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克·梯利

弗蘭克·梯利

弗蘭克·梯利(Frank Thilly,1865—1934),美國著名哲學家和哲學史家,曾任教於密蘇里州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康乃爾大學。在大學講授哲學史多年。以其講義為基礎編寫的哲學史著作《西方哲學史》一書在西方哲學界頗受好評,已成為美國各大學哲學系廣泛採用的哲學史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弗蘭克·梯利同時他著有《倫理學導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弗蘭克·梯利
  • 外文名:Frank Thilly
  • 出生日期:1865
  • 逝世日期:1934
個人簡介,主要著作,主要理論,

個人簡介

弗蘭克·梯利1865年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1887年畢業於該州立大學,曾去柏林海德堡
留學,在德國,他受到了嚴格的哲學思考方法的訓練。回國後先後在密蘇里州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康奈爾大學教授哲學與心理學,1915-1921年任康奈爾大學文學院院長,曾主編過國際倫理學雜誌(1909),擔任過美國哲學協會主席(1912)。著作有《西方哲學史》、《倫理學導論》等。
弗蘭克·梯利弗蘭克·梯利

主要著作

1、《西方哲學史》
這本書就是梯利在康奈爾大學教書時編寫的教材;出版於1914年,書一出版,立即被哲學界奉
為名著,在解放前的中國也有廣泛的影響。 在這之前,幾乎沒有出版過像樣的哲學史,大學裡的哲學系也是為各種哲學流派所控制,很少講授現代意義的哲學史課程。可以說梯利這本書,開創了哲學史教育的新局面,提供了哲學史編寫的範本。從它以後,卷軼繁多的詳細的哲學史開始編纂,中型的哲學史也有人重寫,比如羅素就寫過一本。梯利開創了一門學科。以前哲學史一類的書,充其量只能是“歷史上的哲學”。它們只是羅列了歷史上有過哪些哲學家,曾經提出過哪些觀點,至於他們的內在聯繫,不是被忽視了,就是著墨不多。梯利不同,他在本書的序論里說,哲學史必須力求把每一種宇宙觀放在它適當的背景中,把它看成是有機整體的一部分,把它同它過去、現在和將來文化的、政治的、道德的、社會的和宗教的因素聯繫起來。
弗蘭克·梯利著作弗蘭克·梯利著作
梯利本人並不是重要的哲學家。一般來講,哲學家寫的哲學史最大的問題是帶有哲學立場的偏見,因為他總是從自己的立場看待其它哲學家。哲學史家的哲學史則不同,他們介紹起哲學史來就能夠比較客觀,是純粹哲學史家的哲學史。
2、《倫理學導論》
本書是一部導讀性的倫理學著作。與時下的以說教為主的規範倫理學相異,本書追根溯源,從史的角度探討了“倫理”即“道德”的起源及其存在的必要性,追問了人性中“德性”“至善”的最終根據。對於時下浮雲蔽日的道德精神時空,本書不啻為一劑祛除迷霧的清新劑。

主要理論

就哲學史研究的方法而言,梯利指出,哲學史家不免有先入為主的成見,但“哲學史在很大程度上
是對哲學最好的評論者;某一體系由他的後繼者所繼承、演變、發揮或推翻,這就會暴露其中的錯誤和矛盾;這種體系又往往是新的思想傾向的起點” 。因此,哲學史家應儘量採取“不偏不倚和客觀的態度”,儘量讓每一位哲學家都“有機會充分地表明自己的論點” 。哲學史家不能單單用現在的標準來衡量過去的哲學,“評價一種思想體系,必須著眼於它本身的目的和歷史背景,著眼於同它直接的前身和後繼的體系相比較,著眼於它的前因、後果以及由它所引起的發展。”因此,梯利認為,研究哲學史的方法是歷史的和批判的。就哲學研究的目的而言,“哲學史旨在有聯繫地闡述那為解決存在問題或使人了解我們的經驗世界而作的各種嘗試。”這裡的“有聯繫地”是指“哲學史必須力求把每一種宇宙觀放在它適當的背景中,把它看作是一個有機整體的一部分,把它同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文化的、政治的、道德的、社會的和宗教的因素聯繫起來” 。就哲學研究的意義而言,它有三方面的價值。首先,它幫助和滿足有識之士解答存在的根本問題和研究人類在不同文明階段對這些問題的解答的興趣。其次,“它有助於人們理解自己的時代和其他的時代,通過揭示各種思想所以局的根本原理,使我們弄清過去的和當代的倫理、宗教、政治、法律和經濟思想。”最後,“它對哲學思辨是一種有益的準備。它評述民族的哲學經驗,從比較簡單的推向更複雜艱深的思想結構,並訓練人們做抽象思維。”
弗蘭克·梯利著作弗蘭克·梯利著作
就哲學史研究材料的運用而言,梯利指出兩種方法:第一手材料,即哲學家的著作,這是原始資料;第二手資料,即有關哲學家生平、學說的論述、有關哲學史的通論及專論、有關對某些學說的批評以及在各種書中對某些學說的引證。此外,涉獵所探討的時代精神的其他領域,如科學、文學、藝術、道德、教育、政治和宗教等一切人類活動領域也是哲學史家要做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