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契,V.M.

弗里契,V.M.,蘇聯文藝學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弗里契,V.M.
  • 畢業院校:莫斯科大學
  • 職業:文藝學家
  • 代表作品:《西歐文學史綱》
人物經歷,主要著作,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894年莫斯科大學語文歷史系畢業,後即開始參加革命活動,1904年起在莫斯科大學任教。
1917年加入社會民主工黨(布)。十月革命後領導俄羅斯科協所屬文學研究所和紅色教授學院文學組工作,擔任《文學與馬克思主義》、《出版與革命》等雜誌以及《文學百科全書》(第一、二卷)的主編。為蘇聯科學院院士(1929)。

主要著作

革命前的主要著作有《西歐文學史綱》(1908)、《西歐現代派主潮》(1909)等。20年代以後開始研究藝術社會學問題,著有《普列漢諾夫與科學美學》(1922)、《弗洛伊德主義與藝術》(1925)、《藝術社會學》(1926)等。

人物評價

他運用唯物史觀研究文藝問題,試圖闡明藝術典型與社會經濟形態之間的密切關係,這是有意義的。但他過分強調了社會經濟與生產方面,忽略了藝術本身的特點。
他在《藝術社會學》中寫道:“藝術作品的生產與物質價值的生產屬於同一個法則。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上占支配地位的經濟制度必然決定藝術家的生產勞動,同時也決定藝術家的地位。”這實質上是把藝術生產與物質生產等同起來,並認為藝術完全受經濟的支配,從而陷入了庸俗社會學的觀點。
在文學和藝術學研究中,他提出風格問題是美學的根本問題的論點,認為世界文學史是在鬥爭和更替中的文學(詩學)的風格史,是相互鬥爭和更替的階級和階級內部派別的風格史。因而把文藝風格與社會風格等同起來,並認為形成這統一風格的因素是“經濟”、“生產方式”。在論述蘇聯當代文學時也有庸俗社會學的傾向,例如他主張“當代文學中社會主義生產小說應成為基本體裁,沒有主人公,也不要心理描寫,主人公應由階級來代替”,“當代詩歌將是純理性主義的”等。他的理論對拉普(俄羅斯無產階級作家聯合會)的理論家和批評家有較大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