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階段
初期生鐵結構
隨著鑄鐵業的興起,1775-1779年在英國塞文河上建造了第一座生鐵橋(Abraham Darby)。1793-1796年在倫敦又出現了一座更新式的單跨拱橋——森德蘭橋。
真正以鐵作為房屋的主要材料,最初套用於屋頂上,如1786年在巴黎為法蘭西劇院建造的鐵結構屋頂。
鐵和玻璃的配合
為了採光的需要,鐵和玻璃兩種建築材料的配合套用在19世紀建築中獲得了心得成就。
1829-1831年在巴黎老王宮的奧爾良廊中最先套用了鐵構件和玻璃配合建成的透光頂棚。
1833年又出現了第一個完全以鐵架和玻璃構成的巨大建築物,巴黎植物園的溫室。
向框架結構過渡
框架結構最初在美國得到發展,他的主要特點是以生鐵框架代替承重牆。
1854年在紐約建造的哈珀兄弟大廈,一座五層樓的印刷廠,是初期生鐵框架建築的例子。
美國在1850-1880年間所謂的”生鐵時代“中建造的商店,倉庫和政府大廈多套用生鐵構建做門面或框架。
升降機和電梯
最初的升降機僅套用於工廠,後來逐漸用到一般高層房屋上。
第一座真正安全的載客升降機是美國紐約有奧蒂斯發明的蒸汽動力升降機,曾在1853年世博會展出。
1870年貝德文在芝加哥套用了水力升降機。此後1887年開始發明電梯。
歐洲升降機出現較晚,知道1867年才在巴黎國際博覽會上裝置了一架水力升降機,1889年套用於艾菲爾鐵塔。
圖書館
19世紀中,法國建築師布魯斯特反對學院派拘泥於古典規範的方法,建議用新結構和新材料來創造新的建築形式。他的作品有。1843-1850巴黎聖吉納為夫圖書館。1858·~1868巴黎國立圖書館。
市場
市場不同於過去一件件封閉的鋪面而是出現了巨大的生鐵框架結構的大廳。
1824,巴黎馬德萊娜市場。
1835,亨格爾福特魚市場。
百貨商店
隨著工業發展,城市發展,人口增多而出現了大規模的商業建築如百貨商店。這種建築最先出現在19世紀的美國。是在借用倉庫建築的形式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初期百貨商店的一個例子是紐約華盛頓商店。(1845),外觀基本保持倉庫建築的簡單形象。
以後,百貨商店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如費城的沃納梅克商店,紐約百老匯路。
1876年建造的巴黎廉價市場,是第一座以鐵和玻璃建造起來的具有全部自然採光的百貨商店。
博覽會與展覽館
占了整個19世紀後半葉(1851-1893)的工業博覽會,已經具備國際性質,博覽會的展覽館成為新建築方式的試驗田,博覽會的歷史不僅表現了鐵結構在建築中的發展,而且在審美觀上也有了重大的轉變。在國際博覽會時代中有兩次突出的建築活動,一次是1851年在英國倫敦
海德公園(Hyde Park)舉行的世界博覽會的”
水晶宮“展覽館,另一次則是1889年在巴黎舉行的世博會中的
艾菲爾鐵塔與機械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