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 本書是按照高等學校土建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制定的“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專業本科(四年制)培養方案”的要求,為適應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專業等公用設備工程領域相近專業,如能源與動力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安全工程等專業開設“建築概論”課程的教學需要而編寫的。 本書內容豐富,圖文並茂,共11章,概括地介紹了建築工程的基本知識和國內外建築技術的新發展;闡明了工業與民用建築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建築物的組成及其構造和做法。 本書編者以求精、求新、求實,突出重點,避免煩瑣的教學達寒驗理念,將各方面的碎片予以整合,從局部走向整體。在內容上突出了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的運用,並從理論上加以闡述。書中有大量插圖,可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消殃慨她化、掌握本書的主要內容。本書是一本內容體系新穎、獨具特色的“建築概論”課程的教材,適合公用設備工程領域各專業以及工程管理和工程造價等專業選用,也可供從事與土木建築工程有關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凳頌。 本書配有PPT課件,免費提供給選用本書作為教材的授課教師,需要者根據書末的“信息反饋表”索取。
圖書目錄
序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緒論1
0.1人類活動與建築1
0.1.1人類活動的基本類型1
0.1.2建築及其基本功能1
0.1.3現代人對建悼重再整築環境的要求2
0.2建築構成要素4
0.3建築的產生與發展7
0.3.1建築的起源7
0.3.2建築的發展10
0.4房屋建築工程的建設過程24
0.4.1房屋建築工程的基本建設程式24
0.4.2計畫任務書階段25
0.4.3規劃管理部門批覆階段25
0.4.4房屋設計階段25
0.4.5工程施工的招投標28
0.4.6施工過程29
0.4.7竣工驗收程式31
0.5建築方針33
0.5.1我國不同時期的建築方針33
0.5.2新時期建築方針的解讀33
習題34
第1章建築材料36
1.1概述36
1.1.1建築材料的分類與標準化36
1.1.2建築材料的基本狀態參數37
1.2常犁侷促用建築材料39
1.2.1氣硬性膠凝材料39
1.2.2水泥42
1.2.3混凝土43
1.2.4建築砂漿44
1.2.5燒結磚及石材44
1.2.6木材45
1.2.7建築鋼材46
1.3特殊府愚晚建築材料49
1.3.1防水材料49
1.3.2密封材料53
1.3.3絕熱材料55
1.3.4吸聲材料56
1.3.5其他材料56
1.4新型建築材料58
1.4.1新型建築材料的定義58
1.4.2新型建築材料的分類59
1.4.3新型建築材料的特點59
1.5未來的建築材料60
1.5.1未來建築材料的發展方向60
1.5.2未來建築材料的主要類型61
習題63
第2章民用建築及其結構65
2.1建築的基本組成65
2.2建築物的分類、分等與分級66
2.2.1建築物的分類66
2.2.2建築物的分等68
2.2.3民用建築的分級69
2.3建築設計概述70
2.3.1建築設計的內容70
2.3.2建築設計的基本原則70
2.3.3建築設計的依據71
2.4建築模數協調與部件優先尺寸73
2.4.1建築模數協調73
2.4.2部件優先尺寸74
2.5民用建築的平面設計75
2.5.1主要使用房間的平面設計76
2.5.2輔章蜜組台助房間的平面設計79
2.5.3交通聯繫部分的平面設計79
2.5.4建築平面組合80
2.6民用建築的剖面設計85
2.6.1房間的高度85
2.6.2建築物的層數87
2.6.3房間的剖面形狀87
2.6.4一般民用建築中有關的幾個高度88
2.7牆體承重結構體系88
2.7.1砌體牆承重結構體系88
2.7.2鋼筋混凝土牆承重結構體系89
2.7.3承重牆體的布置和承重方案89
2.7.4牆體承重結構的靜力計算方案90
2.7.5牆體承重結構的構造要求92
2.8框剪和框筒結構體系94
2.8.1框剪體系94
2.8.2框筒體系96
2.9空間結構體系97
2.9.1空間結構的發展概況97
2.9.2空間結構的形式103
2.10採光與通風106
2.10.1概述106
2.10.2民用建築的採光與通風107
習題107
第3章工業建築及其結構109
3.1工業建築的平面設計109
3.1.1生產工藝和建築平面設計的關係109
3.1.2平面形式的選擇110
3.1.3柱網的概念和規定111
3.1.4廠房的定位軸線112
3.2工業建築的剖面設計115
3.2.1生產工藝與剖面設計的關係115
3.2.2廠房高度117
3.2.3室內外地面標高118
3.2.4廠房空間利用118
