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搜尋模型和相似性理論模型以及特徵整合理論模型都屬於視覺搜尋的理論模型。引導搜尋模型假設聯合特徵搜尋是系列的而不是隨機的,每一時刻注意的探照燈都在運動,指向與平行加工結果指向的可能目標位置,連續的平行加工結果信息更新使隨後的系列加工最終找到目標區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引導搜尋模型
定義,階段,性質,
定義
由Cave和Wolfe作為特徵整合理論模型的修訂而提出的,該理論認為,視覺搜尋也包括兩個階段:平行加工階段和系列加工階段。由於激活值來自於平行加工階段,即第二階段系列加工的順序取決於第一階段平行加工的結果,系列加工是在平行加工結果的引導下展開的,因此將該理論稱為“引導搜尋理論”。
階段
1. 平行加工階段:此階段對輸入的學習特徵差異進行覺察,將刺激的每一特徵與目標特徵的關係進行量化比較,並與自上而下的信息相互作用,在每個特徵維度都產生一個激活圖。
2. 系列加工階段:挑選激活圖中最大激活值的位置開始,以此引導後繼的視覺搜尋,如果運用具有最大激活值得特徵進行搜尋沒有找到目標,則運用僅次於特徵最大激活值的次大激活值位置來引導後繼的視覺搜尋,直到發現目標。
性質
引導搜尋模型的要點是認定系列加工階段運用了平行加工階段的信息,從而把外來刺激分為干擾和可能目標兩個部分。如果平行加工階段的結果能對後一階段系列加工進行較好的引導,注意就會立刻被引向目標,這時表現出特徵聯合搜尋與刺激數量無關的整體平行加工特徵。反之,若前期平行加工的結果不能對系列加工進行有效的引導,例如將噪聲賦予較高的激活值,就會導致目標信號搜尋的績效下降,視覺搜尋範圍內的噪聲源越多,噪聲強度越大,越容易導致激活圖中激活值的誤賦,視覺搜尋也就越表現為系列搜尋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