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陵石刻

建陵石刻

沿陵前神道東起第一對是石獸。右為麒麟,左為天祿,兩個獸隔神道相望,據熟知石刻典故的華夏介紹這兩獸均為公獸。麒麟上頷已殘破,平添了幾分老態龍鐘,長須飄逸垂至胸際。兩翅微微向上翹起,翼面上雕飾有捲雲紋和細鱗,與其他陵墓前的石獸大體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翼面的細鱗中飾有五瓣小花形,背脊上從頭到尾的連珠紋,體現出神獸的尊貴。天祿和麒麟因年代的久遠都有不同程度的殘缺,兩頭神獸都是一幅昂首突胸的模樣,四肢或斷或殘,多少給人留下些歲月滄桑的無奈和惋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建陵石刻
  • 定義:東起第一對是石獸
  • 特點:這兩獸均為公獸
  • 現狀:四肢或斷或殘
  • 建造時期:唐朝
  • 所在地:江蘇省丹陽市
介紹,詳細信息,歷史,現狀,

介紹

唐代雕刻。在今陝西禮泉武將山。地面石刻分二類: 一是陵園四門前的石蹲獅,每門各二,共八隻,高1.45米,寬 0.9米。另一是南門外石刻,共四十餘件,由南向北;華表一對,陰雕蔓草; 翼馬一對,高頸昂首,軀體肥美;鸞鳥一對;石馬五對,除身上浮雕鞍、轡、蹬外,項飾較特殊,頸部周圍浮雕一圈小鈴,下方雕一徑0.2米的獨鈴;石人一對。
建陵麒麟建陵麒麟

詳細信息

建陵麒麟

歷史

文帝蕭順之,梁武帝蕭衍之父,齊高帝蕭道成族弟。在齊朝歷官待中、衛尉、太子詹事、領軍將軍、丹陽尹,封臨湘縣侯,贈鎮北將軍。生前未作皇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梁武帝追尊為文皇帝,廟號太祖。梁文帝建陵,位於今江蘇省丹陽市荊林鄉三城巷。與齊明帝興安陵相鄰。

現狀

建陵坐西朝東,陵家已平,現存陵前石獸方形石礎、神道石柱及石龜跌座各一對。石獸位於神道兩側,為麒麟,已失,身長3.05米,殘高2米,頸高1.25米,體圍2.7米;北為天祿,雙角已失,身長3.l米,殘高2.3米,頸高l.5米,體圍2.76米。這一對石獸魁梧雄壯,姿態傳神,獸脊作通貫首尾連珠狀紋飾,雙翼微翹,冀面雕有捲雲紡、細鱗和長翎,體現了齊代陵墓石刻向梁代轉變時期的特色,即突出了宏偉豪邁的氣勢,作用從裝飾趨向寫實。一對石礎的邊緣有律眼,但礎上結構早已頹圮。神道石柱分柱礎、柱身,柱頭三部分。柱礎上圓下方,浮雕一對環狀摘龍,口內銜珠,頭有雙角、四足、修尾。柱身作隱陷直刳棱紋(通稱“希臘式”)。柱頭有圓蓋,浮雕蓮花。蓋上刻圓雕小辟邪,蓋下原有長方形柱額。石額左右對稱,南為正書順讀,北為反書逆讀,其文隸書“太祖文皇帝之神道”,不記姓不記名,與梁代柱額的一般記述規則不同。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丹陽縣衙為“保存”文物,遂將柱額劈下,移至丹陽公園內,今存丹陽縣文化館。神道石柱後還有石龜跌一對,其上石碑早已無存。現存梁碑皆作碗首形,高浮雕雙龍,交辮環綴於石脊,中有方框刻文字,枉下有穿。估計建陵石碑的形制也不例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