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程圖與設計》系統地講述了製圖基礎、畫法幾何、建築設計基本知識與建築施工圖、結構基本知識與結構施工圖、建築設備基本知識與設備施工圖、常用構件的設計等內容。《建築工程圖與設計》可供建築類院、校或與建築相關的本、專科學員,以及未接受或未系統接受過建築專業教育的建築從業人員作為教材或學習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建築工程圖與設計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頁數:461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作者:廖遠明
- 出版日期:1998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12032921, 711203292X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製圖基礎
1.1 製圖基本規定
1.2 製圖工具和儀器
1.3 製圖步驟和方法
1.4 幾何作圖
第二章 畫法幾何
2.1 投影法和正投影圖
2.2 點、直線、平面
2.3 平面立體
2.4 曲面立體
2.5 剖面圖與斷面圖
2.6 軸測圖
2.7 展開圖
第三章 建築設計基本知識與建築施工圖
3.1 概述
3.2 建築總平面圖
3.3 建築平面圖
3.4 建築立面圖
3.5 建築剖面圖
3.6 平、立、剖面圖的繪圖步驟
3.7 建築詳圖
第四章 透視與陰影
4.1 概述
4.2 透視投影
4.3 陰與影
第五章 結構基本知識與結構施工圖
5.1 結構的概念與分類
5.2 建築結構的荷載
5.3 建築結構常用材料基本性能
5.4 建築結構設計概述
5.5 結構施工圖
第六章 常用構件的設計
6.1 鋼筋混凝土梁的設計
6.2 混合結構房屋牆體計算與構造
6.3 基礎
第七章 建築設備基本知識與建築設備施工圖
7.1 建築給水排水施工圖
7.2 建築電氣施工圖
7.3 建築燃氣施工圖
第八章 建築設備設計概述
8.1 建築給水排水工程設計概述
8.2 建築電氣設計概述
8.3 建築燃氣設計概述
附錄Ⅰ 建築標準圖集摘頁
附錄Ⅱ 結構標準圖集摘頁
附圖 某單位住宅工程施工圖
主要參考書目
文摘
一、梁板結構
屋蓋、樓蓋的基本構件是梁和板,故稱為梁板結構,屬梁板結構的還有樓梯、陽台、雨篷、挑檐等。梁板結構的梁可以是鋼樑、木樑、鋼筋混凝土梁等;板可以是木板、鋼筋混凝土板等。目前,用得更普遍的梁板結構有鋼筋混凝土樓蓋、屋蓋、樓梯、陽台、雨篷、挑檐等。
樓蓋與屋蓋除承受的荷載不同外,它們的組成和受力性能是相同的。
鋼筋混凝土樓蓋按施工方法不同可分為現澆式、裝配式和裝配整體式。
現澆樓蓋的整體性和抗震性好,且靈活性較大,能適應各類荷載和梁板平面布局的不規則情況,如設有起重設備的工業建築樓蓋或樓蓋上留有較大洞孔等。現澆式鋼筋混凝土樓蓋的主要缺點在於現場的模板和鋼筋的作業量大,混凝土施工易受氣溫的影響。隨著高層建築日益增多,為保證各抗側力結構協同工作,需要提高樓蓋的整體性,特別對於有抗震設防要求的建築來說顯得更重要。因現澆樓蓋具有良好的整體性,而且隨著施工機械的發展和大型工具式鋼模板的套用,現澆樓蓋的上述缺點正在部分被克服,其套用範圍有所擴大。
裝配式樓蓋由一系列預製構件拼裝連線而成,其整體性能較差,但因其有便於工業化生產、機械化施工和縮短工期等優點,在宿舍、學校、辦公樓及部分多層工業廠房中被廣泛套用。
裝配整體式樓蓋兼有上述兩類樓蓋的特點,它將各預製構件(或結構的預製部分),在現場就位後再使之構成整體。目前樓蓋中的梁板,採用的整體連線方法有在樓面做配筋現澆層、疊合梁和施加預應力;有時也可採用焊接連線。
1.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蓋
(1)預製鋪板的形式
裝配式樓蓋的主要形式有鋪板式、密肋式和無樑樓蓋三種。
鋪板式樓蓋由一系列密鋪的預製板組成,這些板一般是兩端支承在砌體或樓面樑上。截面形式有實心板、空心板、槽板、倒槽板和T形板等,其中,空心板套用最廣泛。
預製板的寬度應根據當地製作、吊裝和運輸設備條件決定。板的軸跨尺寸應和房屋的進深或開間尺寸相適應,一般有1.8m、2.1m、……、6.Om,按O.3m進級,表5-6列出了上述幾種鋪板的形式、尺寸、特點和適用範圍,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多數有自編的構件標準圖和通用圖集。
序言
本書作為教材,第一、二、三、五、七章為必修,其餘三章根據不同專業的要求選用。即使教學中未予安排的個別章節,也是讀者的有益參考。
本書的讀者對象是建築類院、校的城鎮建設、建築裝飾、園林景觀、建築管理、房地產、市場行銷、財會、文秘、外語、經濟法、計算數學等專業和建築、城規、工民建、給排水等專科的學員,以及未接受過或未系統接受過建築專業教育的建築從業人員與建築相關事業的人員。
本書由重慶建築大學廖遠明、葉曉芹、聶紹倫、吳立楷編寫,廖遠明主編。具體分工為:緒論、第一章、第二章:廖遠明;第三章(含附圖)、第四章:吳立楷;第五章(含附圖)、第六章:聶紹倫;第七章(含附圖)、第八章:葉曉芹。
重慶建築大學劉天予描繪了第一、五、六、七、八章插圖及第七章附圖。重慶建築大學何斌、彭惠描繪了第二章插圖及第五章附圖。