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教授是在現代主義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建築師,早年有自己的事務所,1969年著有《系統建造》(Bauenmit Systemen)一書。他在慕尼黑工業技術大學曾主持的建築建構與設計教研組(Lehrstuhl Fuer Entwerfen und Baukonstruktion)一直是系裡高年級的核心教學單位(托馬斯教授的後任.便是現在國內讀者較熟悉的赫爾佐格教授Thomas Herzog)。作為慕尼黑工大最受學生歡迎的建築設計教授之一,他在建築設計教學中不僅指出學生的問題,還告訴他們問題的原因。在他看來,設計工作的基點往往來源於樸實的動機和簡單的原則. 對於基本問題的全面認識才是構成我們正確設計觀念和設計方法的前提。而作為教學工作則更是如此。他強調在設計教育中,不是依靠學生的"天才靈感"或者為師者的"老經驗".而是應當總結設計規律轉化成為相應的設計觀念和方法。
基本介紹
- 書名:建築形式的邏輯概念
- 作者:(德)托馬斯﹒史密特
- 譯者:肖毅強
- ISBN:9787112056460
- 頁數:86
- 定價:18.00元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1
- 裝幀:簡裝版
簡介,目錄,
簡介
中文版譯者序
對教授來說.在中國的工作經歷轉化成了對中國的熱愛。後來在德國見面時,他對中國的關切之情常常溢於言表。在一個西方建築專業教育工作者眼中, 中國見到的更多是問題和遺憾。正因為這種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轉化而鹹的關切和憂慮, 以及對自己幾十年教學經驗的總結,促成了這一本書的寫作。在華南理工大學任教時寫下的初稿,可以說是他的教學經驗在中國現狀觸動下的結果。1998年重新整理出德文版,現在出中文版,應算是"回歸"吧。
認識托馬斯教授是在1994年,教授退休後到我們系當客座教授。1996年教授專程帶著我們幾個教師在德國瑞士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建築考察,參觀了不少在這本書中提到的例子。後來由國家公派留德,經教授介紹到了慕尼黑工業大學建築學系進修。期間對現代建築思想進行了重新的"補習",使我對設計的基本概念有了重新的理解。而當我讀到教授的書.結合起自己的體驗,這本"簡單"的冊子很讓人觸動。譯這本書初稿時我還在慕尼黑.可以常常與教授對一些問題的理解進行討論,也更加深了對書的認識。我相信書中內容.也是讀者們樂意去重新熟悉和思考的。
建築設計的思想在書中用簡明的方式被表達,而簡單的道理又包含了豐富的內涵。如果我們帶著問題.這會是一本充滿應對思維的小冊子,每一個章節都可以引伸出豐富的專業內容。因為翻譯的緣故我不知來回讀了多少遍,但每次仍有新的感慨和認識。這本書雖然是針對建築學專業年輕學子和年輕建築師的.但對於資深建築師來說,也何嘗不是一服"解毒劑"。
最後.要衷心感謝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的支持及徐紡編輯的全力協助,還有德國卡爾卡馬出版社的慷慨授權。
2002年12月於廣州
目錄
引言 9
建築師是天生的嗎? 10
這本書的由來 12
內和外--直接的轉換 13
切割彎曲練習 14
從思考到表達
建立巨觀的思維概念 15
認識歷史 16
形式的邏輯
從立體派開始 19
通透性 20
關於通透性的一些原理 24
空缺和完整 25
角色的變換 29
直和曲--曲線和圓的環繞 32
割減和加插 34
對話 36
語彙 38
建築用地的邏輯
風景的讀本 40
在舊環境中的新建築 46
牆,步級,斜坡和平台 49
結構的邏輯
建造方式和建築結構 50
切割彎曲練習 53
三種基本結構方式 54
定向,非定向,集中 57
支承和被支承--支承結構的歷史 6l
鉸接節點或剛性節點 64
梁和承重 67
建築材料,型材,技術 70
固定,密封和連線 76
預製建造系統 80
為什麼一些概念沒出現? 83
究竟應怎么做? 84
結語 85
照片來源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