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江橋街道

弋江橋街道

弋江橋街道位於弋江區東部,東臨二環路、西至九華南路、南靠荊山東路、北瀕青弋江,轄區總面積3.2平方公里,根據“弋江橋街道網”資料,下轄鐵橋、李巷、奧園、南街4個社區居委會,39個居民小組,常住人口34097人(2010年)。轄區內有社區合作醫療服務站7所,初級中學1所,國小1所,幼稚園4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弋江橋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安徽省蕪湖市
  • 電話區號:0553
  • 人口:34097人(2010年) 
  • 車牌代碼:皖B
概況,沿革,歷史,區位優勢,經濟發展,社區建設,獲得榮譽,

概況

弋江橋街道位於安徽省蕪湖市區南部,弋江區城區東南部。北臨青弋江南岸,南括汽車發動機廠,東至蕪湖鋼鐵廠,西結日新化工廠。轄4個社區。

沿革

解放前,弋江橋地區(包括禹王宮、南寺前後、西街、南街、南關街、鵝石街等)屬尚來鎮。1952年10月,河南區政府撤銷尚來鎮,設立西街、南街兩個居委會。1970年10月,兩個居委會均一分為二:以市工農橡膠廠為界(即今中江橋),以西為西街居委會,以東為弋江橋居委會;以南街和南關街交界處的一個小旱橋為界,以北為南街居委會,以南為南關居委會。
1971年5月24日,弋江橋街道正式成立,辦事處借設在弋江橋派出所樓下。1978年5月設立李巷居委會,1985年7月設立鐵橋、聯盟、陳屋基、蕪鋼路4個居委會。1985年11月辦事處遷至鵝石街55號。1989年10月,原屬赭山鄉管轄的鐵橋行政村劃歸弋江橋街道管轄。
1993年12月辦事處遷至大營小區內。1996年,面積2.2平方千米,人口1.9萬人,轄蕪湖路、陳屋基、聯盟、鐵橋、李巷、南關、南街、弋江橋、西街9個居委會。1999年9月辦事處遷至蕪石路1號。
2001年7月,將聯盟、蕪鋼路、陳屋基3個居委會合併為陳屋基社區,南關、南街2個居委會合併為南街社區。2003年7月辦事處遷至汽車發動機廠內。2006年屬弋江區。

歷史

弋江橋街道辦事處成立於1971年5月24日,因臨近弋江橋而得此名。弋江橋街道曾經是一個典型的受貧窮困擾的地帶,歷年來居民住房情況,20世紀50年代草屋居多,60年代平瓦房出現,70年代樓房增多,80年代樓房普遍,90年代高樓陸續展現。
解放初,弋江橋所屬包括禹王宮、南寺前後、西街、南街、南關街、鵝石街等均屬尚來鎮管轄。1952年10月尚來鎮被蕪湖市河南區委撤消,以當年市工農橡膠廠為界(即現在的中江橋),以西為西街居委會,以東為弋江橋居委會,以南街和南關街交界處一個小旱橋為界,以北為南街居民委員會,以南為南關居民委員會。1978年5月成立了李巷居委會,1985年7月又新建鐵橋、聯盟、陳屋基、蕪鋼路4個居委會。1989年10月,原屬赭山鄉管轄的鐵橋行政村劃歸弋江橋街道辦事處管轄,並於1993年9月改為江南社區居民委員會。2001年7月將聯盟、蕪鋼路、陳屋基社區居委會整合為陳屋基社區居委會。
2005年6月,區劃調整整合後,弋江橋街道由原來7個社區居委會整合為現在的5個社區居委會;2009年8月原南街、弋江橋社區合併為南街社區居委會。西街社區居委會、陳屋基社區居委會、江南社區居委會、弋江橋社居委、原南街社居委相繼被撤消,原西街社區所屬區域的中江橋以西部分劃入中山南路街道禹王宮社區管轄,以東部分劃入弋江橋街道弋江橋社區居委會管轄;原陳屋基社區居委會被撤消,所屬區域和原鐵橋社區合併為現在的鐵橋社區;原弋江橋社區居委被撤消,所屬區域和原南街社區合併為現在的南街社區;江南社區居委撤消後,原江南社區所屬的7個自然村中東關村劃入李巷居委會管轄,其他6個自然村均被拆遷,開發成現在的奧韻康城,並劃入奧園社區居委會管轄。

