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岳濟淀

引岳濟淀

“引岳濟淀”生態應急補水工程是我國繼黃河、塔里木河、黑河調水,扎龍濕地、南四湖補水工程之後又一項生態補水工程,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走可持續發展水利之路的又一次重要實踐,是國家在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前實施的以拯救“華北明珠”白洋淀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具有創新意義的跨流域調水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引岳濟淀
  • 工程:應急補水工程
  • 操作:岳城水庫之水至白洋淀
  • 水庫開工時間:1959
  • 總庫容:13億立方米
工程措施,建設背景,工程進展,背景資料,建設意義,

工程措施

引岳濟淀生態應急補水工程以岳城水庫民有渠首閘為起點,利用民有北乾渠、滏陽河、支漳河、老漳河、滏東排河、紫塔乾渠、小白河等現有河渠,經過河北省邯鄲、邢台、衡水、滄州4市所屬15個縣(市)和邯鄲、衡水2市城郊,至白洋淀十二孔閘為止,全長457公里。
岳城水庫位於河北省邯鄲市磁縣與河南省安陽縣交界處,是海河流域南運河水系漳河上的一個控制水利樞紐工程,控制流域面積18100 平方公里,占漳河流域面積的99.4%,總庫容13億立方米,水庫於1959年開工,1960年攔洪,1961年蓄水,1970年全部建成。

建設背景

歷史上,海河流域南系漳衛、子牙、大清各河都集中天津入海,1963年大洪水以後,各河系分別開挖了入海通道,形成了分流入海的格局。這樣雖然減輕了天津市的防洪壓力,但卻使各河互不溝通,無法進行水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引岳濟淀工程的實施使三條東西流向、互不相干的河流實現了南北溝通,為海河流域水資源的最佳化配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首先,這一體系可實現海河南系各河之間水資源的聯合調度,漳河水多時可經由這個體系把水調入大清河,解決天津、滄州等地的用水需求。再加上已經建成的王快水庫至大浪淀水庫的調水通道,水量調度範圍將更大,可以更好的實現水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其次,這一體系也形成了黃河與海河南系各河之間的配置渠道。本流域缺水時可直接將黃河水調入白洋淀,解決本流域缺水的燃眉之急。與此同時,這一體系也為南水北調通水之後在海河流域平原區最佳化配置水資源創造了良好條件。另外,在工程經過的漳衛、子牙、大清河系汛期不同步的情況下,可以把南部的部分洪水調向北部地區,把洪水變為資源。

工程進展

2004年2月16日岳城水庫民有渠開閘放水,3月1日水頭到達白洋淀,截至6月29日8時,岳城水庫累計放水134天、3.9億立方米,白洋淀收水120天、1.6億立方米,超過計畫補水量100萬立方米。白洋淀水位由補水前的5.8米上升至7.2米,水域面積由31平方公里擴大到120平方公里,淀內蓄水增加到1.16億立方米。白洋淀生態危機得到根本解決。

背景資料

白洋淀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湖泊,總面積366平方公里,分屬保定市和滄州市所轄的五個縣(市),其中85%的水域在保定市安新縣境內,在眾多的淀泊中,白洋淀最大,因此稱為“白洋淀”。
白洋淀位於河北省中部平原,地處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九河下梢,接納從南、西、北三面流來的瀦龍河、唐河、府河等八條河流的水匯集而成。南距石家莊189公里,北距北京162公里,東距天津155公里,是京津冀腹地。
白洋淀由90多個大小不等的湖泊,3700多條溝壕,12萬畝蘆葦,36個島村組成,這些形狀各異的淀泊,最大的有兩萬多畝,煙波浩淼,水天一色,最小的不到百畝,綠葦環抱,恬逸幽靜。
白洋淀自古就以物產豐富、風景秀麗聞名於世,素有“日進斗金”、“四季皆秋”之譽,江澤民主席親筆為其題詞:“華北明珠白洋淀”。

建設意義

引岳濟淀岳城水庫調水4.17億立方米,白洋淀收水約為1.59億立方米。維持白洋淀旅遊業的繁榮,促進淀區漁業和蘆葦生產,保障淀區16萬民眾的生產生活。同時,調水沿線的地下水將得到大量補充,促進調水沿線農業生產。據估計,這將使沿線農業增產糧食1.34億公斤。
生態和環境效益是本次工程的最大效益。調水將為白洋淀的水生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對於保護白洋淀的物種多樣性、改善華北地區的小氣候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工程的實施還將引起社會各界對生態環境問題的廣泛關注,促進全社會護水、節水。
引岳濟淀生態應急補水工程還是聯合調度、最佳化配置海河流域水資源、實施洪水資源化、保護和修復海河流域水生態環境所進行的第一次有益嘗試,為實現海河流域水資源最佳化配置創造了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