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善,1964年生,江蘇東台人,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法律史教研室主任。法律史方向碩士生導師,經濟法律文化、經濟法律史方向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法律評論》主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仁善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東台
- 出生日期:1964年
- 性別:男
研究方向,教授課程,教學獲獎,研究課題,科研成果,主要作品,專著,參編,主要論文,
研究方向
中國法制史、法律社會史、中國法律文化,司法傳統與司法現代化,當代中國有組織犯罪,等等。
教授課程
中國法制史,中國刑法史,法律社會史,法律史研究法,司法傳統與司法現代化,法律與社會,當代中國秘密宗教、有組織犯罪與社會控制等。
教學獲獎
2005年,被評為2004年度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培養人選。
2006年,《司法腐敗與社會失控:1928—1949》,獲江蘇省高校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
研究課題
近4年來,獨自主持並承擔教育部科研項目1項,省級課題一項,國土資源部土地勘測研究院項目1項;省委宣傳部資助項目1項;校級科研項目5項,獲得科研經費計 32萬餘元。
1、2002 張仁善 我國司法腐敗的歷史考察及現實反思 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規劃第一批立項課題法學類青年基金項目 3萬;
2、2002 張仁善 農村土地資產化立法基礎研究 國土資源部土地勘測院“加入WTO與中國土地立法基礎研究”2萬;
3、2002 張仁善 20世紀我國司法權的發展得失及其對法治化進程的影響 南京大學國家社科基金預研項目,1萬;
4、2001 張仁善 我國司法腐敗研究 南京大學文科校級規劃項目,0.4萬;
5、2000 張仁善 中國司法腐敗的歷史考察及現實思考 南京大學人才引進科研啟動資金項目,1.5萬;
6、1999 張仁善 中國法制近代化的歷史進程及現實思考 南京大學世川良一獎教基金,0.5萬
7、2003 張仁善 司法腐敗與社會失控 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2003年人文社科重點學術著作資助項目”,3萬
8、2004年,張仁善,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清末民初的法制變革,1萬。
9、2005年,張仁善(二人聯合主持),南京大學985二期特別項目“全球化背景下的法治與人權”,20萬元
科研成果
2000年以來,出版專著2部,社會反響良好;在祖國大陸及香港《二十一世紀》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3篇,其中核心刊物12篇,校學術榜16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6篇:《法理學o法史學》2001年第4期、2002年第1期、2003年第12期全文轉載3篇;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史》2002年第1期、2003年第1期、2003年第9期全文轉載3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1年第2期“重點論著”轉摘1篇。
主要作品
專著
《法律社會史的視野》,法律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35.5萬字
社會群體生成社會生活,社會生活引發生活規則,生活規則升華為法律準則;法律準則規範社會生活,維繫社會結構,調整社會秩序,引導社會心態。法律與社會群體、社會生活、社會結構、社會心態的關係由此產生。本書系統提出了法律社會史學科的理論體系,從法律社會史的視野,考察了中國歷史上法律精英、司法主體、社會生活、社會結構以及社會心態與法律形成和發展的互動關係,揭示了社會變遷過程中,法律的社會功能以及影響法律功能發揮的因素。作者的不少識見,對認識當下中國法律與社會的關係,預測法律演變的走向,富有啟迪意義。
《禮o法o社會——清代法律轉型與社會變遷》(26.1萬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2002年第二次印刷。本書獲“江蘇省第八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為該年度法學著作中唯一一等獎。)
附:主要書評或介紹:
(1)《一部研究中國法律社會史的新作》,徐永康,《江海學刊》2002年第2期。
(2)《一部中國法律社會史力作》,竇永麗,《法學天地》,2001年第10期。
(3)《中國法律社會史研究新思路》,陳煜,《江蘇公安轉科學報》,2002年第4期。
(4)《開闊的視野 豐富的材料——簡介〈禮o法o社會〉》,竇永麗,《歷史教學》,2001年第12期;《古籍新書目》2001年12月28日。
(5)《2001年清史研究綜述》,林存陽,《中國史研究動態》,2002年第8期。
(6)《南京大學法學院學人新著》,《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秋季號。
《當代中國黑幫》(26.7萬字),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司法腐敗與社會失控:1928—1949》(34.4萬字),社科文獻出版社2004年出版;
《1949中國社會》(35.6萬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光明日報》2005年12月8日第9版“書評”特別推薦書目。
《中國古代民間娛樂》(11.1萬字),北京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1996年出版,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出版。
參編
《歷代兵書精言妙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單獨撰寫4萬字。
《先秦兵書佚文輯解》,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單獨撰寫《〈管子〉通解》部分,5.5萬字。
主要論文
(1)《清末官僚法律心理的演變與傳統禮法制度的消亡》,張仁善,《史學集刊》2001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法理學o法史學》2001年第4期全文轉載。
(2)《中國法律社會史的理論視野》,張仁善,《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春季號。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法理學o法史學》2002年第1期全文轉載。
(3)《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司法腐敗的防治機制的功能障礙及負面效應》,張仁善,《江海學刊》2003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法理學o法史學》2003年第12期全文轉載。
(4)《司法行政權的無限擴大與司法權的相對縮小——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司法行政部》,張仁善,《民國檔案》2002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史》2003年第1期全文轉載。
(5)《司法腐敗與社會失控——以南京國民政府後期為個案》,張仁善,《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史》2003年第9期全文轉載。
(6)《建國前後黨和政府妥善解決社會問題的政策措施及經驗啟示》,張仁善,《黨史研究與教學》2001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史》2002年第1期全文轉載。
(7)《國民黨政府〈出版法〉的濫施及其負面效應》,張仁善,《民國檔案》2000年4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1年第2期“重點論著”摘要。
(8)《略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司法經費的策劃管理對司法改革的影響》,張仁善,《法學評論》2003年第5期。
(9)《論中國近代司法文化發展的多層面衝突》,張仁善,《法學家》2005年第2期。
(10)《尚未破解的“禮法之爭”難題》,張仁善,《 政法論壇》2006年第5期。
(11)《傳統中國“法律人”的角色定位及功能分析》,張仁善,《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12)《論傳統中國的“性情司法”及其實際效應》,張仁善,《法學家》2008年第6期。
(13)《尋求法律與社會的平衡——論民國時期親屬法、繼承法對家族制度的變革》,張仁善,《中國法學》2009年第3期。
(14)《半個世紀的“立法秀”——近世中國司法主權的收復與法律創製》,《政法論壇》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