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紋錐足銅圓鼎商(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通高40厘米,口徑25.2厘米江西省博物館藏此鼎斜折沿,方唇,口部變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弦紋錐足銅圓鼎
- 館藏地點:江西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商
- 通高:40厘米
- 口徑:25.2厘米
弦紋錐足銅圓鼎商(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通高40厘米,口徑25.2厘米江西省博物館藏此鼎斜折沿,方唇,口部變形。雙環狀高立耳,深腹,直壁較薄,圓底。三空錐足外撇,與腹腔相通,耳足四點配置。上腹壁飾不規則的三道凸弦紋,余均素麵。出土時外底和足部滿布煙怠,內底殘餘水垢。鼎是商周青銅器中數量最多、地位最重要的器類。鼎首先是烹煮器,除煮食物外,還可以煮湯;鼎還是盛食器,是宴享時盛肉及調味品的器具。但商周時代的青銅鼎,多數不是直接的烹煮器或盛食器,而是貴族進行禮制活動時最重要的禮器,是等級制度與世俗權利的象徵。西周時代,更是出現了以用鼎多少區分貴族等級的列鼎制度,天子享用九鼎,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青銅鼎是在新石器時代常見的陶鼎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87年河南偃師二里頭曾出土一件夏晚期的格線紋錐足銅圓鼎,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青銅時代最早的青銅鼎。青銅鼎一直沿用到兩漢時期,是青銅器中使用時間最長的器類,因此其形式多種多樣。新乾大洋洲共出土青銅鼎30件,其中錐足圓鼎3件,柱足圓鼎4件,方鼎6件,扁足鼎14件,瓿形鼎2件,鬲形鼎1件。錐足圓鼎是最早出現的青銅鼎造型,流行於商代早、中期,河南鄭州、輝縣,陝西銅川,湖北黃陂、北京平谷、山西長子等地均有出土。殷墟時期,錐足圓鼎較為少見,柱足圓鼎成為主流。新乾大洋洲所出的錐足圓鼎(另兩件位獸面紋錐足圓鼎)的造型與商前期中原的典型器物基本一致,具有早期青銅器樸素簡潔的特徵。這件弦紋錐足圓鼎與1958年河南鄭州出土的一件商早期銅鼎較相似。兩鼎均素麵飾少量弦紋,且器壁較薄;但鄭州鼎耳部較小,錐足更尖、四棱形、外撇不明顯;新乾鼎的錐足則體現出由錐足鼎向柱足鼎轉化的特點,鑄造時代應晚於商早期而早於殷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