3.3骨架結構體系119
3.3.1框架結構體系119
3.3.2單層剛架和排架結構體系126
3.4輕型鋼結構工業廠房132
3.4.1承重結構系統133
3.4.2鋼屋架135
3.5工業建築的構造組成(構件)137
3.5.1承重構件137
3.5.2圍護構件141
3.6工業建築採光與通風143
3.6.1生產場所採光等級與採光面積的確定144
3.6.2生產場所內部自然採光145
3.6.3生產場所內部自然通風146
習題147
第4章房屋建築構造148
4.1建築構造概述148
4.1.1建築構造與建築類型148
4.1.2建築的構造組成149
4.1.3建築構造的影響因素149
4.1.4建築構造的設計原則150
4.2地基與基礎工程150
4.2.1地基與基礎的關係150
4.2.2基礎的類型152
4.2.3地下室的防潮和防水構造153
4.3牆體154
4.3.1牆體的作用及技術要求154
4.3.2牆體的類型155
4.3.3磚牆156
4.3.4砌塊牆159
4.3.5複合牆體160
4.3.6隔牆與隔斷160
4.4樓地層160
4.4.1樓地層的組成及設計要求160
4.4.2樓地層的類型161
4.4.3陽台與雨篷163
4.5屋頂164
4.5.1屋頂的作用及要求164
4.5.2屋頂的類型164
4.5.3屋頂的構造165
4.6樓梯與台階175
4.6.1樓梯的組成、分類與尺度175
4.6.2鋼筋混凝土樓梯的結構與構造179
4.6.3台階與坡道180
4.6.4電梯與自動扶梯181
4.7門窗182
4.7.1門窗的作用與類型182
4.7.2鋁合金門窗185
4.7.3塑鋼門窗186
4.7.4遮陽構件186
4.7.5門窗的隔聲設施187
4.8變形縫187
4.8.1伸縮縫188
4.8.2沉降縫190
4.8.3防震縫191
習題192
第5章高層建築195
5.1高層建築概述195
5.1.1高層建築的分類195
5.1.2高層建築的特點及其對城市環境的影響195
5.1.3高層建築的發展198
5.1.4超超高層建築200
5.2高層建築的建築設計206
5.2.1高層建築的樓身形體設計206
5.2.2高層建築的立面設計208
5.2.3高層建築的標準層設計211
5.2.4高層建築的剖面設計216
5.2.5高層建築核心體設計217
5.3高層建築的結構設計220
5.3.1高層建築的結構藝術220
5.3.2高層建築的結構類型222
5.3.3高層建築結構受力特點222
5.3.4高層建築結構體系223
5.3.5高層建築結構布置原則227
5.3.6高層建築的基礎228
習題229
第6章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232
6.1綠色建築概念232
6.2綠色建築技術233
6.3建築節能概述234
6.3.1建築節能的概念234
6.3.2建築節能的必要性與緊迫性235
6.3.3建築節能的重點領域235
6.4建築節能的基本原理236
6.4.1建築熱工設計區劃指標及設計原則236
6.4.2建築得熱與失熱237
6.4.3建築傳熱的方式238
6.4.4建築保溫與隔熱238
6.4.5空氣間層的傳熱240
6.4.6建築氣密性240
6.5建築節能技術措施240
6.5.1建築節能與地區自然條件241
6.5.2供暖建築節能規劃設計241
6.5.3牆體節能242
6.5.4門窗節能245
6.5.5屋頂和地面節能247
6.5.6建築遮陽247
6.5.7自然通風248
6.5.8紅外熱反射技術248
6.6生態節能建築技術248
6.7太陽能利用技術249
6.8自我生存型建築253
6.9節能型建築實例255
習題260
第7章建築工業化與裝配式建築262
7.1概述262
7.2裝配式建築的研究開發與工程實踐265
7.2.1裝配式建築的研究開發265
7.2.2裝配式建築的工程實踐266
7.3我國建築工業化發展方向274
習題274
第8章建築設備與智慧型建築278
8.1建築與建築設備的關係278
8.2高層建築的公用設備系統281
8.2.1公用設備系統與建築設計的關係281
8.2.2高層建築的垂直交通系統283
8.2.3高層建築的空調系統284
8.2.4高層建築的防火排煙系統287
8.3智慧型建築的定義與特點287
8.3.1智慧型建築的定義287
8.3.2智慧型建築的特點289
8.4智慧型建築的產生與發展290
8.4.1智慧型建築的產生背景290
8.4.2智慧型建築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293
8.4.3我國智慧型建築的發展295
8.5智慧型建築的組成與功能296
8.5.1建築設備自動化系統297
8.5.2通信網路系統298
8.5.3辦公自動化系統299
8.5.4綜合布線系統300
8.5.5建築物管理系統300
8.5.6智慧型建築系統集成中心300
8.6建築智慧型與建築設計的關係301
習題302
第9章建築外部空間環境303
9.1建築外部空間環境設計概念305
9.1.1建築外部空間的構成及其基本類型305
9.1.2影響建築外部空間環境的因素305
9.1.3基地紅線308
9.1.4建築外部空間環境設計的意義308
9.2建築與自然條件309
9.2.1不同氣候地區的空間組織309
9.2.2建築的體積與朝向310
