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渠在人類歷史上作為人造以及天然水源的最主要運輸(引流)載具(方式)之一,同時與沉澱-過濾-消毒這一系統流程形成近代人們最基本認知的飲用水處理系統。並在農業灌溉以及其他多個生活領域有其廣闊的套用。引水渠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渠道構築物,起著輸送水源、引水發電、農業灌溉等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引水渠
- 外文名:diversion canal
- 作用:輸送水源、引水發電、農業灌溉等
- 套用:農業、水利工程、飲用水處理系統
- 起源:公元早期古羅馬
引水渠在人類歷史上作為人造以及天然水源的最主要運輸(引流)載具(方式)之一,同時與沉澱-過濾-消毒這一系統流程形成近代人們最基本認知的飲用水處理系統。並在農業灌溉以及其他多個生活領域有其廣闊的套用。引水渠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渠道構築物,起著輸送水源、引水發電、農業灌溉等作用。
引水渠在人類歷史上作為人造以及天然水源的最主要運輸(引流)載具(方式)之一,同時與沉澱-過濾-消毒這一系統流程形成近代人們最基本認知的飲用水處理系統。並在農業...
在多數狀況下,解決的辦法就是建造一條引水渠。引水渠是大型而且由高牆所築成的工程,可將高山及丘陵附近的水源引到城內,在通過引水渠運送大量的水到城市之中後,...
古羅馬建設了超過10條引水渠,每天可供應14萬噸水。部分渠道仍在發揮作用。它們輸送水到城市噴泉。高架引水橋古羅馬的橋 編輯 古羅馬高架引水橋建造於弗拉維奧時期,...
向東渠,大型水利工程,由福建省雲霄、東山兩縣共建。1970年9月17日破土動工,1973年3月12日竣工通水。工程包括引水渠、滾水壩、渡槽、倒虹吸、隧洞、排水閘、溢洪...
引漳十二渠又稱西門渠,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在魏鄴地,即今河北省臨漳縣鄴鎮和河南安陽市北郊一帶。據《史記·滑稽列傳》記載,“西門豹即發民...
龍湖內環路跨北引水渠橋全長210米,主塔高104米,由4根上口寬2.25米、下口寬3米、高3.5米的梯形截面的獨立塔柱,通過橫樑及塔柱間拉桿連線組成“鼎”字形結構,...
定期沖沙的沉沙池,當泥沙淤積到一定深度時,關閉池後進入引水渠的閘門,打開沖沙道的閘門,降低池中水位,向原河道中沖沙。為了不影響發電,可將沉沙池作成數個...
工程內容包括:①引水渠,上連水源,下接蓄水池,渠道坡降約0.5%〜1.0%,取水流量應不小於20升每秒。②蓄水池,宜修在較高的沙灣或窪地,以提高水位,加大水流...
設計流量10.85立方米/秒,新建渠道20千米,延伸至戶縣;西乾控制灌溉面積9.86萬畝,設計引水流量7.6立方米/秒;此外,新建西高幹引水渠控制灌溉面積4.0萬畝,設計引水...
1984年,東溪上遊興建了中型水庫——嶺下溪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40平方公里,總庫容1690萬立方米,可調節三姑娘引水渠的水量,增加灌溉3萬畝農田。 [1] ...
一般包括的主要項目有:引水渠、蓄水池、沖沙壕、圍埂、排水口等。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3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創建者:870612643...
引水渠是古代文明使用的引水工具之一。古羅馬是現存引水渠使用最為廣泛的引水渠 文明。第一條古羅馬建的飲水渠是暗渠,全長16公里,建造時間是公元前310年。公元...
中部引嫩工程,屬黑龍江嫩江流域引水灌溉工程“三引”工程之一。位於“松嫩平原”烏裕爾河、雙陽河的尾部閉流區,最初稱烏雙引嫩工程。後因其居於“北部引嫩工程...
配套骨幹工程有:東、西引水渠,東、西沉沙池,一、二、三乾渠及乾渠上的400座建築物。東、西引水渠長45公里,一、二、三乾渠長230餘公里。灌溉範圍為東阿、聊城...
引太工程位於羅定市南部的太平鎮,屬南江河主流,上游屬信宜市,距城38公里,是羅定最早最大的引水工程。工程建成於1958年2月。引水渠總長共111.7公里,控制集雨...
萬神殿、引水渠、阿皮亞古道、卡拉卡拉浴場、圖拉真市場、大競技場和鬥獸場,並稱"古羅馬七大奇觀"。締造這些傑作的偉人,把奇思妙想變成了人類的豐功偉績。在這些...
引黃濟青工程,是中國山東省境內一項將黃河水引向青島的水利工程(跨流域、遠距離的大型調水工程)。是“七五”期間山東省重點工程之一。輸水路線全長291公里。引...
鄭國渠引涇水處,即鄭國渠首遺址,暨歷代引涇工程遺址。位於涇陽縣城西北25公里張家山,涇河由此出谷。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前秦鄭國渠就座落在此,後歷代引涇...
1977年,北長河終點改在安河閘,原部分河道為京密引水渠占用。經三院閘向京密引水渠排 水或補水。河道長1.2公里,上口寬30一40米,流域面積 8.75平方公里。...
工程和為解決長江下游的洪水泛濫問題而建的三峽大型水利工程項目一樣,“海水西調”也存在破壞生態平衡的核心問題,比如人為改變氣候所可能引發的自然災害、引水渠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