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防熱是指為防止室內過熱和改善室內熱環境所採取的綜合措施。在從事建築總體規劃和單體建築設計時要根據建築物的使用要求採取防熱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建築防熱
- 外文名: hermal shading for buildings
- 防止:室內過熱和改善室內熱環境所
- 實質:綜合措施
- 對象:建築
簡介,主要內容,措施,
簡介
建築防熱是抵擋夏季室外熱作用,防止室內過熱所採取的建築設計綜合措施。
室內過熱現象是指周圍環境熱輻射強,室內氣溫過高。一當室內濕度大,空氣流速小,使人體產生的熱量和周圍環境所能散發的熱量失去平衡,人體散熱困難,就會影響健康。為此,在從事建築總體規劃和單體建築設計時要根據建築物的使用要求採取防熱措施。
主要內容
建築防熱的主要內容有:在城市規劃中,正確地選擇建築物的布局形式和建築物朝向;在建築設計中,選用適宜的有效的圍護結構隔熱方案;採用合理的窗戶遮陽方式;爭取良好的自然通風;注意建築環境的綠化等以創造舒適的室內生活、工作環境。
措施
濕熱地區建築防熱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外圍護結構隔熱目的是控制外圍護結構的內表面溫度及其波動幅度,並使內表面最高溫度同室外最高綜合溫度之間有一定的延遲時間。在外圍護結構中,隔熱要求最高的是屋頂,其次是西面的牆。
隔熱措施有:
① 降低室外綜合溫度。在結構外表面採用淺色的塗料,並可利用光滑的飾面材料,例如磁磚等以減少結構表面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在屋頂或牆壁的外側設定遮陽設施,例如遮陽幕牆等,以便有效地降低太陽輻射強度。在屋頂、牆邊植樹、種植攀緣植物或草皮,綠化環境,可使作用在結構外表面的太陽輻射大為減弱。
② 合理地選擇外圍護結構。為了控制外圍護結構內表面溫度,要合理選擇結構的熱阻值和衰減值及其延遲時間。
外圍護結構可採用實體材料層的和帶有空心封閉間層的屋頂或牆體,在空氣間層內鋪設反輻射材料,如鋁箔等,以減少輻射換熱量。如空氣間層孔洞較大,不利於隔熱,則應把空氣間層改為細縫的雙排孔或多排孔構造。
③ 採用帶有通風間層的外圍護結構。主要利用自然通風的風壓作用,從間層內帶走一部分熱量,減少傳入室內的熱量,而且有利於白天隔熱和夜間散熱。
④ 採用蓄水屋頂。利用水的蒸發,消耗屋面上的太陽輻射熱。有浮蓋蓄水屋頂、淋水屋頂等。
房間的自然通風合理組織房間的自然通風,利用室內外氣流的交換,可以調節室內的熱環境。引進房間的風以乾爽涼風為佳。夏季或春夏之交,為防止熱空氣或暖濕空氣大量進入室內,房間應進行“間歇性通風”;關閉一些開口,以減少過大的通風量。建築設計要選擇合適的開口位置和面積,有利於組織穿堂風,以擴大室內氣流的流場範圍。
要注意通風措施的構造處理,如採用漏空間隔、屏門、推窗、格窗和旋窗等,以利於排風、導風和調節風量、風速等。視窗遮陽可防止直射陽光透過視窗射入室內,減少透進室內的太陽輻射,防止夏季室內過熱。
遮陽設計要求:阻擋夏季直射陽光進入室內,以免過熱,同時要不影響冬季必需的日照和陰天室內具有足夠的照度。遮陽設施應起導風入室的作用,併兼作防雨構件。在構造上要不影響人們向外眺望的視野並經久耐用,簡單輕便,造型美觀。
環境綠化在建築物周圍種樹、植草,不僅遮擋太陽輻射,防止風沙,而且由於植物的蒸騰和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太陽輻射和地面熱量,達到改善環境和調節室內熱環境的目的。
其他措施為防止地面泛潮,對住宅、病房、託兒所、幼稚園的居室地面面層應作合理選擇,宜採用蓄熱係數小的材料或帶微孔的吸濕材料。
乾熱地區建築防熱措施在乾熱地區,房屋總體布置應較為密集,建築常帶有內院,外部封閉,開窗少,採用厚牆和平屋頂,並在部分屋頂上增設圓弧形穹頂以及透氣窗等,以防止太陽輻射和熱空氣大量透入室內,同時防止熱風沙的侵襲。另一方面,利用天井、庭院、樓梯間等增加房屋內部的開口面積,並通過這些開口來引導氣流,以改善室內熱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