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赫·馮·博多·施泰因(又譯作斯太因)(Baron Bodo Stein)(1901.9.28—1989.6.12)。前德國國防軍上尉。1931年,主動要求作為軍事顧問前往中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弗里赫·馮·博多·施泰因
- 外文名:Baron Bodo Stein
- 出生日期:1901.9.28
- 逝世日期:1989.6.12
個人簡介,生平事跡,
個人簡介
歷任施泰因稅警總團第4團軍事顧問,1938年被中國軍隊授予中校軍銜。1941年12月,任國軍新38師上校參謀。1942年4月,施泰因隨新38師進入緬甸,仁安羌之戰大勝日軍。1944年,密支那戰役結束後,施泰因因戰功被晉升為陸軍少將,升任新一軍高參。1947年11月,施泰因隨陸軍訓練部遷往台灣。在孫立人力薦下,1950年5月,施泰因被授予指揮權,負責訓練特種兵。隨著孫立人在台灣當局中失勢,施泰因也作為“孫黨”受到排擠,1956年他從國軍中退役。1958年,施泰因謝絕蔣再三挽留,回到聯邦德國,此後定居於特里爾1989年6月12日病逝。
生平事跡
弗里赫·馮·博多·施泰因1901年9月28日出生於德國東普魯士的一個貴族家庭,祖先是19世紀初普魯士王國首相。
1931年,德國國防軍上尉施泰因主動要求作為軍事顧問前往中國,此時中國財政部長宋子文正想建立一支西式稅警總團。
剛到中國不久,施泰因便結識了稅警總團第2支隊隊長孫立人上校。稅警總團是首批接受德式裝備和訓練的王牌部隊。抗戰爆發前,施泰因作為稅警總團第4團的軍事顧問,以德國國防軍為模板,為部隊制定軍事條令。經過努力,稅警總團第4團的戰鬥力在中國堪稱翹楚。施泰因在評估報告上寫道:“就整體而言,第4團並不比任何一個德國步兵團差。”
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後,稅警總團第4團奉命參戰。10月,該團在周家橋多次阻止日軍強渡蘇州河。施泰因和孫立人親臨一線指揮,在戰鬥中,他們被迫擊炮彈所傷。
1938年5月,施泰因傷愈返回武漢,沒想到僅一個月後,德國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便訓令在華的德國軍事顧問立即回國。他稱如有不遵指令者,將被視為叛國。迫於壓力,大多數顧問選擇回國,但施泰因向顧問團團長馮·法爾肯豪森表示,即使在德國的家人被關入集中營,他也要留下,“以便親眼看到那些蹂躪中國土地的日本侵略者徹底覆滅。”結果,施泰因被德國國防軍除名,而中國軍隊授予他中校軍銜,讓其趕赴貴州都勻編練緝私總隊。1941年12月,緝私總隊被正式改編為國軍新38師,孫立人晉升師長,施泰因則擔任上校參謀。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經盟國協商,蔣組建中國遠征軍,新38師也在其中。1942年4月,施泰因隨新38師進入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此時英軍一部被日軍圍困於仁安羌,情況危急。孫立人命第113團馳援,施泰因當即請求參戰,孫立人答應了。4月17日,施泰因與英軍司令威廉·斯利姆舉行會晤,雙方商定夾擊日軍。18日凌晨,中英兩軍同時發起突襲,殲滅日軍一個大隊,解救了陷入絕境的7000名英軍。斯利姆發給倫敦的戰報中有這么一句話,“一名德國軍官在戰鬥爆發前和我商定作戰計畫。”
仁安羌之戰後,施泰因隨新38師撤往印度休整,1942年8月,他們進駐印度蘭姆珈訓練基地接受美式裝備和訓練。在印期間,由於對訓練理念理解不同,施泰因與一名美軍教官發生爭執,那名美軍上校稱他為“納粹分子”,這使得施泰因極為憤怒,他反駁說自己是一名中國軍官,最終迫使美方公開道歉。
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隊開始向緬甸反攻,施泰因作為新38師參謀參戰。1944年3月,施泰因親臨第113團,協助指揮戰鬥。9日,第113團與美軍突擊隊一道攻克瓦魯班,在1942年4個月中,施泰因又參加多次戰鬥,8月3日,中美聯軍克復緬北重鎮密支那。1945年3月,緬甸境內的日軍被肅清。7月,孫立人受歐洲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邀請,訪問西歐,施泰因也隨行赴歐。在德國,施泰因作為戰勝國將軍參觀了戰俘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