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天府森林糧庫”實施方案

《建設“天府森林糧庫”實施方案》是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行動方案》有關要求,著力構建多元食物供給體系,切實維護糧食安全,制定的方案。

2023年12月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建設“天府森林糧庫”實施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建設“天府森林糧庫”實施方案
  • 發布單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發布信息,內容全文,

發布信息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有關單位:
現將《建設“天府森林糧庫”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落實。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7日

內容全文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行動方案》有關要求,著力構建多元食物供給體系,切實維護糧食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樹立大食物觀”、森林是“糧庫”等重要論述,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高質量發展為統領,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市場導向、因地制宜,科技賦能、特色取勝,通過育主體、擴規模、塑品牌、提質效,構建森林糧庫食物(以下簡稱林糧)生產、經營和服務體系,推進森林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林業資源大省向林業經濟強省轉變,共同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
(二)發展思路。聚焦盤活林地資源,空間上不與農業爭地;立足滿足多樣性、功能性消費需求,產品上與大宗農產品錯位互補;發揮森林生態環境獨特優勢,品質上突出綠色生態;實現“成片建基地,布點精加工,區域生態游”有機結合,業態上推進三產融合;堅持“企業拓市場,業主建基地,農民共參與”,模式上依託龍頭企業引領;抓住“多方投入、種業先行、科技創新、深化林改”四大關鍵環節,方法上注重政府統籌。
(三)建設目標。到2030年,“天府森林糧庫”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全省林糧生產體系和經營服務體系更加完善,設施裝備水平和產品質量顯著提升,經濟效益大幅增長。全省林糧經營面積達到1億畝,年產林糧2000萬噸以上,年綜合產值達到3000億元,帶動全省林農人均增收2400元。建成高水平全國森林糧庫示範省。
(四)發展種類及布局。根據直接利用林木產品和依託林下空間生產產品的區別,將林糧分為經濟林食物和林下食物兩大類。依託森林資源,全面發展木本糧食、木本油料、森林蔬菜、森林藥材、林產調料、林產飲料、森林水果、食藥用花卉等8類經濟林食物;充分利用林地空間和林下生境,採用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採集等3種模式大力發展林下食物。
綜合自然條件、發展方向、區域連片等因素,“天府森林糧庫”建設總體分為四大區域。平原丘陵區,包括成都等17個市72個縣(市、區);盆周山區,包括雅安等11個市37個縣(市、區);川西峽谷區,包括阿壩等3個州31個縣(市);攀西地區,包括攀枝花等4個市(州)22個縣(市、區)。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六大重點工程。將經營面積、產量、產值在全國排位靠前,或戰略地位重要、發展前景好的林糧品種列入“天府森林糧庫”重點工程,加大培育力度。
1.千萬畝核桃提質工程。聚焦核桃主產區基地提質和加工提升,重點推進涼山、甘孜等地品種改良、定向培育、集約經營和核桃脫皮、清洗、烘乾等就地初加工;廣元、巴中等地擴大現代基地占比,提升核桃油、乳、粉等精深加工能力和檔次。到2025年,全省累計建成核桃標準化采穗圃8個以上、優質高產基地800萬畝以上。〔責任單位:省林草局、各有關市(州)人民政府,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財政廳。逗號前為牽頭單位,下同〕
2.百萬畝油茶倍增工程。以川南為核心,輻射帶動秦巴山區和安寧河—金沙江流域油茶產業發展,實現種植面積和綜合產值翻番。按照相對集中連片建設要求,開展油茶林新造和低產低效林改造,支持油茶就地初加工,開發茶油精煉、副產品綜合利用等精深加工,打造油茶產業發展示範樣板和高地。〔責任單位:省林草局、各有關市(州)人民政府,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財政廳〕
3.百萬畝油橄欖領先工程。加快形成安寧河流域、秦巴山區和川中丘陵區油橄欖集中發展帶。重點開展區域性良種選育,推進擴面增產,提升橄欖油及養生、保健、美容產品等精深加工能級,打造油橄欖文化、自然教育等林旅融合新業態。到2025年,全省油橄欖年綜合產值達到26億元。橄欖油產量、品質和產值領先全國。〔責任單位:省林草局、各有關市(州)人民政府,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文化和旅遊廳〕
