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衍教宗

宋代石協作《三笑圖》,蘇軾作《三笑圖後》,黃庭堅作《三笑圖贊》,後又建“三笑堂”,這些均是由一段佳話而起。

《廬山記》中有一則記載說:淨土宗的創立者慧遠和尚在廬山居修,送客不過虎溪,過則虎吼。但老和尚“常送陶靖節(好著名隱士陶淵明)、陸修靜(即高道陸簡寂),不覺過溪,虎鳴吼,相向大笑”。李白將這段趣事詠之予詩曰:“東林送客處,月出白猿啼。笑雖廬山遠,何煩過虎溪。”這段名人軼事,後經學人考證屬騷人墨客之浪漫聯想,而非實有其事。但這則載言卻透露了僧人、隱者、道士三位,以道士陸修靜與道教在廬山所居有的重要位置,在社會人心中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弘衍教宗
  • 所屬朝代:宋代
事實正是這樣。陸修靜字元德,號簡寂,與廬山有很深的淵源。他本是三國吳衛相陸凱之後,南朝劉宋時出身在順興東遷(逝江吳興)一個世家大族中。父親陸琳看到當時的時勢混亂,社會動盪不寧,所以不願出來做官而靜心隱居。陸修靜少好文籍,先以習儒而旁究象緯洛讖河圖。他好方外之游,年長後即棄家學道。曾詣衡湘九岳,訪南真遺蹟;西至峨嵋,尋清虛高躅。為搜求遺求典籍,求教高道秘訣,即使千里往訪亦在所不辭。於是陸修靜道學日進,名望越來越響,江漢大地向他求學者紛紛前往,絡繹不絕。
宋元嘉末(453)陸修靜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市)賣藥,宋文帝命左仆(官名)徐諶宣詔他入宮講道。陸修靜遂為他講理說法,孜孜不倦,使文帝既佩服又尊敬。王太后亦雅信黃老,執門徒禮請陸修靜為其講道,陸修靜均以道者慈悲度人的胸懷,勉勵其向道之心。同年(453)他洞察變亂將起,遂避“太初之難”辭而南遊,因慕廬山勝境而於大明五年(461)在廬山瀑布岩結廬幽棲修煉。
宋明帝也很欣賞陸修靜的道德學問,乃於秦始三年(467)命江州刺史王景宗禮請,他也只得帶上一個叫陳飄之的徒弟赴京應召。到京城後,明帝請他住在皇宮內院中去以便時時請教,但陸修靜很不樂意,明帝只得置館於外請他居住。
當時南宋京城南京,三教九流各式各樣有本領的人都有,朝臣中信仰各種的人也不少,一聽世外高外廬山道士陸修靜被皇家請來,都有心向之問難請教。宋明帝對陸修靜的想法是,耳聞是虛,親歷是實,所以想親自驗證一下陸修靜的真才實學。遂命司徒建安王的尚書令袁粲設宴於莊嚴佛寺,延請三教頭面人物和當時的大學者在一起聚會,相互研討問難陸修靜知道這個宴會是為自己舉行的,所以也不謙讓,坦然地在宴會上闡發道教的教義,解散答各種各樣的疑問,反駁辯難。
當時有人提問:“道教為什麼不講三世?”陸修靜回答說:‘老子曰:‘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既有先,必然有後;既有先後,必然有中。莊子曰:‘方生方死’。這些都是講三世,只因語言簡練,道理玄深而已。”王公大臣聽他如引闡述,無不悅服讚嘆!明帝又親自召集主持集會於華林延賢館,王公畢集,請陸修靜講解教義,分析源流。陸修靜鹿巾謁帝,升座講道,論述深刻透徹,宋明帝越聽越尊敬,遂以殳季真所得茅山“H期清經法”,敕付陸修靜研校。
據說宋明帝要陸修靜在朝庭中擔任高官職位,陸修靜不願意,於是根據他的心愿,敕於北效天印山建崇虛館以居,並建傳經宗壇宣揚道法。時逢宋明帝疾病,陸修靜遂於天印山經壇為他建修《金錄大醮》,既表達了他對宋明帝知遇之恩的報答之情,也宣揚了道教的經法威儀。因引朝野震動,所謂“撥霧開日,汰沙引金”;“順風問道,妙沃帝心;朝野識真之夫若水奔壑,如虎應風”。於是道教經學大開法門。
在此期間,陸修靜廣集道經,與自己平生收集的道經一起,加以整理校刊,甄別真虛偽,鑑定其中的經戒、方藥、符圖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分為洞真、洞玄、洞神三洞經書。洞真,稱元始天尊所創經典,為大乘;洞玄,稱太上道君所創經典,為中乘;洞神,稱道德天尊所創經典,為小乘,奠定了《道藏》的基礎。(泰始七年報471)陸修靜撰定《三洞經書目錄》,為最早的一部《道藏目錄》。
陸修靜公開主張:修道者須洗心潔行,用禮拜、誦經、思神的方法促使教徒自我漸達天道。他編著道教齋醮儀范等書一百餘卷,就是要幫助和提供修道者作為階梯,這也因此使他完成了道教的規範儀式。陸修靜曾明確表示要按“主述三張(張陵、張衡、張魯),弘衍二葛(葛玄、葛洪)的思路,整理弘揚道教的經教黃籍。受陸修影響組織,改造而形成的道教教團組織形式,主要在南方廣闊的地域,後世稱之謂”南天師道“。
陸修靜駐世期間,熱愛廬山自然景觀。即使帝命駐京,亦無時無刻不思回歸廬山。元徽五年(477)正月他對弟子說:“收拾行裝,我將還歸還舊山(指廬山)。”同年三月初三解化飛舉於建康(即南京)住所。時年陸修靜駐世七十二歲。
劉宋王朝詔賜陸修靜廬山故居為“簡寂觀”,謚其號為“簡寂先生”,由其弟子奉其遺蛻歸葬望山。陸修靜窮畢生精力整理弘揚的經教,以茅山“上清經法”為主,所以茅山上清宗奉其為第七代宗師,趙宋宣和間,因上清宗門下弟子甚為帝王崇信,陸修靜又曾獲封“丹元真人”稱號。但陸修靜真正修煉的地方是廬山,廬山是他的根。
他當年修煉的靖所“簡寂觀”現在仍然存在,廬山仙人洞作為登記開放的道教活動場所。在海內外影響更廣。身臨其境者,誰不緬懷陸修靜一代古哲的精神和同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