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德里克·特曼

弗蘭德里克·特曼(FrederickTerman),史丹福大學前副校長。生於1900年6月7日,卒於1982年12月19日。1924年,獲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22年,獲史丹福大學電氣工程碩士學位1920年,獲史丹福大學化學系學士學位。1951年,籌劃成立斯坦福工業園區1945年,提升為史丹福大學副校長1924年,任史丹福大學電子通訊實驗室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弗蘭德里克·特曼
  • 外文名:FrederickTerman
  • 出生日期:1900年6月7日
  • 職業史丹福大學前副校長
職業背景,人物生平,個人成就與矽谷的崛起,

職業背景

關於矽谷的崛起一直有許多版本。但只有特曼才是名正言順的矽谷之父,他同時還是HP的"父親"。電腦革命的中心何以會出現在荒蕪的加州?電腦重鎮何以會出現在到處栽滿果樹的聖克拉拉谷(也就是後來的矽谷)?與哈佛、耶魯、麻省理工等老牌學校相比,只能算作"鄉村大學"的史丹福大學,何以脫穎而出,躋身世界一流?這一切,只是因為特曼,就都變成了現實。正是特曼異常的遠見和智慧,規劃並造就了今日的矽谷

人物生平

從小在斯坦福校園長大。小時候體弱多病,是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在帕洛阿托讀完中學,進入史丹福大學化學系。1920年拿得學士學位。畢業後去聯邦電報公司工作。不久又考入斯坦福電子工程系,攻讀碩士學位。畢業後到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指導老師是萬尼瓦爾·布希——模擬計算機的發明者。獲得博士後,受聘在麻省任教。1924年,回斯坦福探親時患了肺結核,病好後就留下來擔任"無線電工程學"教授。1924年任電子通訊實驗室主任,1945,提升為副校長。1951年,籌劃成立斯坦福工業園區。1982年去世。

個人成就與矽谷的崛起

矽谷,長30英里、寬10英里,屬於聖塔克萊拉縣(SantaClara),剛好夾在舊金山和聖何塞兩個城市之間。它原是成片的果園,素有"美國梅脯之都"的美稱。起先提到它,用的是非常拗口的名字:西海岸的電子工業、帕洛阿爾托或聖克拉拉谷。直到1971年,才由《微電子新聞》的編輯唐·C·霍夫勒給它起了個正式名字——矽谷。如今矽谷是IT業的聖地麥加。全球100家最大高科技公司中的20%以此為大本營。這裡每周誕生11家新公司,平均每五天就有一家新公司上市,每天新增62個百萬富翁。英特爾、HP、Cisco、3Com、Sun、Netscape、Oracle、SGI、蘋果、Adobe、Yahoo!、安迪·格羅夫、斯蒂夫·賈伯斯、楊致遠……他們是當今信息產業的聯袂主角。
而這一切,正是"矽谷之父"——F·特曼異常的遠見和智慧,規劃並造就的。
特曼,從小就在斯坦福校園長大。小時候,他體弱多病,時常在家休養。養病之餘,開始擺弄電氣小玩意,這使他成了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期間,他的指導老師就是大名鼎鼎的萬尼瓦爾·布希。布希是模擬計算機的發明者。這位恩師對特曼的最大影響就是:大學應成為研究與開發的中心,而不是純搞學術的象牙塔。
特曼獲得博士後,受聘在麻省任教。1924年,他正式執教之前,回斯坦福探親。回到帕洛阿托,他就患了肺結核,不得不在床上躺了一年,胸部壓著沙袋。由於氣候陰冷的波士頓不適宜他的身體,因此麻省的教授夢終成泡影。他留了下來,成了斯坦大學的一位"無線電工程學"教授。如果不是這個變故,特曼就不可能是矽谷之父,而也許會成為波士頓128公路高技術區的教父了。而沒有特曼,矽谷可能根本就不會出現。
特曼著手創辦電子通訊實驗室。特曼似乎具有非凡的能力,能在他的學生中激起對電子改變世界的近乎宗教般的信仰。在他作為通訊實驗室主任期間(1924——1945),許多聰明過人具有科學頭腦的年輕人,都把進這個實驗室視為職業的第一選擇。直到二戰結束,特曼被提升為系主任之前,他的通訊實驗室一直是美國西海岸技術革命的中心。
20年代末,特曼的實驗室開始改變聖克拉拉谷的模樣。嶄新的樓房平地冒起,迎來新的客人。特曼形容這些年輕人為"電子迷,對真空管、半導體、計算機的興趣就象對姑娘的興趣一樣"。30年代,特曼班上出現了兩名不同尋常的學生:戴維·帕卡德和威廉·休利特。幾年後,特曼借給他們538美元,並幫助他們從帕洛阿托銀行得到1000美元的貸款,成立了HP。後來,特曼作為HP公司董事會成員達40年之久,成為矽谷歷史上最感人的插曲之一。1977年,兩人向史丹福大學捐贈920萬美元,建造了最現代化的弗德里克·特曼工程學中心,作為40年前538美元的回贈。
1951年,在他的推動下,史丹福大學把靠近帕洛阿爾托的部分校園地皮約579英畝,劃出來成立一個斯坦福工業園區,興建研究所、實驗室、辦公寫字樓等。世界上第一個高校工業區誕生了。特曼稱它是"斯坦福的秘密武器"。通過土地出租,"斯坦福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給學校賺錢"。後來,工業區改為研究區,成了美國和全世界紛起效尤的高技術產業區楷模。
斯坦福工業園區奠定了"矽谷"電子產業的基礎。而研究區帶來的租金,也為史丹福大學的發展提供了財力。他用這筆可觀的收入設立了"戰鬥基金",用來挽留和聘進名流教授,並為斯坦福之星制定計畫,培養他的"人材尖子"戰略。
特曼認為:"一個大學學術聲望的高低,要看它是否有一批學術水平很高而人數不多的人材尖子,而不是靠它的學術水平普遍較高,但沒有拔尖的"。1960年,史丹福大學已躍居美國學術機構前列。史丹福大學百年校慶時,佳音傳來,這所昔日的"鄉村大學"超過了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的地位,位居全美大學之首。
1982年,特曼去世。各家新聞社都向全世界播發了訃告,稱讚他為電子革命之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