區位優勢

青弋江流經轄區約1600米,橫跨青弋江的中江橋、弋江橋、鐵橋、元澤橋銜接了二環路、蕪銅路、蕪南路,形成了南北交通的幾條大動脈貫穿全境。南北走向的九華南路和新修的蕪石路與東西走向的利民東路構成了四通八達、十分便利的交通網路。奧林匹克文化公座落於九華南路邊,位於轄區中部,占地面積約500畝,耗資7億多元,經過五年建造,2001年建成正式投入使用。園內有一座可容納6萬名觀眾的大型體育場及相關體育輔助場館和“同慶樓”、“凱飛亞”、“錢櫃”、“莊園”等餐飲娛樂場所。隨著弋江區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轄區內棚戶區及陳舊住房相繼被規劃拆遷,隨之而來的萬豪白領、奧韻康城、江南春城等高、中檔、規範化小區相繼投入使用,形成了宜商宜居的城南新區。

經濟發展

弋江橋街道辦事處剛成立時設立了政秘股和生產股, 1958年-1964年,成立了南關分社,下屬西街、南街2個居委會,開辦了大辦食堂、代銷點等一些服務性行業。1964年分社撤消,由馬塘區人民政府直管居委會,當時街道幹部工資及福利主要靠街道工業。
1971年5月-1980年12月,辦事處工作人員共18人,其中機關10人,4個居委會工作人員共8人。為適應形勢發展,解決工資福利問題、大力發展街道工業、擴大生產經營,成了當時當務之急。當時,街道工業生產達到了鼎盛時期,先後創辦了10個街辦企業,其規模雖小,但給社會解決不少閒散勞動力,也帶來了一些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弋江服裝廠、西街代銷店、弋江草繩廠、製鞋廠、弋江五交化商店、南關玻璃門市部、南關小吃部、南關醬雜商店、弋江砂製品廠、南關砂輪廠,共有職工1248人,年產值近千萬,年均創收35萬元。街道每年支出34.5萬元,基本上保持支收平衡,保證辦事處運轉正常進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工作人員編制人數成倍增加,在人員和工資雙增壓力下,街道黨工委多渠道開闢財源,號召各個社居委根據自身條件,利用邊角地塊、廢舊地塊,尤其是靠近道路邊緣地帶,搭蓋簡易門面房,發展三產業,增加辦事處的創收。
2001年前,街道境內鐵橋行政村(共7個自然村)及其他社區部分地段,原是一個地勢低洼、水災不斷的地區,解放前及初期,人們以農為業種菜為生,這裡既無工廠又無醫院和學校,西街、南街、南關等地開辦了幾戶私人米行。1955年,中共蕪湖縣委、縣政府根據該地特點,在西街南側將蕪湖縣糧食局落戶其中,繼而又在緊靠青弋江開辦了蕪湖縣第一碾米廠和糧站。隨著形勢發展和變化,大中小型企業不斷興建,如蕪湖捲菸廠、聯盟化肥廠、向陽木器廠、鍋爐附屬檔案廠等14家企業相繼建成投產。改革開放後,除蕪湖捲菸廠和大江啤酒廠、蕪湖鋼鐵廠仍有生機繼續存在,其他各家企業均陸續下馬改制。
1998年起,街道辦事處開始與區財政分灶吃飯,主要財政收入是協助稅務機關納稅,同時也有效地防止偷稅漏稅現象的發生。根據蕪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特點,抓住“誰投資誰受益”機遇,2000年辦事處在高新園區進行了固定資產投資,新建標準廠房2幢共7200平方米,成功引進了天鑫電裝公司等企業。從2002年開始辦事處財政收入迅速增長,特別是因招商引資帶來的收入占全辦總收入比重越來越大,使經濟得到迅猛發展。財政收入2002年時僅為220萬元,2009年已達到3100萬元,僅用短短的七年時間,使財政收入增長了十倍多。

