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他的身世,不得不承認他是個幸運兒。他於1965年9月21日出生在巴黎西部的富裕郊區諾依。父親在獵頭公司就事,母親搞文學翻譯。在巴黎兩所著名的中學畢業後,他隨後進了法國政治學院(Institut D’Etudes Politiques De Paris, Sc Po)和信息傳播高等學院(CELSA)。24歲時,他手拿一份市場廣告的碩士後(DESS)文憑,開始了他多棲的職業生涯。身為廣告人,他在世界頂級的揚雅集團做廣告創意;身為記者,他為法國時尚雜誌諸如《巴黎競賽》提供社交新聞;身為主持人,他不僅在電台獻聲,還在法國Paris Première(巴黎第一)電視台主持文學節目;身為文學批評家,他更在《費加羅》報的文學版指手畫腳。與此同時,他也是一位頻頻的創刊發起人。自從1992年,他就發起了數份期刊,並任其主編。而在其大學時代就發起的《大糞俱樂部》一直堅持了十年,在當時可謂”臭“名昭著。1994年,他延用巴黎著名的聖日耳曼區的文學咖啡的名字”花神“發起一項新的文學獎”花神獎“。
在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身份中,貝格伯德最呵護的恐怕是其作家身份。他是位勤奮的作家,在相繼出版了小說《失衡之年輕男子的回憶》(Mémoire d’un jeune homme dérangé)、《昏迷假期》(Vancances dans le coma)、《愛情持續三年》(L’amour dure trois ans)、《興奮藥小說》(Nouvelles sous ecstasy)之後,2000年《99法郎》一書的暢銷大大增加了他的名聲;2001年還出版了散文隨筆《結算前最後清點》(Dernier inventaire avant liquidation);等到2003年,《世界之窗》還未出版,就被大家看好法國最具權威的龔古爾文學獎。小說講述了”9·11“襲擊事件發生的當天,一個父親和他的兩個兒子恰巧在紐約世貿中心107層的一個飯店裡吃早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父與子之間演繹出的真情故事。小說最終獲得聯合文學獎。貝格伯德在頒獎儀式上說:”我相信故事的虛擬能夠讓人們更好地理解現實,理解當前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