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克·盧卡斯

弗蘭克·盧卡斯

弗蘭克.盧卡斯,1960到70年代美國紐約最重要的黑幫頭目之一,是一名非常有傳奇色彩的罪犯,擁有著多重的身份,包括海洛因走私犯、居家好男人、殺手、民間領袖等,電影《美國黑幫》就是根據他的事跡改編的。但聽過他名字的普通人不算多,相比之下他的手下名氣比弗蘭克要大很多。原因很簡單:弗蘭克·盧卡斯相當低調,是個又有頭腦又沉得住氣的頭目。而且,一直以民眾領袖姿態出現的弗蘭克,很多時候給人的印象都是慈善家而不是黑幫老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弗蘭克·盧卡斯
  • 外文名:Frank Lucas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紐約
  • 主要成就:紐約黑幫頭目之一,大多數人心目中的慈善家
人物簡介,家庭情況,個人特點,相關電影,個性,缺點,

人物簡介

弗蘭克·盧卡斯出生在南方一個小鎮上,他的家庭很貧困,靠著媽媽一人撫養長大。然而弗蘭克聰明機警,要不是在6歲時候親眼目睹自己當民選官員的表哥被三K黨無端殺害的慘劇,或許他的人生就不會變成後來那樣。然而,表哥的死造成其性格的扭曲,弗蘭克從小就開始行竊,而1946年到了紐約之後,跟了當時黑幫教父級人物埃爾斯沃斯·詹森(這個人物據說是弗蘭西斯·科波拉著名電影《教父》的原型),在其手下“工作”了20年深受器重。然而在弗蘭克成為紐約毒品王之後,在與警察里奇·羅伯茲鬥智鬥勇的過程中又發生了奇怪的事情,毒王弗蘭克竟然到最後成為羅伯茨的污點證人,兩人一起合作不僅掃清毒害,還將原本就警風敗壞的紐約警局以及貪污受賄的軍方一舉掃蕩。而弗蘭克本身被判終身監禁,但服刑幾年之後由於行為良好,最終減刑到12年,與1990年代初出獄,從那至今,弗蘭克過著逍遙的日子。

家庭情況

數十年來,弗朗辛·盧卡斯一直想方設法隱藏自己父親身份的秘密,畢竟,承認自己是紐約黑人住宅區大毒梟的女兒需要勇氣。但是,隨著英國著名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最新上映的《美國黑幫》——描述“黑人教父”弗蘭克·盧卡斯傳奇人生的影片,弗朗辛·盧卡斯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不同於父親的犯罪,她目前正在全心全意幫助那些父母都在監獄中的孩子們健康成長。
女兒弗朗辛·盧卡斯女兒弗朗辛·盧卡斯
女兒眼中的“慈父”
因為電影《美國黑幫》的上映,美國紐約黑人住宅區大毒梟弗蘭克·盧卡斯一家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他隱姓埋名的女兒弗朗辛·盧卡斯也出現在公眾的視線中。目前,她正在申請建立一個全國性組織,為那些與自己有著相同經歷——父母都在監獄中的孩子們——提供財政支持及自尊心上的“援助”。她希望這個組織能夠儘快得到批准,並以自己印象中記憶最深刻的“黃磚路”為名。
弗朗辛回憶說:“我一次次幻想來到黃磚路的盡頭,問問那個男巫,我的父母什麼時候回來。”弗朗辛對於父母的早期記憶已經模糊不清了,只是記得他們花錢很大方,給她買1萬美元的火車玩具套裝。弗朗辛解釋說:“簡而言之,一切我想要的,父親都會給我買回來。在我眼中,他是一位慈祥的父親。”
買大房子照顧老母親
弗蘭克找到財路之後,買了一棟“白宮”似的房子,把住在簡陋棚屋的家人從北加州搬遷到HARLEM區。老母親看到草地山坡上的大房子,興奮不已,看到兒子為自己準備的成套家具,她只得連說“漂亮”。這位大毒梟將一直生活在貧窮中的家人親戚帶入了他的毒品貿易。
他只愛一個女人,她是他在舞會上唯一盯著看的美女。影片對他的感情生活沒有太多的渲染,一個擁抱和一件禮物便把事情說完。跟警探里奇的私人生活相比,弗蘭克看起來還蠻純情。