9.2.3建築與風向311
9.3生產場區總平面功能布局312
9.4生產企業廠前區空間環境設計318
9.5生產企業總平面設計的基本要求322
9.6場區管道支架與管道地溝323
9.6.1管道支架的作用與分類及設定323
9.6.2管道支架326
9.6.3管道地溝330
習題332
第10章城市地下綜合管廊333
10.1綜合管廊發展概述333
10.1.1地下綜合管廊概念及建設意義333
10.1.2地下綜合管廊常用術語334
10.2地下綜合管廊發展概況338
10.2.1國外地下綜合管廊發展概況338
10.2.2國內地下綜合管廊發展概況340
10.2.3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發展方向344
10.3地下綜合管廊類型345
10.3.1按容納管線性質分類345
10.3.2按斷面形式分類345
10.3.3按艙室數量分類346
10.4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建設347
10.4.1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的條件347
10.4.2地下綜合管廊的平面布置347
10.4.3地下綜合管廊的斷面布置348
10.4.4地下綜合管廊的工程施工348
10.4.5地下綜合管廊的避讓原則350
習題351
第11章建築安全352
11.1建築物抗震352
11.1.1地震術語352
11.1.2建築抗震設防分類和設防標準355
11.1.3建築抗震設計方法356
11.1.4建築抗震性能化設計356
11.2消防工作的行政管理和法規、標準357
11.2.1消防工作的行政管理357
11.2.2消防法規與標準357
11.3建築物耐火等級和火災危險性分類358
11.3.1建築構件的耐火極限358
11.3.2建築物耐火等級的劃分358
11.3.3產生火災的危險性分類360
11.4防火與防煙分區362
11.4.1防火與防煙分區的定義和作用362
11.4.2防火與防煙分區362
11.4.3防火間距362
11.4.4主要防火與防煙分隔物363
11.5建築防爆366
11.5.1建築防爆設計366
11.5.2結構設計防爆367
11.5.3廠房和倉庫的泄壓367
11.5.4其他防爆措施368
11.6安全疏散369
11.6.1安全疏散的概念369
11.6.2民用建築的安全疏散369
11.6.3工業建築的安全疏散369
11.6.4疏散樓梯和消防電梯370
習題370
參考文獻372
4.1建築構造概述148
4.1.1建築構造與建築類型148
4.1.2建築的構造組成149
4.1.3建築構造的影響因素149
4.1.4建築構造的設計原則150
4.2地基與基礎工程150
4.2.1地基與基礎的關係150
4.2.2基礎的類型152
4.2.3地下室的防潮和防水構造153
4.3牆體154
4.3.1牆體的作用及技術要求154
4.3.2牆體的類型155
4.3.3磚牆156
4.3.4砌塊牆159
4.3.5複合牆體160
4.3.6隔牆與隔斷160
4.4樓地層160
4.4.1樓地層的組成及設計要求160
4.4.2樓地層的類型161
4.4.3陽台與雨篷163
4.5屋頂164
4.5.1屋頂的作用及要求164
4.5.2屋頂的類型164
4.5.3屋頂的構造165
4.6樓梯與台階175
4.6.1樓梯的組成、分類與尺度175
4.6.2鋼筋混凝土樓梯的結構與構造179
4.6.3台階與坡道180
4.6.4電梯與自動扶梯181
4.7門窗182
4.7.1門窗的作用與類型182
4.7.2鋁合金門窗185
4.7.3塑鋼門窗186
4.7.4遮陽構件186
4.7.5門窗的隔聲設施187
4.8變形縫187
4.8.1伸縮縫188
4.8.2沉降縫190
4.8.3防震縫191
習題192
第5章高層建築195
5.1高層建築概述195
5.1.1高層建築的分類195
5.1.2高層建築的特點及其對城市環境的影響195
5.1.3高層建築的發展198
5.1.4超超高層建築200
5.2高層建築的建築設計206
5.2.1高層建築的樓身形體設計206
5.2.2高層建築的立面設計208
5.2.3高層建築的標準層設計211
5.2.4高層建築的剖面設計216
5.2.5高層建築核心體設計217
5.3高層建築的結構設計220
5.3.1高層建築的結構藝術220
5.3.2高層建築的結構類型222
5.3.3高層建築結構受力特點222
5.3.4高層建築結構體系223
5.3.5高層建築結構布置原則227
5.3.6高層建築的基礎228
習題229
第6章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232
6.1綠色建築概念232
6.2綠色建築技術233
6.3建築節能概述234
6.3.1建築節能的概念234
6.3.2建築節能的必要性與緊迫性235
6.3.3建築節能的重點領域235
6.4建築節能的基本原理236
6.4.1建築熱工設計區劃指標及設計原則236
6.4.2建築得熱與失熱237
6.4.3建築傳熱的方式238
6.4.4建築保溫與隔熱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