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仕穎,男,1973年出生,籍貫貴州遵義,職業是教師,畢業於武漢大學。現任南開大學哲學院宗教學教研室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仕穎
- 出生地:貴州遵義
- 出生日期:1973年9月16日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武漢大學
- 職稱: 教授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主要貢獻,
人物經歷
2003年在武漢大學哲學系獲得外國哲學博士學位,現任南開大學哲學院宗教學教研室主任,主要學術研究領域為宗教改革運動、基督教思想史和宗教哲學。曾到香港中文大學(2005年)、日本早稻田大學(2006年)、台灣輔仁大學(2007年)、美國耶魯大學(2013年)訪學,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主講課程
《宗教學導論》、《基督教思想概論》、《宗教哲學》、《 聖經導讀》、《 西語宗教學文獻選讀 》。
(一)本科生課程:
(一)本科生課程:
(二)研究生課程:
(三)研究生名單
主要貢獻
主要著述
1.《馬丁路德的神學突破》,載於《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2期。
2.《宗教改革運動前的馬丁·路德與經院新學》,載於《歷史研究》2013年第6期。
3.《馬丁路德與神秘主義》,載於《同濟大學學報》,2013年第5期。
4.《繼承與創新——從新教神學來看中國基督教會的處境化神學思考和實踐馬丁路德的神學突破》,載於《中國宗教》2013年第8期。
5.《馬丁·路德的基督教正義觀》,載於《宗教學研究》,2013年第2期。
6.《中世紀救贖論思想的發展》,載於《基督教思想評論》,第十五輯,2012年。
7.《馬丁·路德精神困苦的起源和實質》,載於《德國研究》,2011年第3期。
8.《馬丁·路德的聖經解釋學》,載於《基督教思想評論》,第四輯,2006年。
9.《奧古斯丁與佩拉糾主義》,載於《基督教文化學刊》,2006年。
10.《基督教的“無我”與佛教的“無我”》,載於《基督教文化學刊》,2006年。
11.《整合心理學自序》,譯文,載於精神學研究(第二輯)2005年。
12.《論康德對盧梭自由觀的批判》,載於《太原師院學報》,2003年第2期。
13.《論馬丁·路德對德國文化的影響》,載於《武漢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3.《馬丁路德與神秘主義》,載於《同濟大學學報》,2013年第5期。
4.《繼承與創新——從新教神學來看中國基督教會的處境化神學思考和實踐馬丁路德的神學突破》,載於《中國宗教》2013年第8期。
5.《馬丁·路德的基督教正義觀》,載於《宗教學研究》,2013年第2期。
6.《中世紀救贖論思想的發展》,載於《基督教思想評論》,第十五輯,2012年。
7.《馬丁·路德精神困苦的起源和實質》,載於《德國研究》,2011年第3期。
8.《馬丁·路德的聖經解釋學》,載於《基督教思想評論》,第四輯,2006年。
9.《奧古斯丁與佩拉糾主義》,載於《基督教文化學刊》,2006年。
10.《基督教的“無我”與佛教的“無我”》,載於《基督教文化學刊》,2006年。
11.《整合心理學自序》,譯文,載於精神學研究(第二輯)2005年。
12.《論康德對盧梭自由觀的批判》,載於《太原師院學報》,2003年第2期。
13.《論馬丁·路德對德國文化的影響》,載於《武漢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參與項目
1. 南開大學校內課題《宗教改革研究》已結項
2. 參與武漢大學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十八、九世紀德國宗教哲學思想進展》
3. 南開大學校內青年項目《天國與淨土——基督教與佛教的對話和比較研究》
4. 天津社科一般項目《馬丁路德的稱義論語慧能的解脫論》
5. 國家社科青年項目《馬丁路德與慧能宗教思想比較研究》
6. 中央專項基金《國際宗教對話組織與運動的現狀研究》。
2. 參與武漢大學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十八、九世紀德國宗教哲學思想進展》
3. 南開大學校內青年項目《天國與淨土——基督教與佛教的對話和比較研究》
4. 天津社科一般項目《馬丁路德的稱義論語慧能的解脫論》
5. 國家社科青年項目《馬丁路德與慧能宗教思想比較研究》
6. 中央專項基金《國際宗教對話組織與運動的現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