社區建設

弋江橋街道屬老城區,各社居委辦公條件十分差,有的社居委辦公用房還不足20平方米。在這種硬體條件較差的客觀情況下,街道黨工委一班人多次召開會議想方設法解決硬體達標矛盾。在財力較為緊張的情況下對各社區投資近3萬元,加強硬體建設。目前,每個社居委均配備了電腦、電視機、電話、傳真、印表機等辦公設施。每個社居委辦公面積都達到或超過300平方米,均建立了閱覽室、計生室、家長學校、黨委及關工委辦公和活動室等等,為社區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休閒、娛樂場所,也為開展黨務工作和關愛下一代事業打開了方便之門。
2003年5月,街道成立再就業和社會保障事,並承辦了全市《再就業優惠證》首發式,使轄區內首批43名下崗失業人員領到優惠證。各社區均成立了再就業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站,廣泛宣傳再就業優惠政策,及時給符合申報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辦理《再就業優惠證》,並提供國家就業方針、政策及勞動保障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諮詢。為下崗失業人員創造各種就業機會,積極與勞動部門、境內企事業單位及其他職介機構聯繫,及時公布招工信息。對轄區內下崗失業人員實行免費求職登記,建交立台帳,並根據台帳主動聯繫,上門通知,及時反饋信息,實行跟蹤服務。對轄區內“4050”人員、夫妻雙雙下崗等就業困難人員展開重點幫扶,根據他們的求職意向、技術特長、當前主要就業困難等進行對口輸送,安排就業。
2009年全年新增就業崗位1722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11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25人,參加syb創業培訓30人,勞動技能培訓61人,免費職業介紹323人,發放《就業失業登記證》984本,辦理居民醫保2391人(其中我街道的困難人員已全部進入醫療保障系統),115人次享受了醫療救助,金額389747.5元,較大程度的解決了低保困難重重家庭無錢看大病的實際問題。
為確保各社區支部達到“五個好”社區黨支部,街道加強對各社區支部活動開展的指導和督促,成立了社區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並建立了黨工委委員聯繫社區制度,形成了組織領導網路化。街道各級組織還堅持每周三下午組織黨員學習黨課、黨的知識,並制定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考核評比辦法,把競爭激勵機制引入到創建“五個好”社區黨支部的工作中來,並將各社區支部創建工作列入年底對社區綜合考評的重要內容之一,對率先申報驗收的社區支部予以一定的物質與精神獎勵。2004年11月下旬,市委副書記方成一行來弋江區進行基層黨建調研時,陳屋基社區黨支部建設受到了市領導的高度評價。
為創造良好市容環境,街道利用各種宣傳載體加強對社區居民的宣傳,對境內的市容市貌認真進行整治、整改,加強舊城改造的市政管理和背街巷的衛生管理,對沿街責任單位的“門前三包”工作進行檢查考核,建立評比制度,同時進一步完善對清潔員、小掃員的考核、獎懲機制。在2005年江城環衛杯競賽活動中,中江橋環衛班組被區政府評為“道路清掃保潔先進集體”,一人獲區先進個人,街道被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評為文明創建和城市管理工作“先進集體”。
為活躍基層文化生活,提高人們的政治理論水平,街道積極組織各支部經常開展一些有意義的黨員活動。如,每年“七一”前,街道在轄區內組織開展迎七一”社區文藝匯演、文藝晚會,內容豐富多彩,既歡慶了黨的節日,又豐富了社區文化。2004年10份,在弋江區“城南金秋文化月江南漁翁”杯足球比賽”活動中,街道足球隊員以精湛的球技,喜獲第一;在棋類和攝影比賽中均取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績。2004年下半年,在區人大組織的“紀念人大制度建立50周年知識競賽”中,街道參賽人員憑著對法律的知識的深刻理解與掌握,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2005年市區十運會中,街道的男子足球隊和藍球隊憑著頑強的拼搏和精湛的球技,雙獲冠軍。2006年,街道在“城南金秋文化月”活動中,藍球、羽毛球比賽均獲得了第一名的成績,象棋獲得團體比賽第二名。2007年,街道開展了“十佳優秀社區黨員”先進事跡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並於當年年底召開了“十佳優秀社區黨員”表彰大會。以點帶面,充分動員廣大社區黨員支持區重點工程建設,積極發揮各級基層黨組織在推動發展、服務民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中發揮作用。2008年11月26日下午,街道在奧林匹克公園五環廣場舉辦了一台以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為主題的、廣大社區居民參與的文藝晚會,將城南金秋文化活動再次推向高潮。
因客觀存在的因素,檔案工作一直是街道的薄弱環節。為使檔案管理規範化、制度化,街道黨工委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解決的辦法。在辦公用房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想方設法調濟出三間辦公室,分別作為檔案庫房、調閱室、工作人員辦公室。同時,還投入一萬元資金改善硬體設施。為提高全辦工作人員檔案意識,街道還定期舉行業務知識學習,提高檔案人員的業務素質。通過努力,街道檔案管理在2004年11月份順利晉升為省二級標準,這也是全市第一個檔案目標管理達省二級標準的街道辦事處。

獲得榮譽

在弋江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弋江橋街道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構建和諧社區建設為根本目標,以發展經濟為動力,解放思想,團結協作,迎難而上,社會持續穩定,計畫生育、綜合治理、市容管理工作成績顯著,連續幾年被評為市、區級先進單位,其中,2005年9月街道被評為經濟普查省級先進集體,2008年街道辦事處在弋江區綜合考核中獲得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