4.百萬畝竹筍培優工程。持續最佳化竹筍產業布局,加快優良竹種和優質竹筍產品開發利用。在竹筍集中發展區採取新造和改造方式培育優質筍用竹林基地;採取技改和新建方式提升加工能力。加強科技創新和產品研發,提升竹筍種挖機械化、加工智慧型化、市場全球化水平,推動川東北中小徑竹筍、川中有機竹筍和川南名特優竹筍產業化集群化發展。鼓勵支持大熊貓國家公園周邊社區因地制宜建設特色竹筍基地,發展熊貓特色竹旅餐飲新業態。到2025年,累計新培育優質高產筍用竹林基地100萬畝以上,新增竹筍加工能力30萬噸以上。〔責任單位:省林草局、各有關市(州)人民政府,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財政廳、文化和旅遊廳〕
5.百萬畝林藥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森林藥材種植加工水平,提高森林藥材產量和品質。以龍門山區、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和川西高原為重點,推廣生態種植和仿野生栽培,加快建設木本藥材和林下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鼓勵就地開展烘乾、切片及精深加工,提高森林藥材產品附加值。到2025年,建成森林藥材規範化基地100萬畝以上,帶動全省森林藥材產業提質增效。〔責任單位:省林草局、各有關市(州)人民政府,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財政廳、省中醫藥局〕
6.千萬畝林菌雙增工程。加快推進林下食用菌種植,實現林菌面積、產量雙增長。以秦巴山區、龍門山區、長江幹流流域為重點,加快擴大林下竹蓀、大球蓋菇、香菇等標準化種植面積;以岷江、雅礱江、大渡河、金沙江流域為重點,拓展林下松茸、羊肚菌、雞樅菌等野生菌類採集範圍。鼓勵就地集中建立菌類初加工及冷鏈物流體系,培育精深加工企業,提升產品附加值。到2025年,全省林菌規範化種植或採集面積達到700萬畝,年產菌類150萬噸。力爭到2030年全省林菌規範化種植或採集面積達到1000萬畝。〔責任單位:省林草局、各有關市(州)人民政府,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財政廳、農業農村廳〕
(二)建設百個產業園區。整合資源要素,規劃建設一批特色鮮明、鏈條完整、生產方式綠色、品牌知名、效益明顯、輻射帶動強的林糧現代產業園區。強化動態管理,鼓勵市(州)級園區爭創國家現代林業產業示範園區或省級“森林糧庫”現代產業園區,加快形成國家、省、市、縣園區層級體系。到2025年,全省建成縣級及以上林糧現代產業園區100個,其中省級及以上30個(含油茶和竹食品)。〔責任單位:省林草局、各有關市(州)人民政府,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財政廳〕
(三)培育千個示範基地。堅持“一區一品”,規劃建設一批規模適度、管理規範、優質高效、特色鮮明的經濟林食物基地和林下食物基地。加強良種及豐產栽培、低產低效林復壯、林下生態種養、林產品採收和初加工等技術集成運用,通過集約管理提升產品質效。引導經營主體擴大規模,參與就地初加工、林區道路、水利設施、防火防蟲設施建設。到2025年,全省建成縣級及以上示範基地300個,其中省級及以上示範基地100個(含竹食品)。力爭到2030年建成各級林糧示範基地1000個。〔責任單位:省林草局、各有關市(州)人民政府,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財政廳、自然資源廳、農業農村廳〕
三、重點工作
(一)綠色生產推進行動。提倡近自然生產方式,建立全過程綠色生產管理體系。全面開展可用林地土壤、空氣、水質檢測,開展林糧產地環境評價,實施土壤分類管理,科學區劃林糧生產範圍。制定完善產地環境、種養采、加工儲運全環節技術標準。建立健全生產流通監督、產品質量動態監測和追溯機制。推進化肥、農藥、農膜減量替代,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開展生產、加工、包裝等廢棄物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淘汰落後工藝和設備。到2025年,制定林糧生產標準30項。〔責任單位:省林草局、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
(二)良種良法引領行動。開展林糧重要樹種種質資源調查、收集保存、評價利用,選育和審(認)定一批高產、優質、抗性強的品種。加快建設林木良種基地、採種基地、保障性苗圃,完善核桃、油茶、油橄欖等良繁體系。支持科研單位、龍頭企業開展林糧高效培育、加工利用等關鍵技術攻關,加快科技成果和現代實用技術集成轉化。強化種苗質量監管,開展制售假劣林草種苗執法行動。到2025年,林糧優良品種達到80個,主要經濟林基地建設良種使用率達到80%以上。〔責任單位:科技廳、省林草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農業農村廳〕
(三)設施裝備提升行動。實施山區林區路網、水網、電網、網際網路“四網”補短工程。分區域、分品種、分環節編制完善裝備需求目錄,支持引導科研院校、企業開展種植、採摘(挖)、加工等機具裝備研發攻關,支持特殊地形、特種作物生產設備研製。制定完善林糧機具設備採購補助目錄,納入農機補貼範圍。支持引導重點林糧生產區實施全產業鏈機械化生產。到2025年,重點林糧生產區內路網密度達到1.3米/畝,耕種、採運及初加工機械化率達到40%。〔責任單位:農業農村廳、省林草局、各市(州)人民政府,科技廳、交通運輸廳〕
(四)主體培育壯大行動。在分林到戶、明晰產權的基礎上,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引領作用,推進集體林權股份化集中,引導林糧規模化經營。引進培育打造一批年產值億元以上加工企業,加大林糧精深加工產品研發和成果轉化力度,實現產品功能差異化發展。支持各類生產經營管理人才領辦林糧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公司+合作社+林農+基地”“公司+村集體+基地”與林農構建緊密利益聯結機制。鼓勵國有林場發展林糧相關產業。到2025年,全省經營主體達到7500個,國家和省級龍頭企業80個、農民合作社150個。〔責任單位:農業農村廳、省林草局、各市(州)人民政府,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自然資源廳〕