個人特點

臭名昭著的大毒梟
但實際上,盧卡斯是“鄉村男孩”的領袖。“鄉村男孩”是紐約黑人住宅區一個兇狠的販毒團伙,控制著東南亞到紐約的絕大多數海洛因交易。儘管盧卡斯只有國中文化,但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他建立了獨特的毒品交易方式。據當時越戰中的美國士兵透露,盧卡斯的這些毒品是在越南叢林中交易得到的。為了將毒品運到美國本土,他把毒品藏在裝有士兵屍體的棺材中,這就是臭名昭著的“屍體運輸”方式。盧卡斯曾自我炫耀地稱,街頭販賣毒品讓他聚斂了大量的錢財,他每天可以賺取100萬美元。有些錢甚至被藏在弗朗辛的玩具娃娃和家裡的滾筒烘衣機中。
隱姓埋名壓力巨大
1975年,在弗朗辛只有三歲的時候,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突然闖入她家,將弗朗辛從父親的胳膊中抱走,隨後將盧卡斯送入監獄。盧卡斯1981年被釋放,但三年後再次被捕。同一年,弗朗辛的母親朱莉也在拉斯維加斯一家旅館中被逮捕。9歲的弗朗辛不得不被送到外婆那裡,開始了隱姓埋名的生活。
弗蘭克·盧卡斯弗蘭克·盧卡斯
弗朗辛說:“我在那裡結束了自己的童年生活,成為一個‘小大人’,我總是擔心有人發現我身份的秘密,我總是偷偷摸摸的。人們總是認為小孩子沒有什麼壓力,但是我有。”
幫助相同遭遇的孩子
高中畢業後,弗朗辛獲得了波多黎各大學公共關係學院學位。現在,她與丈夫以及他們的兩個孩子居住在亞特蘭大,她已經慢慢與過去劃清界線。
2001年,當盧卡斯將根據自己一生改編的電影出售後,弗朗辛說:“我本不必出現在公眾視線中,但是我決定這么做。因為我找到一種方法,將父母都在監獄這個問題提出來,以此幫助其他的孩子。”她希望“黃磚路”能在美國所有大城市中建立分部,為孩子們解決放學後的生活照顧、監獄探訪等事情,為他們提供情感支持,以確保“每個小女孩都能有人為她梳頭”。

