黨特支開會和聯絡提供了適當的場所,可以避免敵人特務的盯梢,當時,省外淪陷區轉移關係來奉節的黨員沈從文、周勇山、代作穎,重慶和華鎣山因地下黨暴露轉移來的有張斌、周朗等外地同志,也都安置在張先生的下河壩家裡。當時,地下黨萬縣中心縣委書記楊建成來奉工作,也常住他家裡。對地下黨的同志,先生不僅在食宿方面熱忱照顧,還負責安全保衛工作。這雖有一定風險,但他樂而為之。同時,他還協助地下黨組織搞好聯絡通訊工作,他在親戚中選用馮詩友、馮章林兩人以僱工身份常住他家聽候差遣,並由喬裝為僱工的張斌同志將兩馮發展為黨員。解放後,馮詩友被縣公安局介紹到省公安廳工作。可見張先生不僅是一個民族人士,也是黨忠實可靠的朋友。
1949年尾,奉節和平解放,成立縣人民政府,縣委核定聘張先生為諮詢委員,繼又選為各界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他決心為黨作新的貢獻。當時寂靜鄉已成立第三區區政府,因有人不按事實反映情況,張先生被扣上奉節的封建勢力人物的帽子,應是打擊鬥爭的對象,並被拘留。在鎮壓寂靜袍哥大爺袁溫伯時被綁赴刑場陪殺。土改時安置他到高山矮林子入戶,隨後又被判刑一年。他為尊重黨的政策,感到該對他改造和鍛鍊,因此不存在怨尤思想,到1957年成立奉節縣政協,成為了政協委員,由政協派工作人員前去通知他來城報導開會,見他蓬頭赤足,衣不蔽體,有礙觀瞻,反映了這一情況,才約政協贈舊短衣一套,又由地下黨員陳恆之送他舊大衣一件,使他感激涕零,並一再申言,感到過去對黨貢獻太少,現得黨的簞衣宿食之贈,應在有生之日即報黨恩,但由於病的摧殘,在1961年12月,壯志未酬,即辭別人世。

評價

根據黨的政策和張伯仁的歷史表現,於1990年10月中共奉節縣委以奉委發(1990)36號文,認定張伯仁為共產黨地下時期的朋友。其結論為:“張伯仁早年加入孫中山所領導的同盟會,投身於革命洪流;抗日戰爭時期,他積極訂閱《新青年》、《新華日報》等進步報刊,創辦新學制,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一九四九年,秘密與黨合作,掩護和支持地下黨活動,其家成為地下黨組織的一個聯絡點,為革命事業作出了一定貢獻。根據川委辦(1985)58號檔案精神和張伯仁與黨合作的事實,經縣委一九九零年九月八日研究,認定張伯仁為共產黨地下時期的朋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