(五)特色品牌塑造行動。打造林糧省級公共品牌,構建“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體系。打造“天府林糧”“川林好物”“天府茶油”等區域公共品牌,鼓勵經營主體和加工企業積極申請使用地理標誌專用標誌;重點培育優勢明顯、特色突出的“川字號”林糧產品品牌,加強產品質量建設。支持從業者參與綠色食品、有機產品、森林生態標誌產品等認證,開展商標國際註冊。加強品牌宣傳,強化品牌保護,支持開展產品推介、行銷和宣傳。完善物流體系,構建線上線下展銷網路,拓展林糧產品市場。到2025年,全省林糧品牌體系基本形成,打造區域公共品牌2個,企業品牌20個,產品品牌20個以上,開展地理標誌產品保護5個以上。〔責任單位:省林草局、各市(州)人民政府,經濟和信息化廳、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
(六)典型示範引領行動。以林糧主產區為重點,圍繞特色基地培育、產品加工轉化、設備設施完善,採取競爭性立項方式,選取20個縣(市、區)開展以六大重點工程為載體、七大行動為支撐、全產業鏈提升為目標的示範項目建設。鼓勵各地建設並申創一批要素集聚、三產融合、機制完善、創新驅動、效益顯著的林糧高質量發展縣。力爭到2025年全省建成省級林糧高質量發展縣10個(含油茶和竹食品)。〔責任單位:省林草局、各市(州)人民政府,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財政廳、自然資源廳、農業農村廳〕
(七)資源保護提質行動。統籌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注重林糧與其他產業協調發展。完善落實林地分類經營制度,分區制定林糧生產負面清單,確定適宜發展的種類、規模及利用強度,維護生態平衡。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加強人工中幼林撫育管理。支持各地按規程調整低產商品林樹種結構,強化集約經營,有序擴大林糧生產規模、提高產量。〔責任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省林草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級層面“天府森林糧庫”建設工作由省政府分管領導牽頭,省直有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推進。各有關市(州)、縣(市、區)要落實主體責任,提出具體目標任務和工作舉措,科學建立考評機制,強化目標考核,確保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二)強化財政支持。省級財政統籌安排中省林業草原專項資金,對競爭性立項確定的示範建設項目,按每個1000萬元分階段進行補助。對認定的省級林糧高質量發展縣、“森林糧庫”現代產業園區和示範基地,省級財政分別按每個2000萬元、1000萬元和200萬元標準一次性獎補。市(州)和縣級財政要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落實本級獎補資金,加快推進特色基地培育、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培訓推廣、園區建設和經營主體激勵等措施。
(三)加大金融稅收扶持力度。鼓勵將符合條件的“天府森林糧庫”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債券項目目錄。將符合條件的林糧基地建設納入政策性貸款和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支持範圍。鼓勵“天府森林糧庫”建設項目納入農業信貸擔保和政策性森林保險範圍,支持金融機構開發適合林糧生產特點的信貸產品,建立投融資項目儲備庫,搭建銀企對接平台,加大金融信貸資金投入力度。落實農林產品加工和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的普惠金融服務稅收優惠政策。積極引導龍頭企業等社會資本布局建設、投資興業。
(四)提供林地空間保障。以人工商品林為“天府森林糧庫”建設主戰場,利用符合條件的低效商品林、低產經濟林或經評估後的第一輪退耕還生態林,改造和培育木本糧油基地。在宜林荒山、荒地、荒灘或新一輪退耕還林地、園地新造經濟林食物基地。在確保生態安全前提下,利用商品林、二級國家公益林或地方公益林發展林下生態種養業和採集業,建立林下食物基地。支持依法利用林地修築直接為林業生產經營服務的工程設施。
(五)提升科技服務能力。推動“天府森林糧庫”種質創新、高效培育、加工利用、質量檢測等創新平台、科研基地、工程技術中心等建設。積極探索“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模式,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集成示範。紮實開展科技下鄉萬里行、“1+N”科技服務團等“組團式”精準服務,“訂單式”開展決策諮詢、技術指導、人才培訓、成果推廣。加強基層隊伍建設,培養一批技術創新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基層技能人才,推動“產學研推用”深度融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