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克·諾里斯

弗蘭克·諾里斯

弗蘭克·諾里斯( 1870-1902) 。生於一個富裕商人家庭,少年時代在歐洲學習藝術,代表作有 《“萊蒂夫人號”上的莫蘭》、《麥克提格》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弗蘭克·諾里斯
  • 外文名:Frank Norris
  • 出生地芝加哥
  • 出生日期:1870
  • 逝世日期:1902
  • 職業:美國作家
  • 代表作品:《“萊蒂夫人號”上的莫蘭》、《麥克提格》
早年生涯,小麥三部曲,

早年生涯

弗蘭克·諾里斯(Frank Norris 1870-1902) 美國作家。生於芝加哥一個富裕商人家庭,少年時代在歐洲學習藝術。回國進入加利福尼亞大學,畢業後以記者為業。長期生活在美國西部,自稱加利福尼亞州人。開始創作時傾向浪漫主義,如描寫海上傳奇的《“萊蒂夫人號”上的莫蘭》(1898)。後來的小說受到左拉自然主義創作方法的影響,如《麥克提格》(1899)和《凡陀弗與獸性》寫於《麥克提格》同時,1914年發表。《麥克提格》前半部真實地描寫了城市下層人民的生活情景,後半部把主人公麥克提格──一個牙科醫生的悲劇歸咎為生理上的缺陷,作者描述他“善良的結構背後有一條遺傳性的邪惡暗流”。《凡陀弗與獸性》在分析畫家凡陀弗的墮落時,突出他的“動物本性”,把他的道德敗壞歸之於生理上的原因。

小麥三部曲

諾里斯在西部採訪新聞時,了解到代表壟斷資本利益的鐵路托拉斯與農場主之間的矛盾,他以此為題材,創作了“小麥史詩”三部曲。其中以《章魚》(1901)寫得最好,是他的代表作。《章魚》描寫西部聖華基恩河流域農場主台力克聯合其他農場主要求鐵路公司履行諾言,恢復原訂的土地價格,反對提高糧食運價,遭到拒絕。農場主抗訴法院,也未取勝。他們想在“鐵路專員委員會”中塞進自己的人,即台力克的兒子,但他被鐵路公司收買,計畫歸於失敗。後鐵路公司動用武裝沒收沿線的土地,農場主自衛還擊,被打得家破人亡,佃戶的下場則更為悲慘。諾里斯認為小麥代表“善”,鐵路代表“惡”,而“善”必將戰勝“惡”,所以小說的結局是鐵路公司經理貝爾曼“淹死”在小麥堆里。 《章魚》雖然有其缺陷,但基本上是一部現實主義的作品,它控訴了壟斷資本的壓迫與剝削。它把鐵路比作章魚,無數條腕足侵入各個角落。小說還揭露了鐵路資本是財閥與政府相勾結的產物。小說廣泛描寫了美國農村怎樣在壟斷資本的壓榨下破產,是20世紀美國作家歐斯金·考德威爾約翰·斯坦貝克等描寫個體農民破產的作品的先聲。
“小麥史詩”第二部《陷阱》(也有“交易場”的意思,1903),描寫芝加哥交易所的小麥投機買賣。主人公哲德溫是經營小麥的商業資本家,在交易所里被投機商人擠垮。小說還穿插了哲德溫的妻子的感情生活與戀愛的故事。《陷阱》的成就不如《章魚》。作者在寫《陷阱》同時,發表了一個短篇《小麥交易》(1902),其中把農民破產、工人的困苦和小麥投機聯繫起來描寫,反映出作者對社會問題觀察的敏銳。
1903年,諾里斯在一次手術後去世,“小麥史詩”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狼》未能完成。諾里斯寫過一些文藝論文,收在《小說家的責任》(1903)這本集子中,主要強調“寫真實”,“說真理”,“研究人性”。
1909年大衛·格里菲斯根據弗蘭克·諾里斯的兩部小說改編並導演了電影《小麥的囤積》,構成後來《黨同伐異》的敘事雛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