相關電影

弗蘭克·盧卡斯較為完整的傳奇人生故事出現在媒體上是2000年《紐約雜誌》記者馬科·雅各布森(Mark Jacobson)所寫的,這篇報導讓不少人注意到這個有著多重身份的黑幫老大。然而製片人尼古拉斯·皮萊吉則從這報導中看到了電影的影子,他於是就去找了馬克·雅各布森商量將故事改編為電影的可能。馬克將尼古拉斯引薦給已經在過逍遙日子的弗蘭克·盧卡斯。而這是,出品過《美麗心靈》等許多部帶傳記色彩的經典電影的製片人布萊恩·格雷澤也開始注意到弗蘭克故事的價值,布萊恩加入馬克與尼古拉斯的陣營,一起與弗蘭克商量拍片事宜。此時,環球影業已經拍板,準備投資這部電影了。
電影《美國黑幫》電影《美國黑幫》
布萊恩·格雷澤原本是讓馬克·雅各布森負責編劇的,然而第一版劇本出來之後,原本已經交付給當時這部電影的導演安東尼·福奎阿,這個憑藉《訓練日》將丹澤·華盛頓送上奧斯卡影帝寶座的黑人導演找來丹澤·華盛頓和本尼西奧·德爾·托羅當主角,準備在04年開拍。但是在電影開拍前一個月,安東尼·福奎阿收到環球影業通知,說關於預算方面還有問題,於是拍攝計畫就擱淺了。
劇本輾轉又過了幾個導演之手,也經過多人的修改,最後落到雷德利·斯科特手上,這個拍攝過《角鬥士》等經典片的導演立刻喜歡上這個故事,於是他找來自己長期合作的搭檔,奧斯卡影帝拉塞爾·克勞,與丹澤·華盛頓一起演這部電影。此時的劇本,已經由《辛德勒名單》編劇史蒂文·澤里安修正過了。澤里安為了做這個劇本,找來弗蘭克·盧卡斯以及已經轉行做律師的里奇·羅伯茨,經過幾個月的探討之後才將整個故事脈絡理清,寫出劇本的。而在後來拍片過程中,丹澤·華盛頓與拉塞爾·克拉也時不時跑去跟弗蘭克與里奇聊天,拉塞爾甚至還錄下里奇的講話,模仿他說話的方式和口音,由於兩位明星三番四次“打擾”這兩位傳奇人物,於是弗蘭克與里奇乾脆做了他們的顧問。
馬克·雅各布森完成的名叫《蝴蝶歸來》(The Return of Superfly)的文章,裡面描述了一個複雜的故事,開始於一個貧窮絕望的小人物,他來到紐約哈萊姆黑人區,緩慢而迂迴地繞開了那種通常會有的猜疑--像他這種有如“暴發戶”的新生力量,是否有資格和能力統領紐約的毒品王國。在被越戰所帶來的頹廢和恐慌籠罩著的街道上,盧卡斯將純度更高卻更便宜的毒品販賣給幾千名癮君子,以此而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合計達幾千萬,最終,他引起了執法部門的注意……不過盧卡斯並沒有一直推動這個對於國家來說違法甚至是致命的物質,因為在那10年間,他還作為一名熱心的商人而得到了很多讚譽,甚至大多數人更願意將他稱為企業家。
出生在南方一個小城鎮的盧卡斯,一直都過著非常貧困的日子。1946年,他來到紐約,以他自己的話說,那時候的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小混混”。在隨後的20年裡,盧卡斯一直在埃爾斯沃斯·詹森(Ellsworth Johnson)的手底下工作--他就是70年代黑幫電影中的黑人“教父”的靈感之源,並成為其最得力的左右手,直到詹森在1968年死去……詹森一死,盧卡斯抓住了這個機會,他通過改變毒品的進口渠道,而修改了毒品世界的所有遊戲規則。很快,盧卡斯就在紐約隻手遮天,甚至能用槍指著任何一個膽敢反抗他的傢伙的腦袋。
丹澤爾·華盛頓在《美國黑幫》中飾盧卡斯丹澤爾·華盛頓在《美國黑幫》中飾盧卡斯
受到馬克·雅各布森這篇傳記文章的啟發,曾獲得奧斯卡獎的製片人布萊恩·格雷澤將這部作品的改編權帶到了想像娛樂電影公司,同時還親自與尼古拉斯·皮萊基、弗蘭克·盧卡斯進行了會面,討論了應該如何將黑幫的元素添加到整部影片當中。格雷澤最近參與製片的很多部影片都來自於真人真事,而且受到了極大的讚譽,從《8英里》、《周末午夜光明》到《美麗心靈》、《鐵拳男人》,憑著自己豐富的經驗,格雷澤更多的是將這個描述盧卡斯的真實經歷的故事看成是一個暗喻,直指白領階層的資本主義的貪婪和自私,而且他開誠布公地表示,自己以前從未聽說過類似的故事。
布萊恩·格雷澤同時還表示,影片將會是一個充滿了警示和告誡的傳奇寓言,代表著一個另類美國夢的實現:“有一個男人,他發現了一條發財致富的捷徑,那就是通過與亞洲東南地區的個別人進行交易,以更便宜的方式引進毒品--這一切將他帶到了紐約地下毒品金字塔的最頂端。當他擁有了這個供貨渠道時,他就和美國軍官做了一筆交易,利用在越戰中陣亡的美國士兵的屍體運送毒品……在我看來,這已經有點驚世駭俗了,所以我就想,也許對於一部影片來說,它也是一個不可避免卻又非常有趣的內容或主題。”隨後,格雷澤又找來編劇斯蒂文·澤里安,讓他根據這篇有關弗蘭克·盧卡斯的報導,撰寫出來一個劇本。
曾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斯蒂文·澤里安在電影工業的地位是伴隨著名導+名片建立起來的,除了斯蒂文·史匹柏執導的那部《辛德勒的名單》,還有馬丁·斯科塞斯的《紐約黑幫》。為了這部影片,澤里安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與弗蘭克·盧卡斯以及他之前的追蹤者里奇·羅伯茨待在一起--現在的羅伯茨是一名律師,他們三個共同努力將這個不可思議的傳奇故事慢慢地有形化,畢竟它的時間跨度已經長達幾十年了。隨著對其越來越深入的了解,澤里安自己也對這個建立在有千萬身家的黑幫頭子與後來變成檢舉人的警察之間、那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關係感到無比地著迷。澤里安將那些被打碎了的細節重新拼湊起來,而他的劇本最終關注的也並不只是盧卡斯生涯中的起起伏伏,還包括與之平行的那位警察、後來成為他唯一天敵的羅伯茨。
上個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里奇·羅伯茨一直在紐約的艾塞克斯地區做警察,正是這個人,最終拉垮了那個想當於民間英雄的弗蘭克·盧卡斯。布萊恩·格雷澤和斯蒂文·澤里安也認為,這個故事之所以具有如此耀眼的光芒,並不僅僅因為它濃縮了盧卡斯的一生……還有羅伯茨,正是這個人,把一直隱藏在暗處對毒品交易進去操控的盧卡斯逼至絕境。澤里安在劇本中將這位警官描述成了一個類似於萬人迷的形象,總是掙扎於將自己的生活拖回正軌的矛盾之中,而且他一直相信,為了維持法律的公正與正常運轉,適當的暴力和高壓政策是被允許的。那個時候,沒有執法的警察是不收受賄賂的,但羅伯茨卻抵抗住了這種金錢帶來的誘惑,所以他需要面對的不只是同事對他的排擠,還有黑幫老大欲除之而後快的危險。

個性

當時少有的清廉警察。1970年代的美國,警察內部貪污腐敗猖獗,里奇是少數的幾個清廉警探,見最信任的同伴也被黑幫收買,他要求秉公辦事,導致同伴跳車逃走最後被黑幫殺害。糾結民間力量打擊毒販。他要打擊毒販的想法一直很執著。在不知道誰是“叛徒”的時候,糾結一幫自認為信得過的“民間力量”似乎成為他的唯一選擇。用民間力量的好處,除了因為他們本身對黑白兩道都有較多認識,還因為不容易被黑幫發現並收買人心。

缺點

自控能力差私生活混亂。里奇的家庭生活很糟糕,除了因為查案廢寢忘食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抵受不住美色,時常出軌。影片裡表現他出軌的情節並不多,但有一幕很容易說明問題:在和妻子打官司期間,他能夠在法庭內小聲跟美女律師說“樓上有個休息室”發出暗示。里奇作為一名警察再好,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至少不是一個負責任的丈夫和父親。
1975年1975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