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發(明末書法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中發(1570—1628),字智鵠,號仰松,別號伴鶴,明末淄川人。邑增生,精書法,尤喜臨池工擘窠大字,已刻石上的有博山范公亭旁邊的“山高水長”、王銓部祠的“清風百世”等,龍跳虎臥,甚為極觀。其詩作入淄川縣誌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親屬成員,

人物生平

張中發是至發兄長,長其三歲,因父親57歲就去世了,幼時常受人欺侮,下功夫苦讀才補了邑增廣生。雖曾與弟求學拜師於泰安李少崖門下,待至發登第入仕後,他慨然曰:“吾第能繼家聲吾無憂矣。”於是,他毅然放棄科舉之道,早晚在家侍奉老母,教訓子孫。晚年居村自娛共野叟話桑麻,對知已課時酒,以文酒自放,好擘窠大書。尤其酒後薄醉,乘興疾書,或以衣衫濡墨,或以履投入墨缸,或以花草敗絮為筆,奮腕疾書,字大如斗,渾化奇偉,有如神助。相傳他晚年以巨盆貯墨,每小飲薄醉興起即書,縱橫揮灑,須臾百幅。一日酒酣,陳紙於庭院,敗絮濡墨淋漓,書壽字大可方丈。於是,鄉鄰好友有興土木建園或助寺院維修者,紛紛上門求字。如顏神鎮范公祠之“山高水長”;王銓部祠之“風情百世”;少保公園之:“水月蓮花”;泉城濟南的黑龍潭,原有匾額四金字“蛟蟠獅蹲”,亦是中發手跡,傳說他游此大醉,隨手剝一石榴,即以果皮蘸墨書就。先生自稱碩隱,不求功名,隱於山林,詩酒為伴,只活了59歲便離世了。

主要成就

博山的趙執信紀念館毗鄰的范公祠內,范泉西側有懸山式一字石影壁一座,正面刻有“山高水長”四個草書大字,為天啟五年(1625年)淄川張中發書寫,碑後的跋為張至發撰文,相傳張中發遊覽范泉秋谷,酒後用泉中葒草蘸墨乘興揮灑疾書而成。張中發、張至發兄弟是明代天啟年間淄川名士,前者是以狂草醉書著稱的書法家,後者是崇禎年間的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當朝首輔重臣,兄弟聯袂為一景點題字手跡為數不多,這也是該市現存張氏兄弟的代表作之一。

親屬成員

父:張敬
弟:張至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